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变革正在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发生着。曾经合资车在中国市场有多风光,今天就有多落寞。其实这一点,早已在2023年的市场份额中有所体现,2023年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首次被自主品牌超过。
那么,在如今的局面下,合资品牌该如何出牌?在北京车展北京现代的专访间内,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戚晓晖分享了有关北京现代在产品、电气化、品牌力、新渠道等方面的布局,也找到了在当下竞争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In china For Global”,即“在中国 为全球”,戚晓晖说到。
戚晓晖表示,中国市场的产销体量、智能通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领先的,去年中国汽车出口超500万辆,现代汽车看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的意义,若不对中国市场做产品和技术革新,未来必然会影响到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另外,中国客户对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智能化技术的需求,与现代汽车在智能化上的发展方向相契合。目前在海外市场,客户对智能驾驶的需求还没有那么高,所以既然中国市场契合现代汽车在智能化技术发展的规划,那必然要在中国市场做大量的投入,通过在中国取得的成功经验,再返回到全球市场。
“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在新能源变革的背景下,再次印证了这句话的重要性。很明显,现代汽车将中国市场放在了战略的中心。基于这一战略,北京现代汽车也开始蓄力,蓄势待发。
戚晓晖透漏,“除了第十一代索纳塔和第五代胜达,今年另外还有全新途胜L,计划在6月份进行升级和改款”。不过,相比带来更多车型,北京现代更看重产品带给用户的体验。戚晓晖表示,今年这几款产品,都会进行FOTA,还包括ccNC智能网联。届时在终端会带给用户全新的智能体验。
戚晓晖表示,对北京现代来讲,质量标准不能降低,服务能力和标准不能降低。股东非常重视中国市场,愿意为中国市场投入,我们也有底气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往更高品质的产品、更多智能化上用力,提升产品力。未来3-5年,在国内市场,北京现代希望稳定在30万辆的规模,健康经营,引入更多高质量的产品。
有关电气化方面,北京现代和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双方在2024年更多是产品准备期,“上市安排在明年,整个电动化也是从明年开启。”说到。
在戚晓晖看来,不论是新车上市,还是营销方面,今年整个市场是非常乱的,不是上市最好的时机。她坦言到,北京现代无比渴望流量,但是作为合资大厂来讲,做流量还是要有底线,就像做产品,要经过各方面的验证,不能为了抢时机就先“收割”一批用户。
事实上,这也是许多传统大厂的优势所在,传统大厂有资深的品牌发展底蕴和技术背书在,这也造就了品牌的资质。戚晓晖表示,品牌资产是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经营下来的,它代表的是技术实力,设计能力,研发能力,以及质量和口碑在用户心目中留下来的品牌的印记。并非是一个名字,设计一个logo。
今年北京车展上,北京现代发布了N品牌。对此戚晓晖解释,“一方面我们需要去做这种量产的适应大众消费需求的电车;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做高效能差异化的电车,现在不管是轿车还是SUV,把市面上的这些车放到一起,真的很难看到哪一个车型有明显的品牌辨识度。”
在渠道方面,目前北京现代有400家经销商,北京现代开始做渠道的精简,但重心还是放在4s店维护上。另一方面,北京现代也在夯实渠道的能力,通过留住有能力的销售,以及采用直播等销售手段,去提升渠道的健康;第三是为了稳渠道也出台了一系列渠道激励政策,“只有经销商跟厂家、用户三者的利益达成一致,才是一个健康的平台。”戚晓晖。
事实上,今年是现代汽车在华事业非常重要的转型节点,而北京现代也通过产品升级、扩大电气化朋友圈、以及刷新品牌资质、提高渠道能力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关于未来,戚晓晖希望未来3-5年在国内市场,北京现代能够稳定在30万辆的规模。在她看来,相比销量的飞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健康的经营,良好的为中国的客户服务,引入更多高质量的产品。
“稳定在30万辆的规模,出口能够达到20万辆的规模,整个50万辆规模的企业,我想未来会运营的非常好。”
写在最后:
从北京现代的最新战略不难看出,北京现代已经深刻明白,如果不能解决在中国市场上的困境,现代汽车就无法赢得未来。同时,北京现代也通过产品、品牌、渠道等多方面发力,重新起势。不过,韩系车在华能否重整旗鼓,表面看在于产品和品牌,实际内在核心是现代汽车能否真正融入中国市场。
相信,有着全球TOP3实力的现代汽车全力赋能,北京现代或将迎来逆风翻盘。
不敢评论现代在中国卖不好,一会现代粉又说全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