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瓣上有一部印度电影《因果报应》,原本默默无闻,但渐渐在影迷间引发热烈讨论、好评不断。
影评高达 8.6 分,被誉为难得一见的印度神作。
近年来印度片佳作不断,在欧美大片为主流的环境下,要受到关注实属不易,但印度片一直持续进化,时常抛出别出心裁的议题。
红遍全球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多以温馨励志为主轴,《因果报应》亦有温馨亲情元素,但更让人惊喜的是又有惊悚并数度反转的剧情!
一个荒谬合理的故事电影讲述一名木讷老实的理发师玛哈拉贾,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妻子,而女儿乔蒂因为被垃圾桶盖住而幸存,父女因此视那个垃圾桶为救命恩人,并取名为“拉希米”。
玛哈拉贾心存感激,将“拉希米”(Lakshmi)供奉起来,从此他们一家 “三口” 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某天玛哈拉贾浑身是伤地跑进警察局,表示自己要报案,因为他的垃圾桶“拉希米” 被偷了!
所有警察嗤之以鼻,认为他就是个疯子,甚至对他拳打脚踢,但玛哈拉贾很坚持,甚至不惜拿 70 万卢比(约 6 万左右人民币)行贿,希望警方查出偷走 “拉希米” 的真凶。
时间回到过去,塞尔旺表面上是一名水电行老板,实则却是十恶不赦的强盗犯,他的同伙甚至会在行抢时强暴无辜妇女。
塞尔旺唯一的软肋就是自己的宝贝女儿安姆,在女儿生日当天,塞尔旺来到玛哈拉贾的店中理发,意外得知自己罪行曝光。
阴错阳差之下,他误以为是理发师玛哈拉贾告密,害他妻离子散,但玛哈拉贾其实只是要归还塞尔旺遗落在店里的生日礼物,一条金项链。
时间线回到当前,贪污的黑警迟迟找不到“拉希米” 的下落,决定找人复刻一个一模一样的垃圾桶交差,并找一个线人纳拉西旺来扮演小偷。
为了真实感,他们要玛哈拉贾再讲一次事情经过,虽然他口中还是说“拉希米” 被偷,但电影画面却还原了事情经过。
原来罪犯塞尔旺刑满出狱后,决定找玛哈拉贾报复,3人埋伏在他家中,却意外撞见玛哈拉贾的女儿乔蒂回家。
塞尔旺的同伙起色心,在塞尔旺的同意下轮流侵犯乔蒂,把她打成重伤,直到玛哈拉贾回家,才发现奄奄一息的女儿。
看着自己用心呵护的女儿被糟蹋,玛哈拉贾伤心欲绝,回家后他发现地上遗留的收据,找到第一名罪犯并手刃对方,同时他也查出了同伙“是警察局里的人”。
玛哈拉贾故意到警察局报案,说自己垃圾桶被偷,实际上是想要查出帮凶,而强暴他女儿的犯人,正是警方线人纳拉西旺。
玛哈拉贾一一解决犯人,就剩塞尔旺了。
两人在工地展开激烈的对战,力大无穷的玛哈拉贾胜出,并遵照女儿的愿望,让她会见这个伤害自己的人。
乔蒂以为对方是为了钱财入室行抢,将家中的金饰丢在重伤的塞尔旺面前,塞尔旺原本还沾沾自喜,却在金饰中看见当初为女儿安姆准备的项链,他抬起头意外看见乔蒂背后的伤疤,和安姆当年的伤一模一样,原来这个被他伤害的女孩,是曾经捧在手掌心上、视如珍宝的骨肉。
当年玛哈拉贾带着妻女,找到塞尔旺的老婆想要归还金项链,一场车祸意外发生,只有塞尔旺的女儿幸存下来。
玛哈拉贾决定收养安姆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抚养。最后塞尔旺出于愧疚,跳楼身亡。
女孩也在爸爸的支持下,坚强地活下去。
深邃的角色刻画,“面盲” 要用心辨认《因果报应》其实有不少角色,本身就需要观众留心理解。更大的挑战是即使同一角色,都会出现在不同年代,观众可能未必擅长辨认样貌,所以更要花心思记住不同角色。
然而虽然角色众多,但故事都能对每一个角色有深邃的刻画,无论是主角还是反派,甚至是警察这批配角,都留下深刻印象。
男主角玛哈拉贾,当然演员的表演功不可没,但角色本身极具层次。
他的善良底蕴并没有改变,而激发他有极端报复行为的,是恶人的欺人太甚。
除了他之外,大反派塞尔旺、女儿乔蒂、警察局局长、两个强盗淫贼,性格都十分鲜明、动机背景丰富,每个人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大大地帮助了故事的推进与深化。
虽然《因果报应》片长有 140 分钟,但叙事非常缜密,很难猜测剧情走向,让人忍不住继续看下去,多了抽丝剥茧的乐趣。
演员的情绪也掌控得很好,正、反派两位主角的气场都非常强大,让全剧不过分煽情。
有观众认为剧情相当狗血,但这样意想不到的结局,不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吗?
勇于揭露印度最黑暗&最腐败的现实《因果报应》初看似是一部黑色喜剧,随着剧情深入,其背后隐藏的真相令人难以释怀,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印度社会最阴暗、腐败的面纱。
这部作品,成为了观众窥视印度现实,理解那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不公与可恨之事。
警察的贪婪与无能,在这片土地上竟成了常态。
他们公然索贿,滥用职权,对罪犯视而不见,却让无辜民众承受苦难。
这样的景象,在印度竟被默许,成为日常中的常态。
盗贼不仅掠夺财物,更肆意侮辱女性,而女性往往无力反抗,只能默默承受。这一残酷现实,与印度频发的性侵事件相呼应,如之前引发大规模抗议的女实习医生遭性侵案,无不令人痛心。
《因果报应》以大胆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印度最为丑陋的一面,旨在警醒世人,切勿对这一严重问题视而不见。它打破了人们对印度电影,尤其是宝莱坞的传统印象——不再只是歌舞升平的欢乐场。
提及印度电影,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仍是载歌载舞的场景,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等温情之作。
近年来,《甘古拜・卡蒂娅瓦迪》、《RRR》、《白虎》等暗黑风格的影片,以其对印度社会问题的深刻批判,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赞誉。
《因果报应》在剧情张力与精彩程度上,更是超越了上述佳作。对于喜爱烧脑与剧情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一场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
我所欣赏的印度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擅长操控观众的情绪,让人在欢笑与泪水之间游走,让角色产生复杂的情感变化。这种商业娱乐电影的极致表现,背后是印度电影市场激烈的竞争与创作者们不懈努力的结果。
无论是热血运动故事、史诗动作大片,还是议题剧情片,印度电影都能精准地触动观众的心灵,点燃他们的情感。
即便你原本对这些事件或情感没有共鸣,最终也会被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所感染,热血沸腾,难以平复。
“如果你也有个女儿,回头问问她,每天会遇到几条像你一样肮脏的狗。”《因果报应》更是我心目中的印度电影佼佼者。其剧情反转之出人意料,对印度社会黑暗面的挖掘之深刻,以及最后报复坏人的大快人心,都让人叹为观止。
即便是我这个习惯于重口味与超展开剧情的影迷,也被这部电影所展现的娱乐性与震撼感所折服。
正义总是来得太迟怎么说这部电影很懂得操弄观众呢?
本片的开头只给了观众一个很简单的前提:
中年爸爸玛哈拉贾与女儿乔蒂,十分珍视一个家中的破旧垃圾桶,将之视为宝物般的存在。
某日玛哈拉贾找上了比黑道还霸道的高阶督察,说家中那个宝贝垃圾桶被偷了,希望警方能在女儿户外教学回来前把垃圾桶找回来。
古板固执的爸爸,以及心不甘情不愿收贿办事的督察及其下属们,便兵分多路开始找起神秘的歹徒与垃圾桶。
剧情看似是在一个荒谬的黑色喜剧氛围中展开。
你会觉得爸爸为了一个垃圾桶,就把警察局闹得天翻地覆,花了大量时间、金钱劳师动众地查案,实在老实纯朴得有点好笑。
而对面这些警察,虽总是盛气凌人地作威作福,但也傻得很可爱,懒得查案就骑车到处找同款商品以搪塞男主角,好不容易复制出了一个山寨垃圾桶,还要到处打电话去拜托其他罪犯来当替罪羊。
过程中有不少“只能发生在无法无天的社会里” 的怪事,都让人看得啧啧称奇,同时被这群脑袋不太灵光的警察给逗乐。
但是在观众享受着剧情表面的“幽默” 时,却也不知不觉被它电影所描绘的,那个世界的 “黑色” 所感染:
警察可以随他们心情就斥责民众、殴打嫌犯,遇到不愿配合的刁民(如来为垃圾桶报案的男主角)可以开枪示威,看到住豪宅的富翁,还会联合小偷一起进行敲诈。
相对的,男主角只是要为自己的家人讨回公道,却处处受刁难,哪怕是纠缠警察、求饶、贿赂等手段都用上了,还是被掌握权力的人当成垃圾一样对待,有事时被呼来唤去,没事时被警察们暴力相向。
与此同时,由于警察如此地腐败无能,所以真正穷凶极恶的坏蛋迟迟没落网。
电影中段我们看到凶匪塞尔旺,能面无表情地在受害人家中边煮饭边搜刮,理所当然地奸淫掳掠后毁尸灭迹,回到家一转头还能当个笑容可掬的好丈夫、好爸爸。
我们会愈看愈觉得,本片应该不会像看前 20 分钟时所预期的那样轻松荒唐,并开始对(男主角以外的)坏人角色,以及这个世界的危险与人性扭曲,感到不寒而栗。
此时,在差不多剧情的一半处,电影仿佛知道观众的情绪已经压抑得够多了,所以就给了观众一次小小的情绪抒发。
在执法公权力失能的状态下,男主角靠着自己拼凑线索,终于找到了第一位歹徒,并选择自行私法制裁,上演了一场极其野蛮的搏斗戏码。于是观众前一个小时别扭的情绪,也才瞬间发泄出来。
到此时,《因果报应》才真正意义上地开始好看起来。
因为前面透过黑色笑料的调剂,电影不经意间地压抑观众情绪,我们会像是印度民众一般,感觉这一切很不合理,但又觉得好像也还算过得开心,所以不怎么对所见所感的不公义正言辞;直到真的遇到伤害过自己的坏蛋,才意识到自己居然这么的愤怒!
我们会跟剧中的男主角一样,在此时,将对正义不彰的无力感,不断被欺负而隐隐累积的怒气,瞬间涌上心头,并恨不得亲手将这些逍遥法外的嚣张恶人大卸八块!
不过看到这边,我们又会感受到另一个悬疑点:对方只不过是偷了一个垃圾桶,为何要激发观众那么强烈的愤恨情绪呢?
原来这部片的野心,不单是要透过警察贪赃枉法的剧情,去切入印度的治安败坏、社会不公;接着往下看,我们才会知道,制作团队瞄准的,是一个更急迫、也与所有观众更切身的社会问题:
印度臭名昭著的超高性犯罪率。
揭示因果,殃及自身若说前半段是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将严肃黑暗的写实社会背景渲染出来;那么后半段则宛如云霄飞车一般,在峰回路转的剧情中开始狂飙,让本来已被挑动的观众,情绪更加兴奋。
电影会在观众都以为预测了接下来发展时,不断地给观众反转,让人完全猝不及防,男主角真正在找的,其实并非家里的宝贝垃圾桶,女儿也并没有去户外教学?其实当天歹徒闯家门时,被袭击的并非男主角?
其实凶匪塞尔旺为了给女儿买礼物,而高调犯案、肆无忌惮入室抢劫,与男主角垃圾桶被偷是不同时间线的事?
透过这些揭露,剧情的先后顺序被彻底打散重排,观众也得跟着重新梳理这些人物的关系,以及整个事件的因果关系,并接着发现,难怪男主角需要这么愤怒、这么执着地去找出歹徒—— 因为他们家所遭遇的,是比警察勒索收贿、男主角被公务员欺负等,都还要可怕的事情!这又是另外一个精准控制观众情绪的操作。
观众几乎是在电影的后 1/3,才 “惊觉” 真相的黑暗、残暴;而因冲击来得如此突然,我们的情绪是在短时间内 “爆发” 开来的。
在观众激动的情况下,剧情马上进入主角与第二个歹徒当面对质的桥段,让男主角跟(本来还又傻又机歪的)警方联合起来,对坏人施以极刑的场面。
藉由叙事技巧,让观众感受到的惊吓与情绪宣泄如此紧凑,被电影的重口味、高爽感刺激得通体舒畅,大呼过瘾。
更厉害的还在后头。就在电影进入结尾时,我们观众原本预期,故事大概也会是在这样一场暴力爽快的打斗中结束,以坏蛋被好人凌迟作为最后高潮吧?结果并没有。
电影在最后的 10 分钟,又来了一次反转,人物之间的关系再次重整!最后这个反转所带来的冲击,已不只是纯粹剧情营造的张力对观众情绪的挑动了;因为我们已不只想看到 “好人胜利” 的普通结局了。
看到这边,观众都有点想知道:到底怎样才能给不知悔改的性犯罪者,带来最痛苦、最“恰如其分” 的制裁?
《因果报应》,用最后这个剧情反转,给了一个相当出乎意料,每个人看了一定都会大惊失色,却同时又觉得十分合理、完全是罪有应得的解法—— 这肯定不是什么破天荒的结论,只是电影铺陈这些线索,以及最后反转的方式,太过于惊人,导致我们都不禁会为这种 “极端报应的降临” 感到痛快淋漓,甚至情绪沸腾到,看完电影后还久久不能平复!
无论在严肃的社会议题作品、性犯罪题材,还是近年的复仇电影中,《因果报应》的极高娱乐性,都是我身为影迷,梦寐以求但却求而不得。
我想,假设要列举一份世界影史最出色的复仇电影清单,那《因果报应》,完全有资格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