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理占”在古玉鉴定中的应用

傲霜磊哥 2024-07-11 08:43:35

“象”是古玉的样子。

我们说眼力,而不是脑力,关键在这里。

古玉鉴定,是眼睛看到的样子,与考古出土器物的样子,进行综合比对,特征一样为真,不一样为假。

而不是靠脑子分析,说出一大堆可能为真的道理,讲得天花乱坠栩栩如生,但与考古出土特征完全不一样,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那就简单了。

可劲看呗,反正考古出土器物就摆在那,实物不少,高清图更多。

有机会去博物馆的,就多跑跑。

没机会去博物馆的,就多刷图。

高手是如何练成的?

无他,唯眼熟尔!

“数”是古玉的共性特征。

古玉有共性,尤其在同一时期。

比如工痕。

刮蹭的深度,锉磨的宽深比。

商代礼器上的弦纹与汉代八刀痕迹之共同之处与差异。

春秋砣痕、战国砣痕、汉代砣痕之宽深比。

比如光泽度。

阴线内部与皮壳的光泽度对比。

红山瓦沟纹、西周一面坡,常出现一张皮、一口气。

战汉砣痕,尤其单阴线,光感一致,光泽度不同。

这与很多因素有关。

比如打磨抛光是否受到作业面的影响而不易干活。

比如线条内部是否存在藏污纳垢之死角。

再比如沁色。

铁元素致色,从浅黄到深黄到红色到褐色到近乎黑色。

在不同器物上,找到颜色的共同之处。

看多了,便成了眼力。

“理”是回到古玉生命历程的逻辑上。

古玉是怎么加工的?

这需要对古玉工艺进行刻意练习。

解玉砂、刮蹭、锉磨、线切割、片切割、管钻、桯钻、打磨、抛光,等等。

造出来之后如何使用?

熟悉古代社会等级,不同级别用什么玉。

敬天礼神的,随身佩戴的,婚丧嫁娶的,交易买卖的,等等。

入土之后又经历了什么?

了解考古学,各地方坑口,酸碱、空气、渗水、盗洞、木炭、青膏泥等对古玉的影响力。

出土之后呢?

国家考古出土器物,是否经过了清理,与生坑有啥区别。

接触氧气后皮壳有何变化。

经过盘玩古玉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占”就是刻意练习、大量实践。

前面的“象数理”,都是为了“占”。

古玉鉴藏这个圈子,不管是谁,都离不开买东西。

一辈子不买只看,不好意思,学不会。

这又分成了两类人群。

第一,如果只想买一件真品玩玩,那就不用费太多劲学习,直接去拍卖会搞封面就可以了。

第二,如果想自己学会,想凭眼力捡漏啥的,那就得正儿八经把“象数理占”都搞明白了,而且也少不了买东西。

市场才是实战的一线战场。

一切脱离市场的说教都是耍流氓!

文末彩蛋:

1、小编学习古玉15年,行走市场15年,自媒体分享古玉鉴定10年,积累的一点认知,录制成了两套视频课程《高古玉工艺鉴定课20集》、《高古玉鉴定综合实战课120集》。

2、希望通过这两个课程,帮助新人尽快入门、少走弯路,帮助玩家整理思路、巩固知识。对我来说,知识付费,养家糊口,随缘自在。

3、这些年积累的近万张馆藏高清图片,不卖只送,送给所有购买学习课程的朋友,作为福利,也算是磊哥养玉文研社的学习教材。

0 阅读:13

傲霜磊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