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我如何从书名判断一本书的不可读性

风斯若之 2024-12-13 17:26:42

我很喜欢读书,而书太多,因此我只能有选择地去读。除了挑选我所喜欢的学科之外,我也会通过书名来进行第一步的筛选,确定我要买或者要读的书。以我的能力而言,在判断一本书是否可读时候,可能除了看书名多少还要关注一下书的的简介,但是如果是要判断哪本书不可读,我觉得有的时候通过书名就可以知道一切。

为了书籍吸引眼球、好卖,作者和编辑都会尽量给图书起一个响亮且有吸引力的名字,在少年时期,我也被一些图书的书名所“误导过”,但是如今,因为可看的书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宁可错过一百本,也不在一本不值得读的书上浪费时间——已经成为了我选择图书的标准。

有的图书的名字会起得很夸张,夸张并不是错误,但是如果书籍夸张到了“欠缺合理性”的地步,这就构成了我放弃这本书的条件。比如一本书的名字叫作《秒懂类地行星物理学》(特别说明一下,本文中的书名都是我杜撰出来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我就会放弃阅读这本书。道理非常简单:现在那么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着类地行星学,可能要穷这些专业人士的一生之力,如今一本20万字不到的图书就可以让我这个物理学的门外汉“秒懂”,我认为这不但不可信,而且这种书名的出现就体现了一种对专业学科的不尊重。

类似夸张的书名还包括《想了解火星上的七十二位皇帝,读这一本书就够了》,七十二位皇帝,七十二场人生,一本书有多少字,能够概括这七十二位皇帝的多少事?读完这本书,真的能够了解火星上的七十二位皇帝吗?

有的图书的名字会起得很是“自相矛盾”,比如一本书籍的名字叫作《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哪些历史事件是虚构的》,这种书我是会优先选择放弃阅读的。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小说本身是虚构的,我读《三国演义》本身就是在读故事而不是历史,所以,从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当中寻找“历史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奇怪的行为,而把这种奇怪的行为写成书,我会觉得作者陷入了一种“自嗨”的状态之中。

类似的书名还有什么《刘备管赵云叫“四弟”,这不是历史的真相》,我会放弃这样一本书的原因就在于——我什么时候说“刘备叫赵云四弟”是历史的真相了?我本来就知道这是小说作者杜撰的,为什么要认为这些是历史呢?

有的图书的名字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推敲起来则显得“莫名其妙”。比如一本书的名字叫作《天王星人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或者《海王星人在生意场上的的潜规则》等等。这些书名猛地一看还真是显得很有吸引力,但是琢磨一下——都已经公开出版图书了,还能叫“秘密”、叫“潜规则”吗——全太阳系都知道的“秘密”?听着怎么就那么像喜剧台词呢!

以后的《如何读书》当中,我会陆续写出其它我通过书名判断书籍可读性的理由,本篇,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0 阅读:4

风斯若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