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纪老师的诗,不自觉地心里会涌上悲悯和无力,而这种悲悯和无力却不同于张爱玲笔下每一个女性的无力,那是被时代所拖累而殒落了自身,而这则是对生活的一种底层的窥视和看待。他的诗就好像一把冷枪,忽地在夜空中划过而后留下火与缄默。《思潮》这首诗的结尾写到“两个方向的压力压迫着我,外在的追求还是内在的表达”,读着不自禁地会将自己代入,代入一个感受着生活两边不断对冲的人物,而后交织在糜烂里。 更会不自禁地会想起已故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电影,杨德昌的电影,尽是冷漠,也尽是无力,《恐怖分子》里的李立中就是冷漠和无力的鲜明代表,他为了升职可以冷漠地出卖公司里的挚友,但是他同时又被每天不断的重复所冲击,每天一成不变的洗漱是他无力生活的一个象征,也是他最终婚姻破裂的重要因素。婚姻和生活类似,最怕每天重复的无力的不变,这种不变就像不断汇聚的白蚁一样,它在不断腐蚀你的生活,也在腐蚀你心里的窗棂。所以最后李立中选择用枪这种无奈却又能迅速摆脱的方式来了结自己生活停滞的不变。这一枪是《思潮》的结尾尚未言说的,其结尾写到“守着自我的边界,又被所有人言说”,若我们做一个合理的延想,会发现这一枪又好似是这首诗赐予我们的留白,却又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生活的无力和压迫无疑中体现出来。
这种由着延想推断出隐含的枪声在《烟灰》这首诗中也若隐若现地存在。《烟灰》中写到“我不得不承认支离破碎的生活,需要一点慰藉”以及结尾的“在乌鸦的世界立天鹅身负原罪,在功名的漩涡中诗化成了一阵烟灰”,这是一种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追寻和求索,也是一种对自我和生活的诘问。窥视自我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觑到自己的内心,所以不断追寻自我的身份认同是非常痛苦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反复,不断地尝试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去看待自我。而自我又是非常复杂且多变的,每一种自我意识在瞬间的迸现都可能导致一种不同的可能。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里塑造了自我不断迸现的多种可能,构造了一个虚无世界,抑或着说思想里的平行世界,而最终主角皈依了一种自戕的身份,朝圣了一种罪恶的轮回。《烟灰》这首诗里的主人公亦复如是,在烟灰四散的多种破碎种寻找身份和自我的意义,并最终尝试着在乌鸦的世界里化作一只天鹅,作者也以此自况,像黑塞笔下的哈勒尔,在当时一片尘嚣中找寻真理和自我,作者也在功名覆眼的世界中尝试寻找诗的曼妙和艺术的静美。
在这种荒凉和冷漠的冷枪之下,作者却也不断保持着对“路”的想望。《极光之后》里以“极光”象征美好的事物,可美好的事物却在不断被攫取,也在不断被剥夺,这是社会的原罪,也是人性里最原始的欲望,作者对这种欲望和罪恶发出质问,质问着人的世界却为何颠倒在了很多兽的步伐之下,这种质问是通过诗歌发出的,单薄的话语却有着刀锋般的锋利,作者也用诗歌的美好和曼妙来唤起人们对极光这种美好的追求,并且心怀着诗歌的浪漫,作者带着“月光的悲悯”继续匆匆赶路,重新踏上了“路”的求索,不仅是对诗歌的永怀热爱,而且用这份热爱和生活持续地对抗下去。而《路口》里则更是对“路”的思考,人生中铺垫着无数的分叉路口,我们总可能在某个路口间踟蹰不前,对落日和弯月的选择也可能总会在许多时刻萦绕。而若只是被这些选择束缚着裹足不前,我们可能也就只能浸在落花的凋谢中而错过那一刻的炫美,但是红花与流岚都是自顾自流逝生命的,他们不会等待着你的注目,所以作者在路口的选择是“在远方中定义远方,在一个个路口拾取,变换,寄出视线”,是对“路”的拓宽性遐想,在每一种路口的交叉里都坚定不移地生长,这也是作者对人生的基本态度,更是对命运最好的答复。
由此窥取,作者纪老师仍是热爱着生活,他客观地用冷枪般的思维审判着这个世界的悲凉和无力,却又在这份悲凉和无力之下阐释出了对路对生活的态度,这份态度即是对诗歌和极光等的美好不懈地索隐。这种覆手为乌云,翻手为碧空的诗歌风格,令我不自觉地就陷于纪老师的诗歌构造的乾坤中去了。
作者介绍:赵楠,《青年文学家》理事会成员,有小说、诗歌、散文等发表于《美文》《散文百家》《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青年报》《微型小说选刊》《河埠头》《青年文学家》《家乡》等杂志和报刊。
纪天然本名纪登文,2001年出生于辽宁本溪。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协会员,京华文学社社长。
香港《现代诗美学.北海文学》主编,香港《现代诗美学》杂志社编委,黑龙江文联《青年文学家》理事会本溪分会主席,香港《花雨文学》文学顾问,香港《白孔雀诗选》荣誉主编/文学指导,《京华文学》名誉主编。
曾获《西部散文选刊》年度作品奖,河南经济报春牛短诗赛优秀作品奖(仅设优秀作品奖),《小作家报》一等作品奖,雪巅诗歌奖一等奖,并被授予中国抒情诗人称号。《彧华》2020年度推荐新秀作家第一名。
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法,俄,日四种语种。
《画稿溪文学》2021年第三期封面诗人,曾获新浪网,凤凰网,滕州日报记者专访。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文学官网报道。
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鸭绿江》《辽河》《参花》《新浪潮》《神州》《文学天地》《西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散文百家》《中学生天地》《文学少年》《三角洲》《人生与伴侣》《河南科技报》《大武汉》《河南经济报》《小作家报》《滕州日报》香港《中国现代诗歌》台湾《子午线诗刊》新西兰《华页报》印度尼西亚《华文作家报》等四十多种报刊杂志。还被收录于《中华诗文选粹》等四本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