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代始终不能统一?后梁,后唐,后晋的遗产是什么?

北街老酒 2024-09-08 15:02:03

华夏大地,历史的车轮在五代时期滚滚前行,那是一个充满血与火、权谋与争斗的乱世。自朱温灭唐建立后梁,至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短短53年间,华北大地历经五朝八代十四君,政权更迭频繁,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

一、朱温与后梁

大唐天复元年,朱温凭借造反起家,又通过投靠唐朝成为节度使,掌握宣武、玄翼、天平、护国四镇兵马。他以这四个直辖镇为据点,凝聚内部力量,由内统外,又派自己的部将控制周边依附的藩镇,以强大的武力征服弱小势力,不断扩张。最终,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成为后梁太祖。

然而,自藩镇而起的朱温深知藩镇之害。藩镇通过招募本地百姓组建军队,屯驻本地,财富自给自足,具有先天的独立性。昨天能反唐朝的藩镇,明天也能反自己。为稳固新王朝的统治,朱温急需建立一支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中央禁军,以压榨地方藩镇。

早在灭唐以前,朱温便尝试推行新制,让地方藩镇的将、兵、地三者分离。他收取藩镇兵力,建立中央禁军,试图瓦解地方军人集团的根基。但朱温的政治手段粗糙,在军队中复制亲信,凸显亲信地位,却忽视了当时华夏武人的道德水准。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点点不公平就容易引发军队内部矛盾。猛男对猛男,晋军不但没有感恩戴德,反而被连年内斗激化了矛盾。诸多功臣宿将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最终,后梁政权在内外矛盾中实力大损。朱温次子朱友珪勾结龙虎军统军韩勍,杀害朱温。自此以后,后梁内乱不断,为北方宿敌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所灭。

二、李存勖与后唐

李存勖灭梁后建立后唐,展现出了极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夺取幽州,重创契丹,灭梁后又攻克前蜀,将后唐领土扩张到四分天下而有其三的局面,成为五代十国中疆域最大的政权。

李存勖一心想要一统天下,再创盛唐辉煌。但他打下的地方越多,藩镇的威胁就越大,统一事业的阻力也就越强。他沉迷于用亲疏远近安排节度使,却发现收养的义子和女婿都无法改变藩镇势力日益强大的局面。于是,他学习唐代控制藩镇的手段,重用内廷宦官,使宦官、朝臣、藩镇三者相互制衡,再由宦官和朝臣联合削弱藩镇力量。

宰相郭崇韬极力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李存勖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任用宦官为诸路监军,监视诸路将领。李存勖日渐沉迷于音律戏曲,对伶人大肆赏赐,放任其参与军机国政。最终,郭崇韬被宦官谗言所害,导致李克用最为器重的养子李嗣源被军队拥戴,李存勖死在了伶人兵变之中。

三、李嗣源与后唐

李嗣源是沙陀族,被李克用收养后,先后跟随征战近30年。他在乱兵中救过李克用的性命,得到重用,掌管禁军。李嗣源借禁军势力夺取政权,成为后唐明宗。

明宗即位时,中央在军队实力上已逐渐可以压制地方。面对地方叛乱,他多采取强硬手段镇压,绝不姑息。但随着晋军地位日益显赫,军队的骄兵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明宗只能提高待遇来安抚军队,却无法完全解决问题,为后唐末期的兵变埋下了伏笔。

明宗不识汉字,只能由书吏安崇赞在旁诵读处理政事。不过,这对君臣心怀社稷,励精图治,在冯道、赵凤等汉人大臣的辅佐下,采取了不少恢复社会安定的改革措施,使后唐成为五代存续时间最长、最为稳定的时期。

然而,明宗统治前期延续任人唯亲的沙陀统治传统,后期疑心过重,听信谗言屠杀重臣,导致地方力量壮大,大权在握的亲信近臣人人自危。明宗病重后,他的儿子联合反抗势力起兵夺权,后唐陷入复杂动荡的局面。李嗣源病逝后,李从珂杀李从厚夺得帝位,后又被石敬瑭联合契丹所灭。

四、石敬瑭与后晋

石敬瑭建立后晋,依旧无法坐稳皇位。他对契丹称臣,引起了太多人的不满。为避免成为短命朝代,他强化中央禁军,但不敢和藩镇正面对抗,多采取姑息政策。他重用外戚亲信,任由无能的妹婿杜重威作为军队主帅。在辽晋战争中,杜重威做了叛徒,致使后晋灭亡。

五、刘知远与后汉

刘知远建立后汉,十分重视晋军,侍卫使地位只增不减。太后下诏让枢密使郭威、杨邠、侍卫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倾城顾命,辅弼少帝。但郭威并不甘于辅弼少帝,在与后汉皇权的斗争中胜出,夺取政权,建立后周王朝。后汉皇族分支割据河东,建立北汉王朝。

六、郭威与后周

郭威建立后周后,对晋军进行改革。他任命曾协助他起兵的王峻为枢密使兼宰相,牵制实力逐渐壮大的晋军,维持政局稳定。但王峻对皇帝步步紧逼,最终被郭威卸任贬处。

郭威调整中枢权力划分,使中枢和枢密院分掌文武,卸掉枢密院的掌兵之权。但晋军失去权力制衡,殿前司逐渐独当晋军统领,甚至一度可以挑战皇权。

郭威在位三年而亡,将皇位传给养子柴荣。柴荣即后周世宗,在高平之战中力挽狂澜,大败北汉军。但侍卫清军在高平之战时集体叛变,后周内部隐患重重。柴荣将注意力放到晋军改革上,强化殿前军实力,制衡侍卫亲军。大将赵匡胤承担起了强化殿前军的重任,在殿前军中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随着殿前军规模的不断扩张,赵匡胤成为后周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但御前晋军独大,朝中没有力量制衡晋军。一旦皇帝去世,即位者年幼,国家仍存在改朝换代的危险。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幼。晋军内部再次发生兵变,赵匡胤凭此上位,建立宋朝。

七、赵匡胤与宋朝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明白自己能上位是依靠掌握了国中最为精锐的禁军部队。为防止宋朝成为短暂的第六代,他分批次收回大部分禁军将领的军权,利用丰厚赏赐和家族联姻稳住他们。在维持禁军建制的基础上,撤销其统帅职位,收回新任禁军长官的调兵权,只留其统兵权。

中央军权收回后,赵匡胤的目光又转向了各地藩镇。他通过将藩镇属地一步步转化为直属州,不断调整地方行政层级等举措,把地方的军事、行政、财务、司法、人事等各项权力收归中央,加快推进宋初藩镇州郡化的进程。他的弟弟宋太宗进一步继承其政策,终于彻底瓦解了藩镇体制。

随着改革措施的实行,宋初二帝最终稳定了宋初的政治局面,达到了上下相维、轻重相制的局面。自宋朝以后,我国历史上几乎再无严重的地方割据分裂出现。

五代时期的乱世纷争,给华夏大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也为宋朝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历代君王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强化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力量,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阅读: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