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起兵1年多就被杀,为何安史之乱打了8年呢?这场战争很神奇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4-07-10 11:56:28

安史之乱很神奇,每当一方占据优势,快要成功消灭另一方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奇怪的反转,导致有优势的一方瞬间失去优势。

然后就打成了拉锯战,直到最后,唐朝政府军也没能完全消灭叛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史之乱不是被平定的,而是被劝和的,叛军成建制地保留了下来。

一、潼关之战

安禄山起兵后,率领15万军队从范阳起兵,南下洛阳,大军所到之处,大多数城池投降,经过一个月时间,叛军到达洛阳。

唐玄宗任命名将封常清防守洛阳,任命名将高仙芝为东征军元帅,由于事出仓促,唐军精锐边军尚未到达,封常清与高仙芝在长安和洛阳招募了大量的子弟入伍,但缺乏训练。

唐玄宗杀封常清、高仙芝,自毁长城

很快叛军攻破了洛阳城,封常清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叛军虽然占据洛阳,但先锋被堵在潼关之外,不得进入,叛军沿着洛阳向东、南、西数个方向扩张,均获利不大。

在河北,郭子仪、李光弼率军击败史思明、蔡希德,斩首万余人,差一点就要切断了叛军从范阳到洛阳的联系,如果切断,身在洛阳的安禄山主力就成为孤军。

此时,战场形势有利于唐军,只要潼关不失守,叛军就无法攻入关中,都城长安就能守住,配合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的军事行动,叛军开始不利。

结果呢?

唐玄宗发了神经,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诛杀封常清与高仙芝两大名将,这两人之前是唐朝西域都护,身经百战,作战勇猛,白白牺牲两员大将不说,还导致军心丧失。

之后唐玄宗派哥舒瀚代替封常清与高仙芝守潼关,此时的哥舒瀚可是个中风病人,手下有20余万各族军队,包括边军和临时招揽的军队,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武装。

唐玄宗瞎指挥,逼哥舒瀚出潼关决战

不久,唐玄宗听信杨国忠之言,强令哥舒瀚率军出潼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哥舒瀚被崔乾佑打得全军覆没,20万军队只有8000余人逃回潼关,很快,哥舒瀚被部将俘虏送至叛军,潼关随之失守。

本来唐军形势一片大好,只要守住潼关,哪怕不出战,叛军都是一点办法没有,根本无法攻入长安,再加睢阳守卫战中唐军抵抗了叛军近一年,有力地阻挡了叛军的南下,在如此大好形势之下,唐玄宗自毁长城,导致局势瞬间恶化。

潼关一破,长安就守不住了,唐玄宗带领百官、嫔妃及家属南逃四川,长安被叛军占领,此时叛军占领了唐朝的两京,盛极一时,唐朝很多地方官投降叛军,唐朝的声望降至冰点。

二、安禄山被杀

叛军攻占长安及洛阳后,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两京是唐朝的核心政治中心,此时的唐军士气低落、无力再战。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一年多了,却传来了安禄山被杀的消息。

安禄山自755年十一月起兵,到757年正月就被其子安庆绪联合李猪儿杀害,安禄山一死,叛军开始内讧,力量被削弱,安庆绪随后称帝。

叛军刚占了优势,安庆绪杀安禄山自立

唐朝这边,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开始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会战,陈斜涛之战,唐军战败,损失4万余人。

西清渠之战,叛将安守忠、李归仁以9000骑兵摆出一字长蛇阵,击败郭子仪、王思礼率领的唐军。

香积封之战,郭子仪、王思礼、李嗣业、仆固怀恩率领的15万唐军大败安守忠、李归仁率领的10万叛军,斩首叛军6万,俘虏叛军2万,击溃叛军主力,余众逃走。

随后唐军收复长安,郭子仪率军追击叛军,安庆绪派严庄在陕州与叛将张通儒共同抵抗唐军,郭子仪在此战再一次击败叛军,并趁胜收复洛阳,安庆绪北逃。

此时胜利的天平倾向唐军,唐军收复长安与洛阳之后,恢复到潼关被攻破之前的战场状态,形势有利于唐军。

三、相州之战,九节度使大败

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之后,集结全国军队,围攻叛军于相州邺城。

唐军方面,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等九节度使率领20余万军队。

唐军收复两京后,结果在相州大败

叛军方面,安庆绪手中集结了6万军队,但由于担心史思明势大,派阿史那承庆、安守忠、李立节到河北除掉史思明,史思明囚禁了使者,并以其所领13郡及兵8万军队投降唐朝。

史思明在战前本来投降了唐朝,但朝廷因为担心史思明复叛,准备派乌承恩与阿史那承庆除掉史思明,但事泄被杀,史思明复叛,战争开始后,史思明率领13万军队支持安庆绪。

双方兵力相当,但是叛军内部矛盾重重,唐军自收复两京之后,士兵高涨,这一战志在必得。

这一战只要唐朝打赢了,安史之乱就有可能提前结束,但结果是唐军大败,再一次导致局势失控,到此时, 安史之乱已经打了四年了,结果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唐军要相州之战大败,局势的天平又倾向叛军了,安史之乱打成了拉锯战。

四、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朝义杀史思明,叛军再次内讧

相州之战,史思明大败唐军,又诛杀了安庆绪与兄弟及其部将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人,还杀了安庆绪的亲军三千多人,吞并了安庆绪的军队,史思明又占据了优势。

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朝义杀史思明

不久,史思明称帝,还攻克了唐朝的东都洛阳。

之后,史思明和唐军打得有来有回,互有胜负。

李光弼、仆固怀恩、鱼朝恩及神策军使卫伯玉,联兵进攻洛阳,结果被史思明击败,史思明趁胜进攻陕郡。

在这紧要关头,史朝义因为遭到史思明打骂,联合骆悦等人抓了史思明,并勒死了他,史思明被杀,叛军放弃攻打长安,史朝义再一次救了唐朝。

随后,史朝义称帝,并密令阿史那承庆、张通儒、向贡等人诛杀了史朝清与辛氏,结果导致其内部几大势力发生火拼,数千人被杀,叛军由于内讧实力进一步被削弱。

不久唐军攻打洛阳,击败史朝义,史朝义向北渡过黄河逃走,不久,众叛亲离的史朝义被他所任命的幽州节度使李怀仙逼迫自杀。

唐军与叛军都在不断地犯错误

此时已经是763年正月了,到这一年,安史之乱已经打到第8个年头,安禄山、安庆绪父子、史思明、史朝义父子先后被杀。

之后,叛军将领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薛嵩率军投降唐朝廷,四人被唐朝廷分别封为魏博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成德节度使、相卫节度使,这就是后来的河北藩镇割据的来由,还是安史叛军那帮人。

唐军不断在犯错误,不断将优势失去。

叛军也是不断在犯错误,而且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内讧严重。

虽然双方军队战斗力都非常强,但安史之乱就是一个比烂的战争,一方只要占了优势,就开始犯错误,然后又导致对方占优势,攻守形势就这样经常换来换去,导致战争始终无法结束。

20 阅读:6950
评论列表
  • 2024-07-19 13:01

    唐玄宗与乾隆俩货是驴粪蛋外面光

  • 2024-08-07 16:33

    本质是财政崩溃 李隆基皇帝当久了 要享受要钱 然后就抽边镇大头兵的军费 当时的府兵制已经崩溃了全靠募兵打仗 募兵没钱就闹

  • 2024-09-15 10:17

    感觉唐玄宗这家伙后期是不是在炼丹吸毒,和前期比简直判若两人,当时哪怕走对一步棋叛军就完了。

  • 2024-09-24 15:28

    唐玄宗与乾隆这两家伙无非就是接手了一个正处于盛世的时代!后期玩烂了不说,还断送了祖宗的基业!

  • 汉朝的东西两代,唐朝的安史之乱,让人唏嘘,元朝威武但不是正宗华夏,明朝的天子守国门让人潸然泪下,春秋战国是懵懵懂懂,千古一帝不过转瞬即逝,五胡乱华的冉闵让人叹息,清明上河图和崖山一跳形成鲜明对比,生生不息是华夏民族的写照[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张衡 回复:
    明朝是应该好好研究的朝代。
  • 2024-07-13 13:32

    凭感觉这十年的真实历史未必如书上那么戏剧性:三对奇葩父子。正方儿子自立为王;反方安弑父称王后被盟方杀,接着史弑父称王[呲牙笑]

  • 2024-07-10 20:34

    想不到林雪古装扮演这么霸气!

  • 2024-08-02 13:30

    两军对战,威胁杀部下,往往造成背叛

  • 2024-08-11 09:49

    我个人猜测啊仅仅代表个人,主要是窦建德比较仁义在河北比较得人心,窦建德死后部众想隐姓埋名踏实过日子,结果唐军还不放过他们逼得她们重新剧集起来谋反,唐军付出很大代价才平息。但是为了泄愤进行了报复,并对河北地区进行了区别对待,限制河北地区的士人政治发展。安禄山史思明只不过是河北人民推出来的代表,只是矛盾备激化而已,当然节度使制度的建立也是重要原因。

    蒋天庭 回复:
    窦建德只是中间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真正原因要从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开始,北周北齐对抗。
  • 2024-08-04 20:56

    终唐一朝父慈子孝[笑着哭]

    用户18xxx76 回复:
    毕竟有人开头
  • 2024-07-28 19:54

    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安史之乱罪魁祸首,最后都是死在自己儿子手里!

  • 2024-08-06 19:51

    那为什么叫安史之乱

  • 2024-07-23 10:32

    杨国忠真是神助攻,安西那边本身就一直在打,战斗力肯定比男丁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