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旧闻回顾,案中人名均为化名,具体情节有改编)
小翠和老王是一对普通家庭的夫妻。
老王就职于一家私企,担任保安一职,虽说每月到手的薪资不算丰厚,却也安稳。
小翠在一家超市当收银台,每日与收银机和各类商品打交道。
谁也没想到的是,看似老实巴交的老王竟有着一个难以言说的秘密。
原来,在过去的数年里,老王已然深陷买彩票就能暴富的发财梦里,他瞒着家人在彩票站开启了一场场 “豪赌”,少则几百,多则上千。
彩票站老板小张,看着老王频繁光顾,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出于 “信任”,竟允许他赊账购票。
起初,欠款不过区区几百元,在老王眼中,这似乎只是一个小数目,幻想着哪天能凭借彩票一举翻身。
但欲望的沟壑哪有那么容易填满,慢慢地,赊账金额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从几千元到后来,一张借条上的数字动辄便是五万起跳。
短短三年,老王在彩票站的债务竟如同沉重的大山,累积到了令人咋舌的 53 万之巨。
虽说其间老王也陆陆续续还了一部分,可仍有 35 万的窟窿,沉甸甸地悬在半空。
去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心梗,无情地夺走了老王的生命。
小翠还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深渊之中,尚未缓过神来,彩票站老板小张,就带着一叠厚厚的借条,心急火燎地找上了门,言辞凿凿地要求小翠偿还这笔巨额债务。
“我压根儿就不知道他买彩票,更别提赊账这档子事儿了。” 小翠泪眼婆娑,满心委屈地哭诉道,“我们家就是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啊,我一个月拼死拼活才挣 3000 多,这 35 万,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让我拿什么去还啊?”
可小张却固执己见,一口咬定这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小翠偿还这笔钱,天经地义。
双方僵持不下,无奈之下,小张一纸诉状,将小翠告上了法庭。
二、法律分析本案中,老王赊欠彩票站的35万欠款,不属于法定的夫妻共同债务。
1、夫妻共同债务并非简单依据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债务一概而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夫妻共同债务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所负的债务;二是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三是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除此之外,若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也可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回到小翠和老王的案件中,让我们逐一分析下这些条件。
很显然,小翠自始至终对老王赊账买彩票一事毫不知情,更没有在那一张张借条上落下自己的签名。
在老王离世后,小翠也从未有过追认这笔债务的任何表示。
买彩票这一行为,也绝非是为了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老王沉迷彩票,大额赊账买彩票,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投机心理,所花费的钱财并未用于家庭的柴米油盐、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必要开支。
从家庭实际生活来看,小翠和老王平日里靠着两人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并没有因彩票而改善生活质量,反而是债务的累积让家庭经济陷入困境。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这 35 万的彩票欠款,都难以被界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最后法院判决:35 万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小翠无需偿还。
三、案件反思1、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理应保持坦诚相待的沟通。
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隐私,但涉及到家庭财务这般大事,透明是关键。
定期坐下来,聊聊收入与支出,了解彼此的经济动向,不仅能增进夫妻间的信任,更能在潜在风险萌芽之际,及时察觉并掐灭。
如果小翠和老王平日里有这样的交流习惯,老王或许就不会一步步深陷彩票泥潭,即便有了欠款,小翠也能尽早知晓,不至于在事发后如此被动。
2、平日里要多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婚姻、财产相关的条文,绝非无用功。
当面临困境时,才能迅速判断自身处境,知道哪些是自己该承担的,哪些是可以理直气壮拒绝的。
例如在本案中,如果小翠对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有清晰认知,在小张初次上门讨债时,便能冷静应对,依据法律据理力争,而非陷入无助的哭诉之中。
了解更多法律知识,请关注我:清石先生。
注:本案例素材来源网络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