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也能种水稻?为何没有水只有稻,我国仍能保证水稻亩产和口感

科学多一点 2025-04-19 16:45:14

离开了水稻田,水稻居然照样能保证存活率以及亩产,甚至就连口感都不会受到影响。

我国到底是怎么做到让水稻在旱地当中也能茁壮成长的呢?

旱地也能种水稻

庄稼地里种庄稼,水稻田里种水稻,这本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可如今我们却通过不懈的努力与科技的加持,将水稻成功移植到了旱地之中,实在令人震撼。

说实在的,咱们之所以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掌握水稻旱种技术,其实最离不开的就是朱有勇院士与罗利军这位农业科学家。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据了解,早在2015年时朱有勇院士应该就已经来到了云南省澜沧县的田间地头搞农业科研。而期间经过多年的埋头实践,朱院士终于在2022年年末让水稻成功上了山。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至此,水稻不再是水田当中的独特产物。只要是沧澜1900米海拔以下且降水量能够满足1000毫米的地区,大部分都可以成为旱地水稻的适宜种植地。

而这种旱地水稻不仅可以克服恶劣的生长环境,每次的亩产收获也是十分喜人的。早在2022年时,全新的旱地水稻品种便可以保证500多公斤的亩产了。

当时的村民不仅不用再担心吃不饱的问题,甚至还有余粮可以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可以说朱有勇的水稻旱地种植技术一经出世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而就在朱院士实践成功的时候,罗利军与他的团队其实也没闲着,甚至罗利军团队获得成功的时间还要更早。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实际上,他们在2003年时就已经培育出了中国南方第一个节水抗旱稻品种。而当年他可是和团队在23万多份的水稻基因资源中选了又选,才找到了基因最好的水稻品种。

虽说在此期间他们耗费了大量的心神,但好在不辞辛苦的努力也带给了他们最完美的回报。

经过十多年的钻研,他与团队已经研发出了籼型、粳型、杂交和常规四个可因地制宜进行种植的抗旱稻品种。

现在基本上只使用一吨水,便能够稳定产出1.36公斤左右的稻谷,与传统水稻相比,抗旱稻的节水率已经来到了30%以上。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回首往昔,虽然我国驯化野生水稻已有七千年之久了,但把水稻种在旱地里的技术,却是新世纪以后才研究成功的。

而我国在拥有了全新的抗旱水稻品种和水稻旱地种植技术之后,必然能够进一步保证粮食安全。

旱稻的研发面临重重困境

减少水稻成长过程中的用水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特别困难,两位农业先驱也是突破了重重难关,才最终把最佳的水稻旱地种植技术和抗旱水稻类型给研究了出来。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别看朱有勇院士如今手握滇禾优615、滇禾优918等多个优良旱地水稻品种,但当初他们在推广的时候其实也碰了一鼻子灰。

虽然稻种是好稻种,但是对种植人的农业素养要求却是很高的,简单来说就是并非所有人在种下这些稻种之后,都可以在旱地当中迎来大丰收。

而为了改变这一困境,团队内的成员纷纷组成了培训小组,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一直都在致力于对村民、种植大户的集中培训。

好在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些农户在接受了专业的知识培训之后,很快便领悟了其中的要点,等到培训结束,整个农业实验辖区内的2703户种植户最终都掌握了相关的种植技术。

现如今,这些优良的水稻品种已经脱离了实验性质,正式成为了人们信得过的旱稻。

数据显示,2022年时云南当地的水稻旱作就超过了53万亩,时至今日,相信这些水稻品种早就遍布在周边地区旱地土壤之中了。

对于朱有勇院士来说水稻旱地种植可能最难的是技术的普及,而对于罗利军来说,抗旱稻最难的应该就是各种筛选程序了。

你知道吗?想要保证稻种本身的节水性和抗旱性,其实就得从稻种的亲本以及适宜的种植地区两方面入手。

一般来说,抗旱能力强的稻种会在抗病虫性、产量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而产量好的现代稻种又不具有特殊的抗旱特性,所以为了将二者结合,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直至找出来最合适的两亲本稻种。

其次,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干旱土壤特质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为了保证抗旱稻种的存活率,也必须给它们挑出来最适宜的种植地区。

而对于罗利军培育的抗旱稻种而言,最适宜的种植地区无疑就是我国的南方山地。

可以说罗利军也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才最终将自己最拿得出手的稻种类型推广到了广西、湖南、江西等地,满足了各地的粮食需求。

据了解,如今他培育出的抗旱稻种不仅需水量更低,在品质口感上也是不输其他稻种的,他手下的部分旱稻品种甚至已经达到了国际优质米三级以上的标准,符合大部分人对水稻的品质要求。

搞旱稻科研利好全世界费尽周章把水稻移栽到旱地里只是为了好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之所以专注于相关研究,不仅是因为这能让我国受益无穷,甚至在未来还有可能惠及整个世界。

众所周知,我国虽然有着长江与黄河这两条重要河流,但人均水资源量却是极低的。

数据显示,2020年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不过2100立方米,比世界平均数值还低了三倍有余。

此外我国有六成以上的城市都不能保证用水自由,大部分地方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用水短缺问题。

而就在城市用水供需不平衡的当下,我们依然要将大额的水资源用到农业灌溉方面。

信息来源:水利部

2023年我国的农业用水甚至达到了用水总量的62.2%,由此可见,在农业领域的节水需求是多么的紧迫了。

也就是我们比较高瞻远瞩,早早开始了对各种农作物的节水型品种的培育,才没有让农业用水量进一步的增加。

别看抗旱稻种如今只能节水30%左右,可随着这类稻种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量变终将是能够引起质变的,而我国作为国际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也将因此而受益无穷。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水稻旱地种植技术的掌握愈发熟练,未来其实也不是不能进行技术或者稻种进行出口。

根据联合国相关组织的报道,至今仍有许多国家面临着饥饿困境,全球可能每11个人当中,就必然要有1个人食不果腹,如果我们能将新技术推广出去,必然能有效的降低全世界的饥饿人口数量。

而一旦我们帮助了这些存在饥饿问题的国家,最终一定也能收获了这些国家的友谊与尊重,这对于我国国际形象的建立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常说达则兼济天下,其实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不外乎这些道理,如果我们能帮助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就可能将心比心的在未来某个事件上帮助到我们。

结语:

旱稻的未来不是某一块试验田,而应该是全世界,我国研发旱地稻种不仅是为了更好的节约资源,更是为了让世界饥饿人口不再增加。

0 阅读:0

科学多一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