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截止昨天的收益,发现我的累计收益与2024年10月9日的累计收益差不多,甚至还少了几千元。近六个月没有任何的作为,这与我那时候的想法实际上是相符的。
首先2024年10月8日冲高回落之后,我就是始终认为真正的调整开始了,这不是一个短暂的震荡,而是要进行长时间的盘整,毕竟十几天的时间涨了近1000点,“买入不急”是我当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所以第一次下跌至3200点以下时我没有任何的买入行为,也错失了最佳的买点,但当时确实比较不好买入,科创板几乎没有下跌多少,只有创业板和上证指数下跌得较多,是买入强势的品种?还是买入下跌得较多的品种?我真的没有想好。
接下来开始反弹,我始终没有动作,因为我从不追涨,只有耐心等待。

在第二次下跌过程中,也就是2025年年初的下跌,我开始买入,但我买入的是弱势品种,买入的是沪深300、创业板ETF,甚至买入了中欧医疗,更加错误的是我卖出了强势品种“科创50和恒生科技”,转换成“沪深300和创业板ETF”。事实上强者恒强,弱者还是不涨或者是小涨,所以操作并不是太好,这六个月也就没有多少盈利也是很正常的事。
但这期间我从来没有追高,这是我做得最正确的事。追高悔一生,这是投资市场最管用的一句话。
我对这六个月不赚钱也就完全接受,接下来,怎么办?

我还是坚持相信“科技仍然是今年的主线”,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上涨最有潜力的板块,但我又不喜欢买入行业基金,那我只能买入“科创50ETF”来代替科技板块。所以我于3月25日开始买入“科创50ETF”。因为我从来不预测未来,而且我是慢慢买入,所以下跌是对我最有利的,在接下的日子里,我选择慢慢买入,分层级买入。
如果持续上涨,我就会放弃买入,这是我的原则。
总之我想重新买入“科创50”,因为我有保护伞,毕竟我科创50有近7万的累计盈利。
这只是我最近的设想,不一定能够实施,不一定正确,甚至有可能是错的,请不要作为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