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歼-10终极形态?疑似“六代机”其它设计方案现身

鱼雷看车 2025-04-14 10:48:33

这模型和J-36确实相当的接近,只是类似歼-10的皮托管式腹部进气道设计与实体的加莱特进气道区别很大,不过背负式进气道竟然存在来看,如若模型不是个人作品的话,很大的概率是当初的构型方案之一。

▲图片来源见水印

如若是方案之一的话,这方案被放弃也在情理之中,注意看特意打开的腹部弹舱尺寸,和歼-20也没多大的区别,主要就是腹部进气道导致的腹部尺寸的缩水,确切的说向下突出一部分,整个腹部无法呈现平坦的状态,这弹舱自然也就没法扩大。

未来的空战模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近战几率很小,携弹量反倒成了关键所在,凭借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超远距离谁先发现,并能提前攻击的话,胜率的天平就会向其倾斜,因此这模型如若是当初的方案之一(官八股提及过有大概八个气动构型方案),被放弃就太正常不过。

另外,眼尖的在腹部侧边(上图红框内)发现了侧向喷口出现的迹象,但是目前看似乎是固定式的,说是垂直起降型似乎有些勉强,喷管转向无法实现的话,如何垂直起降是个头疼的问题。

但这向下后倾的开口槽确实有点怪异,甚至还在机身处做了导流槽的设计,难道是并联式TBCC涡轮基组合动力循环发动机的方案?如若推测成立,那这就是水平起降高超声速飞机。

TBCC是将涡轮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有机结合,形成的组合动力系统,具备自主水平起降、宽速域、大空域工作的优点,理论上可实现0~30~60~100km空域、Ma=0~7速域的宽工作包线。

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层越稀薄。一般认为超过20公里以上,空气动力学作用就急剧减小,当然乘波体激波和惯性作用就越明显。海拔高度达到100公里以上时,空气密度大约是地球表面的空气密度1/2200000,空气动力学就基本无效了,航天动力学开始发挥作用。

大气层超过60公里的高度,是电离层,如果采用TBCC动力的成飞六代新机,双三,六三的说法由此而来。意思是,30公里高度,3马赫巡航,最高可以飞到60公里高度。

当然现在知道了,成飞的六代机起码目前曝光的三喷管方案并非TBCC涡轮基组合动力循环方案,至少目前试飞的还是三台普通涡扇发动机,但是TBCC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49 阅读:22730
评论列表
  • 2025-04-14 14:19

    今年抗日胜利日看阅兵!!!

  • 2025-04-14 14:24

    这就是垂直起降战机,别的视频刷到过,应该试飞过了,相信不久就会面世?

    爱的魔力转圈圈 回复:
    有论文的基本都论证过了
  • 2025-04-14 23:34

    机头的下颌式进气口和苏75差不多

  • 2025-04-14 19:01

    背一个抱一个,这设计合理吗[汗]

    夜月半弦 回复:
    风洞比你想象的合理。
  • 2025-04-14 20:14

    直接整

  • 2025-04-15 03:49

    我认为歼_36应该是航天动力学战机,只是正在试飞验证阶段。

  • 牛C 5
    2025-04-16 05:18

    不可能是终极形态,歼十改装潜力还是巨大的[呲牙笑]

  • 2025-04-14 18:24

    张局座知道,问他好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夜雨 回复:
    张局座说:“谁让你来问我的你问谁去”[笑着哭]
  • 2025-04-14 22:27

    这是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版式[点赞][点赞][点赞]

  • 2025-04-16 08:43

    局座:对没错,就是歼十改

  • 2025-04-14 14:06

    开口笑

  • 2025-04-14 22:48

    科幻电影中的慢慢在现实

  • 2025-04-14 11:22

    垂直起降型,搞不好就要首飞了

  • 2025-04-14 12:55

    还个叫颌下进气!应该是歼7FS终极大改[呲牙笑]

  • 2025-04-15 06:03

    直接太空战舰太空战机不就完事了!🤗🤗🤗

  • 2025-04-15 17:28

    局座说这个是歼十改,实锤了[笑着哭]无论你们说什么,再先进我家的也是歼十改[点赞]

  • 2025-04-15 07:09

    慢慢地,飞机变成了导弹

  • 2025-04-15 07:07

    这个可以有

  • 2025-04-16 12:03

    j10改

鱼雷看车

简介:与车友们分享新车谍照、新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