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私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升初的筛选:
几年前——三科总分290以上1000人,选200人;
去年——三科总分300以上2000人,选200人;
这就是内卷。
啥?这是内卷?
这就不能是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效能提高,努力学习的学生多了,潜能释放出来了?
上课老师布置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只要写满1000字就符合要求;而有不少同学为了拿到更高的绩点,非要把1000字的论文写到5000字;
结果就是常说的剧场效应,为了达到努力学习的标准,所有人都得写到5000字;
瞧,这就是内卷。
好像有点道理,但好像哪里有点不对;
如果导师对于那些5000字的论文不以为然,不认为写的字更多就是努力的标准,那么你依然可以只写1000字就完成任务呀!
这两种并不是内卷,只是个别人的努力。
(2)
有一个企业招员工,给出条件:5K,885;
条件一般,薪资一般,工作难度也一般,准时下班没问题;
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名新人,刚刚毕业,拿到offer忐忑不安,自觉自愿的加班,下了班也不走,想努力表现自己;
老板很高兴,这样的工作态度可嘉,于是奖金多发,通报表扬;
这时候其他员工犯难了,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加班表现努力;
于是,最终每位员工都996;
此时的老板最开心,哈哈,明天可以4k 007 招员工了。
员工工资并没有增加,甚至下降了,企业业绩也并未提高,但是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更长了,每个人活的更累了;
这种纯粹内部人的过度竞争,内部消耗式的努力,而不带来企业价值提升的现象就是内卷。
(3)
内卷的产生有几个条件:
第一:好资源人人都想要,但是好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而人很多;想要获得好资源,就必须互相竞争;
其次,所有人都去竞争好资源,但是资源总量却是固定的;激烈竞争并没有改变资源的整体格局,并未带来效率或者价值的提升;
还有,为了激烈竞争,每个人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人维持正常生活和幸福度的承受范围;
每个人在这样的竞争或者叫努力中都疲惫不堪,即使竞争胜出也带不来更多愉悦,成本的边际效用很低;
最后,只有小部分最终胜出的人是既得利益者。
小部分最终胜出的人会喜欢内卷,因为他们获得资源了;
在996中,本来能力不够,却通过996保住饭碗的人,是既得利益者;
高考是通过排名来录取的,当参与者都通过辅导班,名校名师的加持站在一个更高的起跑线上比拼时,小部分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的人最终获益了。
只不过,这个获益的背后,成本过高了。
(4)
对于个体来说,以上的过程中究竟是内卷还是努力,根本没区别;
内卷下的努力当然也是一种努力,只是这种努力或者竞争,与付出的成本比较下来,已经达到了一个人承受力的临界;
他已经体会不到努力带来的正面效应,反而几乎都是负面。
正常状态下的努力,付出与回报之间有个基本的概率支持,即使不能每次努力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是人依然能感受到努力的回报,能找到愉悦和幸福感。
内卷下的努力,当然也是一种努力,但是效率极低;相比正常状态的努力,已经丝毫体会不到幸福感,所以人人抱怨;
但即使人人抱怨,人人依然要参与内卷,因为资源是短缺的,自己是刚需;
最终小部分胜出的人还是有获益的;
只不过这个小部分人的构成,重新洗牌,重新分配了;
以前可能是张三,李四,王五,现在变成了李四,赵六,陈七。
(5)
今天的内卷一词,已经成为调侃别人的流行语,我们用它的时候多少带些戏谑的味道;
仿佛所有的努力都是不必要的,都是内耗;
而其实,内卷的努力与正常努力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有些情况是内卷,有些只是个别人的努力。
正常的努力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努力获得人生回报具有特别的生命意义;
而今天,很多人以别卷了作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还以此阻碍别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试图将别人变得和自己一样的平庸;
而且,在卷被全民唾弃的时代,仿佛有人只要以卷为名,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获得了指责别人的权力;
其实,这种不分情况,统统认为是卷的行为,只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做合理化辩解。
(6)
内卷可以避免吗?
内卷基本上都发生在同质化,竞争充分的市场中,大家能给出的能力,条件差不多;想要胜出就只能多付出,带来体力,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
想要避免这样的内卷,做为个人,变换赛道是关键;
变换到另一个竞争没那么充分,参与者没那么众多的行业;尤其是行业门槛高,进入者寥寥,而行业需求很大的行业;
此时,个人才能掌握更多选择权和话语权。
如果只是自我重复,只要有任何人达到和自己一样的能力水平,两人就只能拼谁更便宜,拼谁付出更多,内卷就不可避免。
而作为企业,如果处于内卷状况,不是那么容易变换赛道,此时行业规范很能起到作用;
建立行业联盟,商户联盟,集体约规,约束每个商家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过度竞争消耗;
除此以外,可能内卷很难避免,它是经济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们只能提前预防,及时调整,减少影响,而不能完全避免。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