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浙江平阳篇

吴钩斩古今 2024-03-13 08:06:18

“平阳为邑,东南濒海,西北抵山,横阳之江贯其中。自晋郭晋纯定县治于江之北,左曰仙坛,右曰昆山对峙其前,鸣山石塘擁障于后,风气萃矣,天险设焉。”

清初平阳县图(此图上南下北)

三国吴赤乌二年,分永宁县(即温州)南面置罗阳县(即瑞安县),并在仙口(今平阳东门山脚至宋埠镇跳头山仙口村)设横屿船屯,隶会稽郡东部都尉。横屿船屯与温麻船屯(福建)、番禺船屯(广州),并为东吴三大造船基地,其巅峰时期“可泊万船”。

1739年平阳营沿海界址图

晋太康四年,析安固县横屿船屯之地置始阳县,此即平阳建县之始。但旋即又取横屿及横江之义改名为横阳县。相传建县时由风水大家郭璞相地建城,周围一里。

清代平阳县城图

隋开皇九年,平灭南陈,废横阳县,其地并入安固县。唐武德五年复置,贞观元年又废。武则天大足元年再度复置。天祐四年越王钱鏐据有此地,同年唐亡,改元后梁开平元年,钱鏐建吴越国,乾化三年改横阳为平阳。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平阳县城

宋代平阳成为“两浙咽喉,八闽唇齿”。南宋建炎后,朝廷于温州设十三砦,有厢兵驻防。

平阳明清城池范围示意

元初禁修天下城池,平阳城池被夷为衢路。大德元年设平阳所置镇守千户,隶属于温州路万户。元末至正中,州守周嗣德重筑平阳县城,周三里八十步,计六百五十三丈,高一丈三尺,但不久城池便毁于贼寇之手。

民国时期平阳县城图

洪武二年设平阳守御千户所,隶属温州卫指挥,内有千户等官十八员,旗军一千二百三十二员,外辖四寨二台三堠。洪武七年,千户缪美增筑城池周六百三十二丈,高一丈六尺。

民国时期浙江省平阳县图

城池呈椭圆形状,设立四座陆门:东门挹仙、南门通济、西门登瀛、北门迎恩;另有东、西、北三座水门。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平阳县周边地形

清顺治三年废平阳所,设驻防官。顺治十六年改设副将。康熙八年设把总兵官,标下中左右三营。因平阳地理位置险要,为防备南明郑成功,清初一度驻军达三千之众。此后随着郑氏覆灭,沿海稍平,移平阳把总及一千五百官军至处州。此后剩余驻军在乾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屡遭删减,直到光绪二十三年,仅存二百官兵。宣统二年浙江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剩余官兵一律裁减。

1760年平阳营舆图

民国时期,平阳城厢改称昆阳镇。1944年,城墙被拆除,但城池格局至今仍清晰可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