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啊!只有涉足过异乡的游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深刻的内涵和美好的意境;才能品味一千多年前杜甫老先生的感受是多么地真切、多么地情往、多么地深沉!
我是从唐诗宋词中,真正知道、了解月亮和中秋节的。诗仙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富于想象的浪漫诗篇,早已刻骨铭心,传诵千古。李白的咏月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新颖,奇诡而明快丰富,他的咏月诗写得最好、最生动、最形象、最受人喜爱。而写中秋节感怀的咏月诗,要数北宋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后人无法超越的巅峰之作,我从初中时就背得滚瓜烂熟,从家乡背到西盟佤山,背到文山,再背到大学,一直背到现在,仍不失其中的韵味和玄机,不失对月亮的向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和人间亲情的眷恋。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人间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人们美好、情爱、善良、和谐、团聚的愿望。中秋节是表现阖家团圆、幸福、祥和的意愿,是中华民族“崇月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特别亮,特别美。我的老家在乡下一个大坝子的中间,仅有十多户人家,是个“一夜蛙声响,四围稻荷香。园中桃李红,溪水绕村淌。”的小村子,空气清新,风光旖旎,就像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景画。中秋节的晚上,总觉得月亮出来得很慢!很慢!当月亮从东边的山顶上慢慢地升起来时,人们特别激动,小孩子们走家串巷,呼朋唤友,一块出来看月亮,大人们忙着在各自家的院子中,摆上月饼、板栗、花生和石榴、柿子、梨等水果,点上香和蜡烛,然后全家人向月亮跪拜。老人们说:“中秋节要先拜月亮,然后才能吃月饼和水果,不然的话,月亮婆婆会生气的。”所以小孩子只有乖乖地听大人的话,眼巴巴地看着月饼流口水,待老人们祭月的仪式结束后,全家人才在一起吃月饼、水果、赏月。人们围坐在月光下,尽情地享受月光的抚爱,尽情地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这时,寨子里,香烟缭绕,果饼飘香,秋风萧瑟,树影婆娑,溪水波光,整个寨子静穆、澄澈、空灵、清新,沐浴在柔和的月光中。
在蛙声和虫蛉的宁静里,月亮越升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圆,越来越明,月亮上“嫦娥翩舞,吴刚伐桂”的影子仿佛清晰可见。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遥望夜空,感觉月亮离我很近!很近!挨着屋顶,挨着树梢,感觉举手就可以楚摸到,心激动得快要蹦跳出来似的。浅蓝色的夜空澄明碧透,静谧安祥,浩渺无际,纤尘不染,月亮看上去湿漉漉、水灵灵的,好像是一位刚出浴的仙子,婀娜多姿,风彩迷人。乡村的轮廓在月亮的清辉里清澈而明朗,一个清辉四溢,如梦如幻的银白色世界,冰雪般的清澈洗濯着我的眼目和心灵,一种从心底深处荡漾出来的透彻的激动,使我一时找不到任何感觉,似乎自己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月亮不停地抽出乳白色的丝,轻悠悠地织着织着,给夜的世界织出一份恬淡、温馨和静谧,乳白色的丝纱裹住了我,好似融进了这乳白色的世界里,每一寸肌肤都感到无限的清爽和温馨。月亮纯洁而静美,万物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尽情地吮吸着乳白而浓郁的月辉,月光像母亲温柔手轻轻地抚摸着每个人的心灵,蓝梦在甜美的柔和中悄然生长。
人世间,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可以和它崇高的内在美相比呢?有人说:“人的心情好了,月亮已就变得美了。”是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与人的心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月是故乡明。”是我在边陲佤山上当兵时感受最深、最强烈的。巍巍佤山,除了山还是山,你的每一步都走在大山上,故有“三尺平地已为奇,隔山见人喊不应。”这里是全国雨水最多的地区,长年阴雨连绵,云雾笼罩,很少见到月亮,偶尔见到,也感觉是暗淡昏黄。有人云:“巍巍奇峰吞云霞,茫茫荒原无飞鸦。劝君莫闯天涯路,几代风流埋山下。”天涯遥远、荒凉,为古人生畏的地方。佤山的中秋节是那么地冷清、淡漠,孤怜,见不到一丝香火,更见不到人们拜月的激动场面。我站在高山顶的哨所上,万籁寂静,寒气袭人,秋风从远处吹来,把岗亭旁的树木吹得沙沙作响,云雾在天空扯起了厚厚的夜幕,月亮沉入在茫茫的黑暗中,我的心犹如蒙上了一层阴影,一种遗憾和失落的心情油然而生,好像老天有意,在中秋之夜让月亮光顾、爱抚一下大山深处的我。须臾,云雾渐渐散去,月亮从厚厚的云层中钻了出来,孤怜怜、冷清清地挂在高远的天幕上,暗淡的月光柔弱无力,慵懒地躺在群山上,月亮忽明忽暗,像一位满脸愁容,心事重重,紧蹙双眉的小媳妇,忽而怯生生地躲进云层,忽而露出半张哀怨的脸,无法摆脱的思乡之情把我的乡愁点燃,一缕缕萦绕在我的脑际,挥之不去。我最大限度地放大眼中的瞳孔,向家乡眺望,口里默默地背着“水调歌头”,心中不禁发出“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岁月的流逝,冲不走我对家乡的思念。
久居闹市,对家乡的月亮更加向往。城里高楼林立,线网如织,月光像折断了翅膀的银燕,稀稀落落地跌进大街小巷,像被拦腰截断的溪流,涌进人头蹿动的闹;城里的高楼与升值的股票成正比,飞鸟的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空气中掺杂了许多灰尘,洁净的流水被污染,月光早已无栖脚的地方,忙碌的人群逐渐把月光淡忘。恍惚中,我感觉到月光呆滞混浊而昏暗,缺少乡下的灵气和朗润,一缕缕难言的忧虑和隐痛在心田中滋生。在城里,富人的钞票像流水一样肆意挥霍,豪华的轿车在大街上风驰电掣,五光十色的霓红灯使人眼花缭乱,我贫穷得只剩下乡村的月光,而我所拥有的,也只有乡村的月光!
唉,月是故乡明!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黄汝兴,男,傣族,大专文化,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人,喜爱文学,有百余篇文学作品见诸于各种报刊和网络平台,系红河州作协、弥勒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