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空军KF-16战斗机在演习中,对居民区投下8枚炸弹的余波还未平息,17日又出现了无人机降落时撞上直升机,造成双机焚毁的恶性事故。对韩国空军来说,幸运的是两次都无人死亡,但人员素质低劣、无人机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也因此暴露无遗。

事故现场燃起大火
韩国已经排除了外界干扰的可能,而直升机是排队停放在安全区域,那就应该是无人机操作失误,或者控制系统故障,才导致发生碰撞——这两者都是非常低级的错误,堪比之前的KF-16飞行员记错坐标。当然,对韩国空军来说,这次虽然无人受伤,但在事故中损失的“苍鹭”无人机,也让其很心疼。大概在2014年,韩国计划以300亿韩币(约2100万美元)采购无人机,用来侦察、监视敏感区域。最终,以色列“苍鹭”凭借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击败美国对手,赢下了这份订单。

以色列“苍鹭”出口成绩还不错
两年后,总计三架“苍鹭”完成交付,韩国空军在后续使用中对其评价很高。因此,双方在2021年开启了更大规模的合作,准备联合发展隐身、高性能察打一体无人机。但美国并不愿意见到,韩国无人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期间以种种办法,与韩国达成了两笔无人机交易——价值6.57亿美元的4架RQ-4“全球鹰”、总价4.75亿美元的舰载无人机。时至今日,韩国在无人机领域仍然没什么建树,不得不继续指望美国的高价装备。

美制RQ-4“全球鹰”的价格向来是高出天际
更关键的是,原本使用很稳定的“苍鹭”,在去年11月意外损失了一架,残骸回收后推测是控制系统故障。现在又丢了一架,那就只剩最后一架,继续用吧,数量太尴尬,放弃吧,又有点舍不得。说白了,这就是韩国无人机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不得不依赖外购的尴尬——假如是国产装备,随时都能补充损失,根本就不会因为数量而困扰。但韩国这几年固定翼战机发展势头迅猛,一再降低从美国采购规模。在采购加油机项目时,还有舍弃美制KC-46A,选择欧洲A-330 MRTT的惊人操作。

韩国在KF-21项目上野心不小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当然不希望韩国无人机也脱离控制,毕竟这种单价奇高的军贸出口单子,谁也不嫌多,而韩国就需要为此付出代价。至于被撞的那架KUH-1直升机,其实也很有意思——该机型是韩国与欧洲合作发展的9吨级通用型号,设计目标就是用来取代120多架美制UH-1H。因为KUH-1立项时间比较早,美国还未对韩国航空工业有足够的警惕,所以该项目完成得比较顺利,2023年11月就交付了第200架,成为韩国装备数量最多的直升机。

KUH-1直升机是韩国的骄傲
此外,韩国去年末还在KUH-1基础上,发展了武装运输型,一度被错误解读成“韩国国产武装直升机问世”。而伊拉克也在2024年12月,以0.94亿美元的价格,采购了两架KUH-1,实现了出口的零突破。考虑到KUH-1服役早期,曾出现过一年三次坠机、产线被冻结半年、空中旋翼脱落并解体等恶性事故,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然而,哪怕KUH-1这几年性能已经稳定,还是避不开低级失误带来的灾难——两架价值近5000万美元的飞机因此损失,并不是小事。

韩国KUH-1对伊拉克出口
总的来说,韩国航空工业这几年是真的很用心在发展,但基础薄弱、资源有限以及美国强势阻挠的现实,都让其发展步伐并不顺畅。更重要的是,哪怕韩国空军费尽心思解决了性能问题,负责操作的人员素质却相当低劣——一次还能说是失误,两次可就只能说相当普遍了。在这种情况下,空谈性能就显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