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说,70后可能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是不被孩子孝顺的第一代。
以前的人,只要有儿子,就不担心养老的问题。
现在的人,有多少个儿子,都会活得很焦虑。
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养儿不一定能养老了。
以后的老人,养老只能靠自己。
不但要有钱,还得身体健康。
老了想指望孩子,越来越不现实。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太孝顺了?

以前的条件差,孩子普遍都比较孝顺。
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一样。
家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还有一个长年生病的奶奶。
父亲孙玉厚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也挣不够一家人的口粮。
孙少安上学的时候很聪明,成绩也很好。
但是,家里太穷了,小学毕业,他父亲就打算让他不要上学了,帮着父亲挣工分养活一家老小。
还是在润叶的一再恳求下,孙少安才有了上初中的资格。
初中毕业之后,少安明白,成绩再好都不能再上学了,他们都大了,吃得也越来越多,家里也更是常常吃不饱饭。
他必须要帮着父亲一起撑起那个家了。
多年之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弟弟妹妹都长大了,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
秀莲想要分家另守。
一直养家的孙少安还是卸不下身上的担子。
他不忍心父亲年迈了还在养着几口子人。
一个一直为家庭付出的人,就会愿意一直付出。
爱是什么?
爱就是舍得付出。
为家庭付出得越多,对家庭的爱就越多。
一个人的付出在哪里,爱就在哪里。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都对家庭没有责任,是因为父母从来没有要求孩子为家庭付出过。
七零后的人,尝过了生活的不容易,等到七零后有孩子之后,自己吃过的苦,就不舍得孩子再吃。
于是,拼尽全力也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再辛苦也想让孩子生活得舒服一些。
七零后的人,一般都从小做事,就舍不得孩子也像自己小时候一样辛苦。
那时候都提倡读书改变命运。
七零后的人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要能考个好成绩,家务活一律不让孩子插手。
就连孩子自己的事,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一般都被父母包办了。
从小就没有做过任何家务的孩子,长大了怎么可能会心疼父母的不容易?
怎么可能会孝顺父母?
一直都是父母在为孩子付出,孩子一直都是被照顾。又怎么会有照顾父母的习惯?
付出是一种习惯,爱也是一种习惯。
一个从小就替父母分担家务的孩子,长大了也会愿意为父母分担家庭的困难。
一个从来就没有做过家务的孩子,无论长到多大年纪,都不会心疼体贴父母。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普遍都不太孝顺?都不太能体贴父母的不容易?
就是因为从小就没有为父母付出过。
无论孩子长到多大,都不会想到为父母付出。

现在有一个词叫“穷人富二代”。
明明父母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孩子却喜欢大手大脚地花钱。
父母省吃俭用,孩子却点外卖,喝奶茶。衣服要买品牌的。
特别是每年高考之后,很多的父母开始发愁。
孩子上大学,要给孩子准备生活费。还要为孩子的高消费买单。
有的为了在同学面前有面子,要去旅游;有的要买最贵的电子产品,有的要更多的生活费。
以前的孩子上大学,要去勤工俭学,家庭条件差的要自己挣生活费。
现在的孩子,你让他上大学,自己解决生活费问题,他觉得你是在给他难堪。
他们是宁愿父母辛苦,也不愿自己在同学面前寒酸。
记得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女孩子要上大学了,要求父亲每个月必须给她三千块钱的生活费。
她的父亲每个月一共只能挣四千多块钱,妈妈身体不好,没有上班。
父亲想每个月给两千,给家里留两千开销。
女儿竟然直接说:没本事你生什么孩子?别的同学每个月都有三千块钱的生活费,为什么我只能有两千?
这样的孩子,就算上了大学又能怎样?
能指望她在父母老了之后在床前尽孝吗?
为什么现在的人,对于未来的养老不敢指望孩子了?
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小时候普遍都没有做过什么事。
从小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付出过,就不懂得付出。
父母越勤快,孩子就会越懒;
父母为孩子付出得越多,孩子就会越自私自利。

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孩子都太自私了。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之所以自私,只顾自己,不能全怪孩子,也不能全怪这个时代。
做父母的应该反思。
爱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要有接受爱的能力,也要有付出爱的能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爱孩子,为孩子付出,也要教会孩子感恩父母的付出,并且力所能及地为父母付出。
一个从来都没有付出过的孩子,是不愿意接受感恩的理念的。
我们都会体会,现在的孩子,你要是对他说,让他感恩,他马上会说你在道德绑架他。
你觉得父母生下孩子就要感恩,孩子会觉得,谁让你生下我的?你问过我的意见吗?
抛开付出谈感恩是不现实的。
✿:要想让孩子懂得感恩,从小就要教孩子做事,为家庭付出。
父母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付出。
这是很多做父母欠缺的智慧。
总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让孩子做。
让孩子洗个碗,又担心他打湿衣服,担心他洗不干净。
小时候孩子想做,大人不让做;等到孩子长大了,让他做他都不想做。
一个一直都在享受父母的照顾成为习惯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忽然之间会照顾父母呢?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劳动课。
虽然学校经常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课,每次都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拍照做做样子。
父母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对孩子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对的,却没有家长认真的去执行。
让孩子从小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包括在家里洗碗,给父母洗脚,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付出精神。
要想让孩子孝顺,一定要从小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
父母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要能享受孩子的照顾。
越是从小就做事的孩子,长大了越孝顺。
越是从小被父母照顾得很好,什么事都没做过的孩子,长大了越是自私自利,越是不会孝顺。
以前的人都是在为老人活着![得瑟]养孩子就是为了给自己养老的!可以说是长期的投资而已!现在的人不太好糊弄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