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可以跑起来了,是重整旗鼓之后的再次扬帆,更是凤凰涅磐之后的翱翔。不必太过在意配速的快慢,也不用在乎里程的多少,更无需顾及别人眼中给你定义的“跑渣”标签,只要能跑起来,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停跑之前的最后一次跑步是在3月2日早上,跑了8.88公里,平均配速556。停跑之后后重新开始是在今天早上,同样是跑了8.88公里,配速551。同样是8.88公里,寓意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平均配速从556来到了551,不降反升,小小的意外之喜。

平均心率151也不算太高,主要是伤愈之后的第一次跑步,有点担心脚踝顶不住。心肺的感觉,还有呼吸的节奏,全都在可控范围之内。给自己的身体一段适应的时间,也许会更有利于自己长期地跑下去。

虽然说平均162的步频确实有点“不思进取”的嫌疑,但看在伤愈归来第一跑的份上,我还是决定要原谅自己。而且在此之前,我的步频就一直是这个幅度。没有退步,我就权且当做是另外一种进步了。

起跑之前心里还是非常忐忑的,担心呼吸跟不上脚下的节奏,担心脚踝突然传来痛感。不过在以608的配速跑完第一公里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些个担心都是多余的了,浑身上下都是感觉良好。

当五公里跑完,感觉没跑够,加上体感的舒适配合,我完全找不到停跑的理由。于是,又多跑了三个多公里。凑足8.88公里,为了呼应停跑之前的最后一次跑步,也为了给自己安排一个自有的回归跑仪式感。
我当然也明白,跑步不能操之过急,坚持健康的跑下去,想要的状态迟早都会回来的。我们普通跑者在跑步中发生的意外,大多数都离不开一个“急”字。沉淀不够就“急”于加太大的跑量,训练不足就“急”于提高更快的配速,都是跑伤的祸根。
所以咱们还得是要有耐心慢慢地来,健康地去跑步,跑健康的步。今天,你们跑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