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在网上看到《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将于9月7日开幕》的新闻,勾起我对2011年春天宝岛台湾之行绵绵不尽的回忆。光阴似箭,一晃又是10余年,不知今日的台湾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祈愿宝岛早日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现将当时撰写的游记发表在此,供各位朋友共享。
中台禅寺。图片来自网络。
看过很多的寺庙,也许是没有好好了解的原因,反正从没有哪一家象中台禅寺一样给过我如此震撼!
前往中台禅寺游览的时间是3月15日下午。在旅游大巴车上,陈导为我们播放了2009年12月24日,在中台禅寺举行的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先生参加的海峡两岸和平祈福法会光碟。从而让我们心中陡然升起了对中台禅寺的景仰之情和亲切之感。
据介绍,中台禅寺位于台湾省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由上惟下觉老和尚住持,于1992年开始筹建,2001年9月正式落成。中台禅寺建筑外观庄严宏伟,上惟下觉老和尚与名建筑师李祖原居士对于中台禅寺的建筑内涵设计融合了中西工法,并且运用『直了成佛』的顿悟法门、『因次第尽』的渐修精神以及古代丛林的风格,将艺术、学术、宗教和文化融为一体,却不失禅宗的风格,令人为之赞叹。中台禅寺除了建筑令人赞赏外,硬体设备也相当完善,有禅堂、四天王殿、菩萨殿、三世佛殿、讲堂、知客室、大寮、斋堂让信众参拜、使用。
下车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经中台山博物馆直接向中台禅寺而行。抬眼一望,一座高耸壮观、金碧辉煌、融中西工法的建筑群落映入眼帘。禅寺的主体建筑是一栋独立大楼,仿佛金字塔形态,又像气势非凡的西式现代城堡。看着这个糅合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方的伟大建筑群,敬意油然而生。曾见过不少帝王将相的宫殿和寝陵,其气魄还没有哪一家可以企及中台禅寺。
中台禅寺没有一般寺庙里那种烟雾缭绕的景象。原来,为了不污染环境,保持寺庙洁净,中台禅寺不准烧香和燃放鞭炮。一到此处,人的心灵顿时充满着宁静与超脱。
经导游联系,一位端庄 、亲切的女居士成了我们的寺内导游。随居士跨入寺内,顿时,一种与别的寺庙完全不同的视觉美感呈现在我们眼前。寺内,墙壁和地板都是用大理石铺设,粉玫瑰色基调。前厅供奉的袒腹笑口的弥勒佛金身塑像,一改将布袋置于肩上的一般造型,而是将布袋踏在脚下,让人有一种“放下包袱,无牵无挂”的自在感受。殿厅中央后半厅四角是四尊深灰色的顶天立地的四大金刚石雕。神像皆以山西黑花岗雕制;四天王像高度约12公尺,重达100多吨,其威严的眼神令人为之震慑。
大雄宝殿位于主体二楼,整体的空间设计以红、灰为主色。红色让人联想到“滚滚红尘,芸芸众生”;而灰色的大理石质地代表着佛陀怜我世人执迷不悟,坚如磐石遍化四方的宏愿。一尊由印度红花岗岩雕琢而成的释迦牟尼佛端坐于殿堂中央,两旁分别侍立着多闻阿难尊者和苦行迦叶尊者。
大雄宝殿两侧臂侍殿为祖师殿和伽蓝殿,分别供奉禅宗东土祖师——达摩祖师和守护道场安宁的伽蓝菩萨(关公像)。关公手拈胡须,身穿儒服,意外地没拿他随身携带的春秋大刀,而伸出文袍外的右足则着盔甲,意含关公文武双全。
接着,我们乘电梯来到十六楼的万佛殿。这又是一处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殿堂。挑高三十九米的空间,让人一进入殿堂顿觉豁然开朗。万尊铜铸药师佛及八十八佛,罗列于周围墙面成就金碧辉煌的万佛墙。大帷幕玻璃与药师七佛塔,更是万佛殿中庄严而巍然的精心建构,使得整座殿堂宛如十方诸佛护佑之佛国净土。(万佛殿不允许拍照,无图片展示。抱歉!)
由于正值寺庙禅七之时,为不影响众僧静修,其他殿堂我们免进了。
寺庙里,上惟下觉老和尚题写的四句箴言:“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格外醒目。
我很喜欢这四句话,我以为把它用在家庭和工作中都很贴切。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按照这四句话去做,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着慈爱,我们的社会将充满着积极向上与安宁和谐。
“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离开中台禅寺的路上,我一直都在默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