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和《乘风破浪的姐姐》缩略为《披哥》《浪姐》的语言学原因。
近些年来,笔者在浏览新闻网站时,经常看到《披哥》《浪姐》(有时使用引号“披哥”“浪姐”,有时不用任何标点符号)这样的表达。《披哥》《浪姐》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发展呈现出迅猛之势。进一步考察,笔者发现《披哥》《浪姐》属于缩略语,其全称源自两档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乘风破浪的姐姐》。例如:
(1)《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浪姐》)明星效应凸显。(中国新闻网2020-08-28)
(2)《披荆斩棘的哥哥》(下文简称《披哥》)收官月余,《追光吧!》便上线了。(澎湃新闻2021-12-17)
将原表达《披荆斩棘的哥哥》《乘风破浪的姐姐》和缩略语《披哥》《浪姐》加以比较,可以发现原表达和缩略语之间存在诸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原表达和缩略语具有相同的句法结构。不论是《披荆斩棘的哥哥》《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披哥》《浪姐》,都属于定中结构。其中,“披荆斩棘”修饰“哥哥”,“披”修饰“哥”;“乘风破浪”修饰“姐姐”,“浪”修饰“姐”。
其二、原表达和缩略语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披荆斩棘的哥哥》《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哥》《浪姐》,都可以分别充当主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请比较:
(3)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横空出世”。(《文汇报》2023-01-03)(做主语)
(3’)“浪姐”在国内每季都不同名称。(澎湃新闻2023-10-20)
(4)我每个礼拜都在追《披荆斩棘的哥哥》。(中国新闻网2023-10-27)(做宾语)
(4’)知道李佳琦参加披哥后,很多人都开始自发的抵制。(银河卧谈会2024-08-01)
(5)我们赶上了《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档期。(中国经济网2020-07-22)(做定语)
(5’)作为姐系综艺的开拓者,“浪姐”的吸引力到底在哪儿?(《北京青年报》2022-06-17)
(6)将此类节目推向顶峰的,还得是在今夏引爆热潮的《披荆斩棘的哥哥》。(《华西都市报》2021-12-22)(做中心语)
(6’)在今年的《披哥》中,黑泽良平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不少关注。(新浪网2024-08-10)
其三、原表达和缩略语具有相同的词汇意义。《披荆斩棘的哥哥》《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哥》《浪姐》,起初属于综艺节目名称,而后可以用来指称一类人。请比较:
(7)《后宫·甄嬛传》在台湾密集回放三次依然话题不断,《乘风破浪的姐姐》等大陆综艺每季讨论度居高不下……(中新社微信公众号2023-07-29)
(8)10年来,中国女舰员们在各自的航道上播撒着热情与汗水……她们,才是名副其实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光明日报》2022-07-31)
《披荆斩棘的哥哥》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何可以分别缩略成为《披哥》和《浪姐》?我们认为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
其一、双音化。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因此,某个语言单位能够缩略成二字词语就缩略成二字词语。此外,现代汉语中存在“X哥”“X姐”这样的双音节词语模,会进一步促发《披荆斩棘的哥哥》和《乘风破浪的姐姐》缩略成《披哥》和《浪姐》。
其二、经济性。语言经济性原则强调,只要不影响会话双方对词语的理解,就尽可能地简化原词语。《披哥》《浪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乘风破浪的姐姐》相比,缩略语忠实于原词语的词汇意义,传递的信息量和原词语相同,但缩略语的形式简洁,经济又省力。
其三、关联度。结构较繁和音节较多的原词语,删减提取构成缩略语,应最大限度地让他人想到原词语中相对应的成分。缩略语《披哥》《浪姐》和原词语《披荆斩棘的哥哥》《乘风破浪的姐姐》可以传递相同的信息内容,且缩略成分都来自原词语,具有很强的关联度。
我们好奇的是,《披荆斩棘的哥哥》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二者具有相同的字数、句法结构、语法功能,为何缩略形式却不同?具体而言,四字成语“披荆斩棘”和“乘风破浪”都属于联合型句法结构,缩合之后的《披哥》和《浪姐》分别选取了成语“披荆斩棘”和“乘风破浪”中的一个字。理论上选取的字应该是对应的,但为何选取的是“披”“浪”而非具有对应性的“披”“乘”或“棘”“浪”?例如:
(9) 《披荆斩棘的哥哥》—— 披哥 ——?棘哥 —— 披哥
《乘风破浪的姐姐》——?乘姐 —— 浪姐 —— 浪姐
缩略语的形成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理据。原词语的缩略应遵循一定的认知动因和交际原则。具体到本文,缩略语《披哥》《浪姐》的背后离不开“浴缸效应”和“成词优先原则”。
人躺在浴缸中,露出的是两端的头和脚,且头比脚露出得更多。“浴缸效应(Bath-tub Effect)”表明人类认知对符号序列的两头最为敏感。具体到本文,《披荆斩棘的哥哥》和《乘风破浪的姐姐》都属于定中短语,都可以分成两段:披荆斩棘的/哥哥、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段的“披荆斩棘”和“乘风破浪”,“披”“乘”和“棘”“浪”分别作为首和尾,相比中间的“荆”“斩”和“风”“破”更加凸显,更容易为人们所感知,因此也更有机会被选取。
“成词优先原则”指的是,从原词语中选择缩略语的构成成分时,优先考虑可以独立成词的单位。具体到本文,“披”“棘”“乘”“浪”都有更多机会被选取,但相比“棘”“乘”而言,“披”“浪”可以作为一个词独立使用。
结合“浴缸效应”和“成词优先原则”,《披荆斩棘的哥哥》和《乘风破浪的姐姐》分别缩略为《披哥》和《浪姐》而非其他词语。
作为一种构词方式,缩略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缩略语已成为人们日常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人大”“空调”等。但是,不同的缩略类型(缩合式、截取式、数字式等)代表了人类不同的认知方式,遵循着不同的交际原则。因此,缩略语可以看作探究人类认知和交际原则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