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侵删
01
同事宁宁给我说了一件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前一段时间,很少回娘家的姑姐雪梅突然回了家,一进门就怒气冲冲地质问自己的母亲,为什么家里要拆迁不告诉她,是不是打算瞒着她把房子静悄悄地分了。
想到也就刚下发通知没几天,宁宁的婆婆便直言,时间太急,再加上她一直忙着带孙子,就忘了这件事。
谁知,姑姐依旧咄咄逼人:“妈,您是真忘了,还是本就不打算和我说?是不是害怕我回来和弟弟争家产了?”
看到姑姐的态度,宁宁的婆婆也有些生气,她没好气儿地说了一句:“就算是不想告诉你又怎么了?本来嘛,你户口早都迁到夫家了,也没你的份!再说了,咱们这也不是城中村,分不了那么多,都是按现在房子面积多给一点补偿的,这房子是我和你父亲辛苦了一辈子才买的,我们难道就没有分配权?给谁不给谁还得先问问你吗?”
听到自己的母亲这样说,姑姐当下炸了毛,她控诉父母太偏心,有什么好处都优先想着弟弟,对自己这个嫁出去的女儿一点也不当回事。
说到最后,她愤愤地扔下一句:“既然如此,你们以后就都指望弟弟吧!全当没有我这个女儿了!”
或许是不愿让一家人心生嫌隙,看到姑姐大吵大闹,宁宁的婆婆于是叹了一口气,平心静气地说道,家里就能分两套房子,大一点的(100平)给儿子一家三口住,小一点的(75平)自己和老伴儿住,等他们老了,一定过户给女儿。
然而,饶是这样说,姑姐还是心有不甘,她声称凡事变数太多,为了以防弟弟、弟媳到时不认账,大家来回扯皮,最好趁现在立下字据。
这一说法让宁宁的婆婆彻底动了怒,“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和你爸到底怎么亏待你了,让你连自己亲妈说的话也不信!从小到大,你和小军都是一样的待遇,我们从没有一点偏心,甚至觉得女儿要富养,对你比对小军还要好,就连你结婚也是力所能及地给你准备嫁妆,难道这些都抵不过现在的一套房子?你可别忘了,当初你婆家拆迁,你可说小姑子一套都不该分!如今到了自己这里,怎么就变了样了?”
02
婆婆的话,让宁宁突然想起了她刚嫁过来不久发生的一件事。
那时,姑姐雪梅也是气冲冲地回到家,就在大家以为她是在婆家受了气时,她开口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她婆家拆迁分了五套房子,给了她家和小姑子家各两套,自己留了一套。
对此,她觉得很是不公,小姑子毕竟是嫁出去的人了,虽说不是远嫁,但一年到头也不能常回来看看,更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按理说,一套房也不应该给,就算给,给一套房已经很不错了,怎么能均分?
也正因为此,她和丈夫、公婆发生了分歧,争执不下时,她表示,如果公婆非要把财产均分,那最好提前说清,以后生病或养老,小姑子也得出同样的钱和力,不能凡事动不动就指望她这个儿媳。
她的这番话自然迎来了公婆和丈夫的“批判”,尤其是她的丈夫,恼羞成怒地说了一句:“你要是再看不惯那就离婚!爱找谁找谁去!”
就这样,她带着一腔怒气跑回了娘家,向父母抱怨自己的不满,声称婆家人联合起来欺负她,“说是闺女和儿子一样,其实有个啥事不还是靠儿子、儿媳多点吗?真不明白,别人都是为了儿子着想,我公婆倒是个例外!”
不过,纵然她再看不惯,依然没能改变公婆的“决定”,最后,在娘家住了几天的她,还是不情愿地接受了现实。
只是,戏剧化的是,时隔五年,当她自己娘家遇到了同样的事时,她却把当初的“想法”抛之了脑后。
03
或许,宁宁的姑姐没料到自己的母亲会那样“揭她伤疤”,她愣了一下,语无伦次地表示,一个家一个样,不能拿对别人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家人。
宁宁的婆婆不为所动,“不管你作为女儿,还是儿媳,都别太斤斤计较!你结了婚还有两套房,宁宁从嫁过来可是一直和我们住在一块儿的,人家说过啥了?更何况,这几年,你出嫁后很少回来,都是小军和宁宁照顾我和你爸,于情于理,我们给他一套房怎么了?你如果再闹,那等我和你爸百年之后,就全都给你弟弟!你也不用拿养老威胁我,我能把你养成这个样,真是太失败了!”
眼看着婆婆和姑姐就要闹得不可开交,一旁的宁宁于是赶紧上前,一边安慰婆婆,一边劝姑姐,暂时别纠结这件事,也别想着争家产,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后,再好好商量也不迟。
只是,未曾想,她竟好心办了坏事,姑姐非但听不进去,反而冷冷地怼了她一句,“我们家人谈事呢!你一个外人少管闲事!”
就在宁宁尴尬着不知所措时,她的婆婆开了口,“你够了啊!雪梅!你也是别人家的儿媳,难道你在夫家也是外人?真不知道你怎么变成了这样?你也别有想法了,我今天就把话放在这里,以后我和你爸住的房子,谁更孝顺我们就给谁!你若是再为了这件事回娘家吵闹,那以后也不用回来了!”
听到这些话,姑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愤怒地说了一句“不回就不回!”之后,便夺门而出。
而宁宁的婆婆,全程黑着脸,不发一言。
04
一直到现在,事情过去了半个月,姑姐都没打过一个电话,只要提起她,婆婆还是会生气地抱怨她“太不像话”。
对此,宁宁很是感慨:“没拆迁时一家人还能好好的,怎么突然有了两套房子,就闹得那么僵?不过,姑姐说得对,我一个外人也不该过问,就是,不知道她们母女的关系还能不能回到从前?”
还能不能回到从前?
真的太难说了。
在宁宁的婆婆看来,女儿太不懂事,嫁了人、过得也不错,竟还在惦记着娘家拆迁的房子,完全不考虑父母的感受;而在宁宁的姑姐眼里,或许从得知父母不把拆迁的事情告诉自己的那刻起,就已经心怀不满,认为父母把自己早已“排外”了。
生活中,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事情,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一家人还能和和美美,然而,一旦牵涉到利益,再和睦的家人也能一瞬间变为仇人。
其实,不是大家不再亲近了,只是有些人的欲望太强、索要的太多,理解得太少罢了。
当然,也有一点,那就是:结了婚的女人还能不能分娘家的财产?
这一直都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
对大多数父母而言,财产都会优先考虑儿子,对女儿可能就会不分或少分,也正因为此,会导致做女儿的内心不平衡甚至怨恨。
对有些女人来说,父母的财产若是在自己和兄弟之间不能平均分配,那父母就是“偏心”,就是“重男轻女”,以后父母生病或养老就别靠自己。
我不否认生活中有一些“重男轻女”的父母,分钱的时候都给儿子,但当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却想到了女儿,把照顾他们的担子全部压在了女儿身上。
对于这种“只把女儿当佣人使唤”的父母,女人们心有怨言也可理解,毕竟,谁都希望能得到父母一视同仁的对待;可是,若仅仅因为成家后父母物质分配的不均而心存怨恨,从而抹掉了父母之前所做的付出、花费的心血,偏执地在物质方面要求“公平”,这种态度就真是有些太过偏激了。
05
女人控诉父母偏心,母亲:婆家拆迁,你可说小姑子一套都不该分!
很多时候,女人之所以“纠结”娘家人对自己不公平,完全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一味索取。
就像宁宁的姑姐,在婆家时觉得小姑子不该争家产,可是到了娘家,又认为不该把自己“排外”,这种“双标”的做法其实说到底就是自私罢了。
当然,可能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像宁宁的姑姐那么“幸运”:婆家和娘家都能拆迁分房。但在物质方面,我还是希望,女人们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心态。
如果父母没有太大的能力,但在财产分配时也考虑到了你,那么,不管多少,都是他们的心意,至少在他们心里,你还有一些分量,所以,又何必去斤斤计较非要和兄弟“平等”呢?
很多人都说要的是父母的态度,是渴望父母能“一碗水端平”,可是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想到自己对父母回报了什么?又回报了多少?
对父母所尽的孝心,不是和兄弟姐妹比起来,自我感觉付出了很多,而是那些自己所做过的事,有没有对得起父母的生养之恩。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多即少、非爱即恨,有时候,事情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错的是我们无限放大了自己的“所求”,却忘了自己所做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