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问:我的独生女儿,今年24岁,非常优秀,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可早几天,我在和她讨论婚姻一事时,她告诉我,她是同性恋者,让我别为她的婚姻操心。我非常震惊,也为此极为焦虑,连续几晚都失眠,又不敢告诉女儿的爸爸。不知该怎么办?
她的转念作业如下:
1、女儿让我感到生气、伤心、失望。因为女儿同性恋。对此,我认为大逆不道,无法接受。如果外人知道,会让我很没面子。
2、我希望女儿改变决定,找个彼此相爱的男友结婚,生儿育女,互相扶持,白头偕老。
3、女儿搞同性恋,是不遵守社会公序良俗,违背天意的。如果女儿一定坚持,我准备以脱离关系相威胁,一定要她转变到正常轨道。
4、我们那么爱女儿,愿为女儿付出一切,女儿应该听我们的话。
5、此刻,女儿在我心中,是一个固执的、糊涂的人。
6、如果她不转变,我不想看到她,不想面对她。
下面是我和她做了技术处理后的对话整理,已征得本人同意。
我:请你先冷静,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你之前和女儿的关系怎样?
李:我们无话不谈,相处很亲密。
我:哦,看来你是一位很幸福的母亲,女儿也非常信任你。
李:是。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女儿很乖,很贴心。没想到,她突然就兜出这件事,而且态度很坚决。她甚至说,如果我和她爸坚决反对,她就不回家了。
我:你向女儿了解过吗?她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倾向?是天性如此还是因为你们的教育偏差所致?比如,不让她和男孩玩耍,或者,她不喜欢爸爸的某些行为。
李:女儿说,她从小就喜欢跟女孩玩。特别喜欢那种比较有主见、学习成绩好、特别强势的女孩子。现在喜欢的这个女孩是她大学时期的副班长,现在在广东一家银行营业部当经理。我们家庭氛围还是挺和谐的,她爸很喜欢她的。
我:这么说,你女儿很可能一出生就带有同性恋倾向。这种天性是老天赋予给她的,人力很难改变哦。
李:那怎么办呢?我担心的就是这个呀。
我:现在我们针对你刚才所做的转念作业来分析,好吗?
李:听你的。
我:先看第一句。请你自己念一遍。
李:女儿让我感到生气伤心失望。因为女儿同性恋……
我:你冷静想一想,这是真的吗?
李:我现在正在为这事生气。是真的。
我:你能百分之百肯定这是真的吗?你生气,是因为女儿是同性恋?如果女儿不告诉你她是同性恋,实际上她确实是同性恋,你会生气吗?
李:我不知道时,肯定不会生气呀。
我:那你是因为女儿告诉你才生气的吗?可你女儿是因为信任你才告诉你的吧,如果她不信任你,会告诉你吗?李:她如果不信任我,肯定不会告诉我了。
我:那你是因为女儿信任你才生气啰。如果女儿一直隐瞒你,你就不会生气啦?
李:如果以后哪一天我知道了,还是会生气。
我:那你想一想,女儿为什么会冒着你可能生气的风险,告诉你这事呢?
李、她是想得到我的理解吧。
我:对。你女儿感受到了你爱她,会理解她,也会像她信任你一样信任她,所以才告诉你。那你现在理解女儿了吗?
李:我对女儿同性恋这件事不理解。所以,我生气。
我:是。看你在转念作业里写的:认为大逆不道,无法接受。那我们就来了解了解同性恋的真相,好吗?
李:好吧。
我:所谓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属于除男性、女性之外的第三性别。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和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它虽然是一种少数人的性取向,但其历史与人类发展历史一样长。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同性恋的存在。古今中外皆然。就是说,同性恋是一种自然属性。就像你女儿,天生就带有这样一种特性。你说,这是大逆不道。什么叫“道”呢?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是道啊。同性恋的历史和人类一样,存在了几十万年,你能说它不合理、不是道吗?
李:可同性恋者毕竟是小众,不为社会主流接受。
我:对。所以,你觉得你的女儿是同性恋,会有损你自己的尊严,会觉得没面子。因为不被大众、即你说的主流所接受。的确,中国社会对同性恋有一定偏见,甚至曾经认定同性恋是一种精神问题。而中国很多人都具备一种从众心理,不敢追求甚至不愿认同个性解放。口里嚷嚷着自由,却又喜欢用一些所谓的“观念”来束缚自己和他人。很多对小众而不是有主流的同性恋情感没有一种正面的认识和引导,对同性恋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和中国的教育有关。但随着社进步,这种情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病学会颁布《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不再把同性恋划为病态,2010年在全国人大会上,李银河博士提出《同性婚姻提案》……这种种行为都在表明,中国人对同性恋者的认知越来越深入、包容度越来越大。所以现今,同性恋在我们周围已屡见不鲜。他们越来越有勇气,敢于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就像你女儿,她能主动告诉你,实际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否则,她可以一直隐瞒下去。
现在,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允许同性恋结婚,并保护同性恋者的婚姻。中国台湾也于2019年认同同性婚姻。
李:哦。就是说,同性恋不是病态,是一种正常心理和生理需要求,即使想改变,也改变不了?
我。对。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都是性取向的一种,而性取向不是个人自主决定的,也不是故意所为。同性恋不属于道德问题,对于同性性取向的形成,个人不承担任何责任。性取向一旦形成,无法通过自主或者他人意志来改变,目前医学上没有任何有效手段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虽然,你女儿同性恋是事实,但给你带来焦虑和痛苦的,不是因为女儿是同性恋者,也不是因为女儿告诉了你,而是你自己对同性恋者的否定和不接纳,是你自己的主观意志,即你自己对女儿是同性恋者的“想法”。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有你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转念”。
一对同性恋者结婚,向吴幼坚行礼
广州有一位叫吴幼坚的女士,现在已经70多岁了。当年,他的独生儿子郑远涛只有19岁,还在读高中,就告诉她自己是同性恋者。她听到后只问了儿子三个问题:同性恋那么少,你怎么知道对方是不是同性恋,你如何找朋友呢?同性恋是艾滋病高发人群,你如何预防艾滋病?你都没试过谈恋爱,怎么知道自己一定不喜欢女孩?他的儿子郑远涛非常坦然地和她做了交流后,她就完全放心了,当晚倒头就睡。倒是她儿子很激动,因为他把积压了几年的秘密告诉了妈妈,还得到了妈妈的理解和尊重。之后,吴幼坚接受过多家电视台、新闻媒体的采访,是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者的母亲。她在中国范围内的许多高校、社区,进行演讲,为同性恋争取权益。并鼓励同性恋者勇于出柜,快乐的生活在阳光下,不要在意他人眼光,享受爱和被爱的应有权利。在中国,还有着许多与吴幼坚一样的同性恋母亲,她们与吴幼坚的目的一样。她们在广州成立了中国首个同性恋亲友会,吴幼坚任会长。吴幼坚自己还在网上开了博客。她的儿子郑远涛阳光帅气,在北京工作,也一直在一家同性恋网站做义工。你可以到网上找一找他们的资料。
李:好。看来是我自己心胸狭隘、鼠目寸光了!
我:你也别自责。你女儿能主动告诉你,说明她觉得你是一位值得她信任的好妈妈。你自己想不通,又能找心理医生求助,化解自己的困顿,也是很了不起的。现在,我们在回到转念作业上。请你把转念作业全部念一遍。李:好的。……
我:现在,我再问你,你所表达的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李:不是真的。女儿不是大逆不道,是她天性就是这样的人。我和她爸,既然爱她,就要接受她、尊重她,包容她,站在她这一边支持她、帮助她,像那个吴幼坚一样。
我:非常好!当你持有“转念作业”中那些想法时,你心里的感受怎样呢?
李:伤心、难过、痛苦、焦虑不安。
我:现在,你能找一个充足的理由,让自己放下之前那些“念头”吗?
李:可以。我想,如果我们接受女儿是同性恋这个事实,说不定我们还能“赚”一个女儿回来。如果我们不接受这个事实,可能连自己的女儿都会失去,就会更痛苦、更伤心。这样下去,好人都会急出病来的。
我:你认识得太到位了!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超越年龄和性别的。其实,无论是站在社会、还是家庭抑或个人的角度,对同性恋者及这个群体,都应该保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唯其如此,社会才能更和谐,家庭和个人才会更幸福。祝你女儿幸福!也祝福你们全家幸福!
李:谢谢老师!
2013年1月4日,深圳首对女同性恋冬冬和七七结为夫妻。 婚礼在双方父母及亲朋好友的祝福下举行
本文图片都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