中国城池史——浙江温州篇

吴钩斩古今 2024-02-12 20:20:42

“温在浙东号为名郡,而永嘉倚郭为县广输二三百里,东南际大海,西北阻群山,襟江带湖,绮壤绣错,水陆之美无不饶衍。”

咸丰十年英国人绘制温州府城图

温台处(处即丽水)三地古属瓯地,汉武帝平东越国后将当地百姓北迁,此后仅设章安一县。汉顺帝永和三年(另说永建四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立县之始即设治于瓯江南岸。三国吴太平二年,永宁改属临海郡。

光绪年间温州府城图(永嘉县附郭)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郡置永嘉郡,领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按《郡县释名·浙江下》:“曰永嘉者,即永宁之义。”永宁县一度迁治于瓯江北岸。

1932年国民政府测绘永嘉县城

永嘉郡设立之初议筑郡城时,郭璞(风水大家,时任大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登西郭山望海,设坛于华盖、松台、积谷诸山,错立如斗。并对当地父老百姓说:若城绕山外当聚富盛,但如此就无法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可保长治久安。

民国时期永嘉县城厢图

于是郡城跨山而立,周十八里,北据瓯江,东西依山,南临会昌湖,皆以石甃之,取名斗城。又有筑城之时,白鹿衔花绕城之祥瑞,故称鹿城。可惜次年,即太宁二年,郭璞就因劝谏大将军王敦不要造反而被杀害。

温州府城范围示意

隋开皇九年平灭南陈,废永嘉郡,改永宁县为永嘉县,改隶栝州。大业元年,复置永嘉郡。唐高祖武德五年,废永嘉郡置东嘉州,另析永嘉县之楠溪、西溪两乡置永宁县,即黄岩之前身。

1943年浙江省永嘉县图,上盖有民国时期“永嘉县政府印”

唐太宗贞观元年,废东嘉州重隶于括州。到高宗上元元年,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治于永嘉县。温州者,以其地“虽隆冬恒燠(即便冬天依然温暖)”而得名。此后疆域基本稳定,永嘉始终隶属于温州之下。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吴越王钱鏐增筑内城,周三里十五步。

1947年永嘉县城乡图

北宋徽宗宣和三年二月,方腊围攻温州,温州州学教授刘士英以砖加固加高地势较低矮的西南城墙(约四千步长),由此城池并未被攻破,至八月方腊军退走。

1949年美国测绘温州地图

南宋建炎初为防备金军南下增置楼橹及马面墙。嘉定年间重修城池开设十门。咸淳元年,宋度宗登基为帝,因度宗做太子时曾受封为永嘉郡王,故而荣升温州为瑞安府。不过十一年后谢太后即以都城向元军投降。益王赵昰南逃温州,后瑞安府亦纳于元,元至元十四年改其为温州路。

1877年,从城墙看出去温州南门外风光

华盖山城墙

明洪武初改为温州府,置温州卫于城内,除防守府城的左中右前后五个千户所外,并辖瑞安、海安、平阳三个千户所。

温州东城墙外华盖山

至明代,温州府城有城门七座:东门镇海、大南门瑞安、小南门永宁、西南门来福、西北门迎恩、小北门永清、大北门拱辰(清代改名望江)。嘉靖三十七年,倭寇全力攻城而不得入。

温州东门

清顺治十五年,为防备南明郑成功,将城上女墙并二为一,拓阔城面于各山顶设置神威火器。道光二十年,英国军舰攻定海(舟山)后游弋海上,沿海各城均惶恐,加之府城年久失修,城内官绅乃捐钱大修。

温州东门华盖山到巽山

光绪二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增开温州、芜湖、宜昌、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温州自此开埠通商,至民国初年,城内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用地紧张,交通狭隘。民国永嘉县政府遂决议拆城卖砖卖地。

南水门

先是于1929年-1930年拆除城门瓮城以改善交通。1938年又因日机轰炸为防备疏散拆毁部分城墙。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温州城墙基本拆除完成。

10 阅读:3245
评论列表
  • 2024-02-16 09:28

    现在温州长大了,天天喊永嘉山里人[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阿p 回复: 微尘
    温州只有百里坊五马街那一带的人是城里人,那一带讲的是学传教士腔调形成的正宗鹿城话,建筑也有很多是欧式的,跟乡下不一样。
    微尘 回复:
    鹿城都不认可鹿城全区是城里人,认为双屿这些也是乡下人,更何况其他区县,最搞笑的是温州发展和这些自诩城里人没什么关系[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