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过早学外语会引发语言混乱吗?一位宝妈的“胡言乱语”

摩登语言学 2024-09-20 14:20:26

双语宝宝听语言--会不会混淆?

这篇文章探讨了两个主要问题:宝宝过早学外语会引发语言混乱吗?以及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双语小孩。作者通过自身的育儿经历和相关研究,指出早期学外语不会引发语言混乱,反而有助于大脑发展。文章强调,双语环境和情感联结对孩子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际建议,如父母自己学习外语、利用优质的外语资源等。作者还提醒家长要有耐心,接受孩子在语言学习中的混乱期,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规划。

女儿和疫情几乎同时临世,我,一名普通而渺小的语言老师,在时代洪流下阴差阳错地当了三年多全职妈妈。当年的邻居不止一次问我:太小学外语会不会影响母语学习,会不会引发语言混乱?怎么教小孩学英文?我总觉千言万语,却又无从说起。低龄学外语会影响小孩的母语,甚至学习困难等等,是一百多年前的见解,虽然半个多世纪以前早已被学界否定和抛弃,但时至今日,坊间至今受众颇多。信息时代并不代表人们获得的信息和认知会自动更迭,这不是我今天的主题。

今天探讨两个话题:

Q1宝宝过早学外语会引发语言混乱吗?双语的好处是什么?

Q2怎么让你自己的小孩成为双语小孩?

前情提要第二个问题:没有推销课程,没有推荐方案,不要对英文早教和启蒙抱有过高的期许,但并不是无解。

现在回到第一题:

宝宝过早学外语会引发语言混乱及学习能力吗?

此处不想引入过多语言学的研究术语。请回答一个问题:欧洲或者民族地区不少小孩都是多语种,请问他们发生了语言混乱吗?这颗地球上过半的人类都是双语人士,就2023年的数据来看,43%的人口可以生活中运用双语,17%的人口则是两门语言以上的人群,而且这个数据还在增加,所以从整体的数据来说,只会一门语言的人类才是少数。

但是语言混乱的现象的确有,任何一个小孩学习语言的初期都会有语序字词混乱使用的特点,双语孩子由于要处理的语言体系更多,这种混乱感显得更突出而已。比如说,两个新手,在各种情形大致对等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只手画圆,另一个人需要一只手画圆和另一只手同时画三角形,谁会成型更快,谁在学习阶段犯的错误更多呢?(感谢神明,这不是在写研究论文,我不需要写一堆数据来铺成前测)

请给小孩子们多一些时间和耐心。此外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是因为双语造成学习困难,而是他本身就学习困难,或者可以考虑一下教学方法等各位面的因素,请注意因果。

双语对大脑和人生的好处,很多文章写过就不再多提,只想补充一点很早之前就有研究表明,双语孩童的大脑需要处理更多不同类型的任务,即锻炼头脑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注意:没有任何严谨的研究保证说双语群体更聪明,因为语言能力重要但并不是唯一);其次双语这个群体很复杂的,并不是随便一个双语人士都可以具备翻译等工作能力,现实生活中的双语人群大都不是full bilingual , 那需要各种人生际遇和投入才能做到。

比如海外的华裔,生活类的听说可以很流畅,但是读写可能就一言难尽,再比如中国学子可能雅思、托福分数很高,但在留学初期听说都会很困难;再比如华夏大地上的英文学习者也许没有去过欧美,生活用语不会多少,但由于熟悉某个领域的知识和专业用途,英文可以比英文母语者更能胜任翻译。

简而言之,双语人群和人生一样千奇百怪,但是本文是讲孩子,对孩子讲人生太沉重了,让我们重新回到主题。

第二题:怎么让你自己的小孩成为双语小孩?

早进入这个话题之前,还请各位看客容我简略地陈述自己小孩的语言发展历史(其实也就四岁多而已,认知语言学课的教授觉得我的小孩可以是研究对象,但是由于研究伦理的问题放弃了)。

小孩于新冠元年那几天在中国出生,出院后便过上山顶洞人生活(防控,双方亲属均无法探访)。我和先生均有各自的母语,英文是家里的共同语言,小孩子第一语言为英文,后来疫情放缓,她和各种小伙伴玩耍,中文和英文各占据半壁江山,先生母语能听不会说。

再后来每逢小区封控,小孩又再次回归山顶洞人的语言环境,英文又开始超过中文比例,解封后半月中文又奋起直追,如此反复轮回(往事不再回首),在回去看外婆那个月甚至会说一点方言。疫情解封前离开中文环境,到欧洲后一个月中文完全遗忘,只是能听懂我的中文而已(我是村里唯一的中国人)。

再次移居到一个中文为主导的地方后,小孩中文一直没有进步,因为所住辖区的邻居大都能讲一口英文,直到幼儿园(中文环境)后第二个月突然开始说中文,半个学期后中文开始成型,英文并行。

简而言之,一个双语宝宝的养成(排除语言困难,学习障碍等非常规情形)需要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二语习得领域有海量书籍细致阐述各种微观因素,此处略)。

在多语种并行的美国(美国没有官方语言,但主导语言为英文),曾有研究团队统计出,在外部环境为非目标语的情境下要想成为一个双语人士,目标语至少得占据20%的比例。换个说法,在中国你想孩子成功习得英文,那么排除孩子睡觉的时间(10小时),剩下的14个小时里,他每天至少要有大约三小时是在英文环境中。所以期望一周一次英文课,就想变成双语少年可能有点不切实际了,但是日久天长坚持下去多少还是有效用的(但投入太大了,您是土豪请随意)。

这样看来普通家庭是无望的,但是同一个研究也表明,有一个神奇的因素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那就是情感联结。原文用的是care giver, 不一定是生理母亲哦,而是照顾孩子日常的人。孩子会为了保持这种情感链接会主动去习得照看人的语言。小孩是非常现实的物种,虽然都有极高的语言天赋,但是如果生活和情感需求不要求第二语言,是不会投入心力去学习的(您要硬逼他们也可以,但是把握度,过于夸大学习兴趣或者天赋而忽略学习本身就是需要逆流而上的本质亦不可取).

除了care giver , 同伴学习也是非常高效的方式 ,低龄小朋友的友谊是超越语言障碍的,但是这种同伴效应也极有效率(为了友谊的小船或者加入这个群体而学习语言,并非为了掌握语言而学习)。可是生活中有一个同龄的语伴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事,所以无望了吗?

其实不然,前文提及care giver 的重要性,或许身为父母的您开始学习英文或者讲英文,孩子会更容易更可能成为双语少年(或许投入您自己是最佳选择)。此外网络时代很多优质的英文(不是译制)动画片,绘本也是很好的补充。想要说明的是,如果您一开始就给孩子看了中文的动画片,后续再给她看英文版本,她多办是不会耐心去看英文版了,所以一开始就看英文是最优选择。为什么呢?(如果您想知道,就看下一篇文章吧,这里先拣要紧的信息说。)

最后,也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您认为没必要学第二语言,要保持自我语言的纯洁,我尊重并理解,因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往往牵扯若干政治、社会文化议题,这亦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如果您是一个追求安全感的人,也不必去尝试让孩子成为双语,因为孩子会经历比单一语种孩子更多更长时间的所谓语言混乱期,若您不能承受这个不安全的阶段,或者不能判断是否是语言发展迟缓的问题,就不要去追求双语宝宝。

同样,如果您很想培养双语宝宝,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限制也不必苦恼,毕竟天时地利人和都要具备,并不容易。虽然有学者提出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说,但是人生何时不关键呢?小孩子是因为自我意识还不及成年人成熟等各种因素,所以似乎在发音、记忆、模仿等方面的确要较成年人好,但是成年人的高认知和自律和自我学习动机又是小屁孩不能企及的,不要用网络上的神童来逼迫自己,逼迫小孩。与其煎熬不如理性的行动和规划。这个世界有很多样子,几十亿人口的人生轨迹和可能性各不相同,互相强求很痛苦,有期许但接受他人和自己不同的、自愿的、甚至无奈的选择和结果。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