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风还带着几分凉意,巷口老槐树的枝桠上却冒出了星星点点的嫩芽。昨儿个路过理发店,看见好些街坊在排队剪"龙头",这才想起马上就是"惊蛰"了。
小时候每到这天,妈妈总会系着碎花围裙在灶台前忙活,案板上堆着红薯粉、嫩豆腐,厨房里飘着豆香混着油香。给大家分享这个时节适合吃的几道菜。
【一】红薯淀粉煎饼

粗陶碗里舀两勺红薯淀粉,兑上清水搅成牛奶状,再撒把细白面调成稠糊。平底锅烧得微微冒热气,淋一勺面糊慢慢摊开,看它从乳白变成半透明,边缘卷起金黄的蕾丝花边。出锅前撒点青葱末,叠成半月形装盘。


咬一口软糯里带着微微的韧劲,红薯的甜香在齿间漫开,配碗小米粥,像是把春天的暖意都裹进了肚子里。这饼子不费牙口,晾温了吃更添几分柔润。
【二】脆皮豆腐

老豆腐切厚片,在盐水里泡个澡去去豆腥气。沥干后裹层薄薄的面粉,热油锅里轻轻滑进去,听那"滋啦"一声响,白生生的豆腐渐渐披上金甲。翻面时用木铲托着底,别让这娇气的小家伙破了相。


外皮酥得掉渣,里头还颤巍巍地嫩着,蘸点蒜泥酱油,咸香里渗出豆子的清甜。都说豆腐是地里长出的肉,这口外酥里嫩,倒比鱼肉更让人惦念。
【三】辣椒豆皮炒肉

泡发的豆皮剪成宽条,和青红椒丝在竹筛里挨挨挤挤。五花肉切薄片,用黄酒腌得香喷喷的。热锅先煸出肉片的油脂,下蒜片爆香,豆皮和辣椒"哗啦"倒进去翻几个跟头。临出锅淋勺生抽,撒把白芝麻。



红椒艳,青椒翠,豆皮吸饱了肉汁,嚼着比肉还香。这道菜总让我想起小时候放学回家,推开门撞见的满屋烟火气。
【四】鸡蛋抱豆腐

嫩豆腐划成小方块,在沸水里打个滚就捞起。鸡蛋液里调点盐花,浇在平底锅里铺成圆月,趁它还没完全凝固,把白生生的豆腐块轻轻按进去。小火慢烘,看蛋液温柔地裹住豆腐,最后撒上碧绿的香葱碎。金黄的蛋衣裹着雪白的玉块,勺子轻轻一碰就颤悠悠的。


这道菜最宜配着刚出锅的米饭,滑嫩得能顺着喉咙溜下去,满嘴都是质朴的鲜香。灶台上的砂锅咕嘟咕嘟冒着泡,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
这四道家常小菜,没有山珍海味的金贵,却像老棉鞋般妥帖暖心。龙抬头的日子,给家人煎个脆皮豆腐,熬锅红薯粥,看他们吃得眉眼舒展,比什么吉祥话都来得实在。
过日子呀,不就是守着这些热腾腾的寻常滋味么?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春寒还未散尽的日子里,愿热乎饭菜的香气,能捂暖每个平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