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老太太,不是老头?
因为玩古玉的,爷们多。
爷们看老头,有点别扭。
高古玉一定伴随老化,这个特征目前真仿不出来。
所谓老化,就是岁月摩挲,在玉表留下的痕迹。
正如历经风霜的老太太,满脸老态。
你以为,会认老太太,这事很容易吗?
试想一下,刚出生几天的婴儿,能分辨老太太吗?
不能!
也就是说,没人天生就会分辨新老。
小屁孩渐渐长大,认识了奶奶,认识了姥姥,认识了小区里同伴的奶奶、姥姥。
然后,他有了分辨老太太的眼力。
他能一下子区别电梯里的是奶奶还是阿姨,这就是眼力。
眼力咋来的?
看多了!
看多了老太太的脸,也就对其皱纹、老年斑、白发、苍老感有了认知,不需要细细研究,一眼就能认出来。
这就是眼力形成的核心逻辑,见得多了,熟悉了。
我们学习古玉,不也是如此吗?
为何溥仪没学过古玉鉴定,却能分辨新老?
因为跟他家的不一样。
他家里有啥?
故宫那些玩意。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慧根喷发了吧。
继续分析,同样是老太太,为何有的看着年轻,有的看着老得不行了?
三个原因。
一是基因决定,所谓天生丽质,从小皮肤就好,这样的人老了,皮肤一般也不会太差。
二是后天保养,上好的化妆品用着,水分滋养,一定跟常年不打理的皮肤,有差别。
三是生活环境,沿海城市的老太太,跟西北地区的老太太,整体来看,皮肤还是有差别的。
古玉的老化,也是这样。
一是古玉本身的材质,新疆和田籽料与蛇纹石制地方料,同样条件下,皮壳老化肯定不同。
二是工艺的影响,打磨抛光越好,古玉表面老化越不明显,可以理解为光滑平面不容易被外界侵蚀。
三是埋藏环境,西北黄土坑与湖北水坑与东北沙坑,同样的古玉,产生的老化状态也不同。
所以古玉的老化,没有一定之规。
千万别拿一种状态去套用。
古玉学习之所以难,就在这里。
要熟悉各种状态下的古玉,才能形成眼力。
你天天研究学习买卖战汉玉器,你熟悉的就是这类皮壳。
你是战汉高手。
你看红山良渚,可能完全不懂。
一点都不夸张!
我们看电视剧,那些年轻人化妆成老太太,别扭得很,而且很容易认出来。
不是说哪个地方化妆不到位。
而是从整体到局部,从体型到神态,从声音到走路,哪哪都别扭。
小孩子也能分辨。
仿古玉也是如此。
看多了古玉的老化,就如同看老太太,一眼的事。
但这一眼的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
挑灯夜战,市场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