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续航这事儿,真就只能看看官方数据?
话说现在买电动车,最让人头疼的是啥?
续航啊!
官方数据看着挺美,一到实际用车,那叫一个大打折扣。
你品,你细品,这到底是咋回事?
说白了,就是续航“虚标”闹的。
厂家恨不得把续航里程吹上天,消费者一头扎进去,结果发现根本跑不了那么远。
这年头,车企光想着堆参数,续航里程是越做越大,但实际能效呢?
又有多少厂家真正在乎?
消费者天天被那些“长续航”的概念忽悠,结果买回去发现,这玩意儿根本就是个“电老虎”,跑不了多远就得充电。
更要命的是,现在也没个统一的标准,你说你的续航准,我说我的续航实,消费者压根没法判断,只能凭感觉,这不纯粹瞎蒙吗?
好消息来了!
最近,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专业联盟搞了个大动作,发布了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结果。
这测评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从行车、驱动、空调、补能四个维度,全方位地给电动车做了个“体检”。
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让行业从“续航竞赛”里跳出来,踏踏实实地搞“真实能效管理”,给消费者提供一个透明的购车参考。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照妖镜”,专门照那些虚假宣传的!
那么,首批“成绩单”到底咋样呢?
12款主流车型拉出来溜溜,结果11款顺利通过一级能效认证,只有一款不幸“落榜”。
先说说那些“学霸”:极狐阿尔法T5、小鹏MONA M03、小鹏P7+、乐道L60、大众ID.3、ID.4 X、ID.7 VIZZION,这几位大佬,在四个维度都是一级能效,堪称全能选手。
比亚迪秦L EV也不错,行车、驱动、空调都是一级,就是补能方面稍微逊色一点,拿了个二级。
长安启源A07、宝骏享境也还可以,行车、驱动、补能都是一级,空调稍弱。
极氪7X也是类似,行车、空调、补能一级,驱动二级。
但总有那么一个“倒霉蛋”,这次是本田bz3,整车能效认证只有二级,只有行车一项拿到了一级,其他都是二级。
你说这bz3,是不是有点尴尬?
能效认证这事儿,背后可不简单。
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政策导向和行业趋势的体现。
先说说政策层面。
早在2024年3月15日,工信部就发了个《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换电模式推广活动的通知》,明确表示支持换电模式车型参与能效评级。
这说明啥?
说明国家也在鼓励车企搞更高效的换电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还有,2024年1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也发布了个《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单车碳排放强度要下降30%。
这能效认证,说白了就是落实这个计划的具体措施。
再看看国际层面。
欧盟那边,从2023年12月开始,就要求电池制造商提供电池碳足迹声明,还要逐步引入碳排放限值。
咱中国搞这个电动车能效认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对标国际标准,提升咱们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免得以后被人家卡脖子。
最后说说技术层面。
小鹏汽车在2023年上海车展上发布的SEPA2.0扶摇技术架构,就强调整车能耗的优化设计。
这次小鹏P7+和MONA M03能拿到一级能效认证,也算是对这个技术架构的肯定。
还有极氪汽车,2023年11月推出了800V高压充电解决方案,充电速度是快了不少。
对了,差点忘了说,一级能效车型最大的好处是啥?
省钱啊!
算下来,每公里电费只有燃油车的1/10。
而且,有了这个能效标签,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就能直接看出这车到底是不是“电老虎”,避免被虚假宣传忽悠。
那么,问题来了,能效认证会不会让车企们“卷”起来?
那是肯定的!
以前大家比拼的是参数,现在要比拼的是真实能效。
你说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是个好事?
能效认证这事儿,也并非十全十美。
毕竟是个新事物,肯定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比如说,认证的标准是不是足够科学?
认证的过程是不是足够公正?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话说回来,能效认证这事儿,短期内可能会让那些“裸泳”的车企感到压力山大,毕竟谁也不想被曝光。
但从长远来看,它肯定会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只有那些真正注重能效、注重用户体验的车企,才能笑到最后。
以后买电动车,可别光看续航里程了,记得看看能效认证标签,选个更节能、更环保的,才是王道!
谁是真英雄,时间会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