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3位大师,3次悟道,就懂了佛学和心学!

老张阳明心学 2024-03-26 04:12:31
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大家好,我是张三君。 本文2300字,尝试还原3次悟道的场景。 佛学和心学,有3位大师和3次重要的悟道。 一次是佛祖释迦摩尼,2500年前,在菩提树下冥想49天觉悟。 一次是六祖慧能,1300年前,听人读《金刚经》,一时顿悟。 一次是王阳明,500年前,在龙场悟道。 释迦摩尼佛,开创了佛学。 六祖慧能,开创了禅宗。 王阳明,开创了心学。 这3位大师,3次悟道,有相同也有不同,没有高下之分。 我们需要读懂,这3次悟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1 佛祖释迦摩尼在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原本是一位王子。 他生活富贵,然而,他心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人为什么痛苦烦恼?如何解脱烦恼和痛苦? 带着这个烦恼,他离开了王宫,四处寻找答案。 7年后,他到了一棵菩提树下,坐下冥想。这一次他失败了,他饿晕了。 一位牧羊女发现了他,送上一碗乳粥。 起先,悉达多拒绝了。 当时的僧侣们,通过苦修的方式,少吃或不吃,寻求解脱。 牧羊女说,如果饿死了,连身体也没了,还用什么去悟道呢? 听了这句话,悉达多喝了下粥。 他第二次坐在菩提树下,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后,终于想通了,找到了答案。 他觉悟了。 这次神奇的转折,就在牧羊女的一碗粥,一句话。 或许,给了他一个启示。 过去,僧侣们认为,苦的来源是肉身。所以,通过苦行,一天只吃一粒米,试图从苦中解脱。 在他觉悟后,僧侣们看到他吃了牧羊女的粥,认为他走错了路。 正是牧羊女的一碗粥,一句话,弥合了身和心的裂缝。 身和心,都是我。 正如佛经中所说,解脱烦恼和痛苦的答案,就在自心。 生出这个答案的,也是心。 这一刻,他蜕变成了释迦摩尼。 他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只因妄想执着,无法证得。”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心经》说:“无蕴皆空。” 后,释迦摩尼和六祖慧能,所悟,是为解脱。不让绳子,绑缚住自心。或者说,绳子本来就没有。 所以,侧重于如何“空”掉心。 2 六祖慧能六祖慧能,俗姓卢。祖上原籍北京,他的父亲原本做官,后被流放到岭南。 他出身在广东,家世坎坷。 在慧能3岁时,父亲又过世了。 他稍大一些,便去山里砍柴,养活老母和自己。 一家人孤儿寡母,生活清苦。 渔樵耕读,是古时候的四种工作。 他没读过书,不识字。作为流放来的外来人,也没有田地,无奈才做的樵夫。 在20多岁时,慧能还是砍柴为生。而唐朝,13、14岁就结婚生子。 在他20多年的人生里,不只一个夜晚,他想过他的人生。 慧能是苦难浸泡过的人。 有一天,他去给客店送柴火。 听到有人在读《金刚经》。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心中有所悟。 因为这句话,正合了他的心。说进了他心里。 在这时候,慧能心中的一朵花,已经长成,只等着绽开的那一刻。 慧能去了湖北,想拜五祖弘忍为师,五祖安排他去米房舂米。 八个月后,弘忍大师想考考弟子们。 大弟子神秀,写了一首偈诗:“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而慧能也做了一首:“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弘忍见了,夜里偷偷给慧能讲解金刚经。慧能当下大悟。 此后,慧能逃脱追杀,回到广东,蛰伏十几年后,开创顿教法门,成为一代大师。 可以试想一下: 在广东的深山里,慧能一个人在砍柴。 天大地大,慧能只身一人。 万般苦乐,也只在自心。 六祖能顿悟,也是靠他的心。 他的处境,就是给他的启示。 他的心,恰好契合了《金刚经》。 3 王阳明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那时候,他37岁,刚从高峰跌进人生低谷。 王阳明出生在余姚。父亲王华是状元,也就是全国考试第一名。 10岁时,随父母到北京。 12岁时,他就把“做圣人”当做人生第一大事。 28岁时,中了进士。第二年,出世做官。 一路可谓是顺风顺水。但是,转折来了。 35岁时,王阳明得罪了太监刘瑾,先是坐牢,后又被贬到贵州龙场,一路上逃脱了刘瑾的暗杀,才来到了贵州龙场驿站。 明朝的贵州,不比现在。离京城几千里,偏远荒芜。 在龙场驿站,王阳明开始了新的挑战。 没有住的地方,就自己搭建茅屋。在建成前,只能找一个山洞暂住。 没有吃的东西,自己种地,种菜。 这个落差,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是,他不忘寻找圣人的答案。 少年时,他在园子里格竹,失败了。青年时,也曾沉溺佛家道家,也没有找到答案。 现在,人生大起大落,一个人被丢在龙场,生死难保全。 他也曾烦恼困苦过。 但是,他没有放弃寻找答案。 在一个夜里,他躺在石棺中,静夜无人。 “圣人之道在哪里?” 突然间,他在自心里找到了那个答案。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答案,就在自心。 想通的一瞬间,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 他手舞足蹈,顿时狂喜。 在繁华的京城,他什么都有。 在孤独的龙场,他只有他自己。 给他答案的正是他自己,他自己一个人盖房子,一个人种菜。 这也是一种启示。 在龙场悟道时,他悟到的,让他悟道的,他拥有的,都是同一个心。 后来,王阳明把他的答案叫做“心学”,直指人心。 4 这三次悟道这3位大师,3次悟道,时间有先有后,但是,说的都是心。 因为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落脚却不同了。 释迦摩尼是古印度人,在印度文化里,僧侣备受尊重。 释迦摩尼解决的问题是:解脱烦恼和痛苦,落脚就在出世生活。 王阳明的根是正统儒家,要解决的问题是:让人活的更好,落脚就在入世生活。 六祖慧能作为一个中国人,完成了佛学的中国化,创出了印度认知体系里没有的顿悟。 佛学和儒学孕育了一个新词:“明心见性。“ 心学和佛学,都直指人心,也都是人心里生出来的,心不分出世和入世。 如果把它们总结为两个字:一个是空,一个是有。 空和有,就像画画用的铅笔和橡皮,这两样都是心的功能。 用铅笔去画画,去“有”。 画错了,就用橡皮擦掉,去“空”。 都是为了画出画来。 心有这两个功能。 世人因利益,因认知而分家,而心从没有分成两半。 回归心的本原,回归生活本原,在心中解决生活的一切问题。 这3位大师,3次悟道,答案都是心。 我是张三君。持续更新王阳明心学,儒道佛的内容。 欢迎交流,点赞,关注。
0 阅读:1

老张阳明心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