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最大的事情莫过于“九龙夺嫡”,他们个个非龙即虎,向着储君之位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无数王公重臣也卷入其中,纷纷站队,都以为自己押中了未来的潜力股。谁也没有想到,一向以冷面王示人、自诩为“孤臣”的四阿哥胤禛突然杀出,犹如一匹黑马将皇位夺到手中,他怎么办到的,四阿哥胤禛真是“孤臣”吗?
四阿哥胤禛,康熙帝第四子,生母是德妃,从小由贵妃佟佳氏(后封为孝懿仁皇后)抚养,胤禛也一直视她为母,反而和自己的亲生母亲德妃不怎么亲近。由于是贵妃养子,所以在读书年纪时接受到严格的宫廷教育,胤禛性格沉默寡言,在众多兄弟中只和太子和十三阿哥关系比较好。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21岁的胤禛被封为贝勒,作为康熙几个年长的皇子之一,他开始进入朝廷做事,多次随侍康熙帝及到地方办差,既熟悉了民间各项事务同时也锻炼了他治国理政的能力。
在太子胤礽被废之前,四阿哥胤禛一直都是他的左右手,辅佐他处理各种政事,很少结交朝廷重臣,再加上胤禛做事雷厉风行、不徇私情,常常以冷面示人,所以比起待人谦和、八面玲珑的八阿哥,四阿哥人缘不是很好,自然难以引起康熙和朝臣的注意。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争储心切的大阿哥也被终身监禁,众望所归的八阿哥也受到康熙帝的防范和训斥,反而是四阿哥胤禛虽然不受重视但活得很滋润。接着他又支持太子复立,和八阿哥也保持着良好关系,不久太子复立,四阿哥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
太子废而复立,威望大跌,各皇子争储之势愈加激烈,因为大家都明白已经废过的太子,在天下官员百姓眼中要么是有罪要么失德,已不堪为君,离再次被废的时间不远了,果然没过俩年,太子再次被废,这里面当然有各个皇子推波助澜的功劳,这下储君之位又空了出来。
此时大家再也不遮遮掩掩了,三阿哥胤祉自以为长(大阿哥被囚禁、二阿哥被废)虽然政事不行,又没有武力,但通过修书笼络了一大批士林文人,为他摇旗呐喊;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结交文臣武将,暗中扩展势力,蓄势待发;十四阿哥一边背靠八爷党,一边统管兵部培植个人势力,又深受康熙帝宠爱,被封为大将军王,掌握西北十几万大军;只有雍亲王胤禛韬光养晦,凡事以国事为重,没事就在家里念念经,看起来清心寡欲,对储位毫无争夺之心。
其实胤禛心里明白,不争就是争,就算对储君之位再渴望,也不能表现出来,不然肯定会被康熙帝厌恶,大阿哥、八阿哥就是最好的榜样,所以他一面以国事为重,让康熙看到他治国理政的能力,另一方面以“孤臣”自居,不结党营私,对太子之位毫无觊觎。其实这都是四阿哥胤禛明面上的作为,同时他也明白皇位不会凭空落到自己头上,所以该做的事还得做。暗地里他推波助澜,坐看大阿哥、二阿哥、八阿哥争权夺势,导致三败俱伤;同时知人善任,多采用幕僚戴铎(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原型)计谋,结交年羹尧和隆科多,暗中布局为争位做准备。
可以看出,四阿哥胤禛以“孤臣”自居只是表象,实则是韬光养晦、以退为进。凡事不争,只做康熙帝眼中的忠臣孝子,最终获得他的认可;关键时刻知人善任,用九门提督隆科多保驾护航,控制京中局势,同时用年羹尧去阻挡西北手握军权的十四阿哥胤禵,最终多管齐下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获得皇位。
宜妃生的老九么,第一次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