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亮明我的观点:我不看好换电技术,原因我会在后面列出。
回归正题,2025年3月17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花费25亿选择与蔚来李斌合作换电项目时,曾毓群说,宁德时代明知道换电是一个重资产,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很多,链条复杂,但仍选择投身这样一个领域里面的原因是,曾毓群判断,到了2030年换电技术,家用充电跟公共充电桩将会“三分天下”,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作为用户,以一个消费者的心态看待这个事情,我认为换电技术就是一个“笑话”,因为我买了个新车然后去换电站换电,换了一个不知道用了多久的电池,我心里能愿意吗?再有,谁愿意自己的车被拆来拆去呢?
这个换电技术,家用充电,公共充电桩将会“三分天下”的判断,真的需要打问号。
想想看,手机一开始就是换电,但最终也没能“三分天下”,只有快充技术和大容量电池才是最终解决方案。尤其现在比亚迪快充技术有了突破,有望实现油电同速,严重冲击换电赛道。

不过我不看好换电但我理解曾毓群的决定,因为曾老板看到了自己的危机,车企销量第一的比亚迪造电池,自己研发快充技术,当比亚迪造的车市占率超50%时,电池快充有了重大突破时,宁德时代会自动失去“电池大王”的宝座,所以他只能换“打法”。
在我看来,曾老板选择合作换电项目,最有利的一点是,对他来说多了一个销售渠道,可以提高自家的电池销量,所以曾老板就投了一点。
想想看,如果用户不换电,那一台车就只用一套电池。但是换电的话,一台车就是多套电池轮换。市场有多少座换电站,就要多出很多套电池,哪怕一台车是一备一用两套电池,那这个电池市场也增大了一倍,更何况不止一备一用。
所以宁德时代做换电可以解决自家电池产能过剩问题,能消化产能多卖电池。而蔚来做换电项目是高成本投入,有合作方的加入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两家合作是互利互惠,是一加一大于二。

从科学角度分析,换电不用担心电池安全和衰减,循环使用也是共享经济。
但是有一个前提,除非宁德时代能说服所有车企,大家都用统一的电池规格、型号等,那样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推开。就像汽油,统一用92号、95号、98号。如果只是给蔚来的车换电,说句难听的话,就凭蔚来每月的那点汽车销量,连后起之秀小米汽车的销量都比不过,那换电真没有未来。

我觉得换电想有市场,电车和电池需要分开权属。如果三电都权属购车者,客户会更欢迎三电终身质保,电池免费更换。
所以我不否认换电站的电池优点很多,比如,换电站的电池可以慢充,对电池损害小,对电力供应要求不那么高,电池集中管理应用效率更好。而且宁德时代有海量的电池,有其他企业无所可比的优势,电池成本控制优势独一无二。
但是这些优点用户不会在乎,因为在他心里觉得,电池不是他的,是他租用的换电站的电池,没电了再换就是,所以用户并不会精心呵护。

换电技术想有优势,以后用户买车只买车壳,电池租用,同时规格型号可以做到完全一致。这样的好处是电池技术是一直在革新的,续航翻倍后,大小规格型号不变,只是容量增加,照样能安装到车上,这样的话,换电“三分天下”才有可能。
大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总有一些车企沉醉一些小花招,别人电池续航2000公里,它又马上搞个大油箱出来说能走2000公里,新能源居然是个大油箱;人家搞换电,它又搞个闪充出来,原来是大号充电宝给电车充电,笑死了。
比较专业说的很对,换电就是交智商税,忽悠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