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又出名了,这一回是因为自动泊车故障。
11月14日,多名车主反映小米汽车SU7标准版“自动泊车”功能出现故障,造成不同程度的撞击、剐蹭损伤,还有车主因此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事情发生之后,小米汽车的态度还算积极。官方承认是小米系统bug,导致自动泊车功能异常。客服还表示,将由小米官方承担所有维修费用,维修期间每天提供1500个小米积分(价值150元)补贴,作为维修期间的出行补贴。
从态度上看,小米汽车没有推卸责任,并给出补偿方案,这也算得上是直面错误了。只不过,这种事情发生在小米汽车身上,着实让人有些失望。要知道,10月30日,小米SU7 刚刚进行了OTA 1.4.0升级,内容便包括了代客泊车的升级。
根据相关媒体收集到的内容,当时的宣传是,升级后小米SU7 Pro和小米SU7 Max车型代客泊车辅助路线匹配速度提升,能更早的匹配出路线;小米SU7 标准版代客泊车辅助功能,支持在已生成路线的停车场跨层泊车,车速设置到“较快”后,在外部道路环境不复杂的前提下,巡航车速最高可支持23km/h;当车辆倒车时,系统监测到车辆后方存在与动态横穿目标(车辆、二轮车、行人)的碰撞风险时,功能将通过视觉或听觉报警来提醒驾驶员,甚至在必要时主动制动,提醒驾驶员注意倒车安全。
甚至在事故发生的当天,雷军还在直播中提到,在HAD小米超级智能驾驶中,泊车端到端模型实现了算法体验双升级,小米的代客泊车功能升级为超级代客泊车。据雷军所说,“超级代客泊车功能整体巡航效率提升了30%以上,同时针对泊车期间的巡航灵活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意味着以前需要停车等待其它车辆的行为得到优化,现在车辆会边动边观察,遇到路况允许及时提速通行。”
按道理来说,既然技术这么厉害,又经过了一次迭代升级,自动泊车应该更不容易出问题才对,而事实显然和官方说法有差异。这不得不让人想到雷军三年前曾经立下的“flag”,“要在2024年底进入智驾第一阵营”。三年已经过去,小米汽车的确入局即火,成为了当下的“网红”汽车品牌。
可惜的是,这一次,一天发生70多次智驾安全事故,显然是和“进入智驾第一阵营”这句话背道而驰了。雷军会不会被“打脸”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恐怕得被当作教训,写入小米汽车的“发展史”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小米汽车不过是一个刚入局的车企,我们应该对其有一定的包容。但个人认为,入局汽车市场,参与公平竞争,车企就有责任拿出成熟的技术,保障用户安全,这一点,小米汽车也应该做到。当然,这件事具体会有什么回应,我们尚未可知。但仔细想想,在车均智驾的时代里,因为自动泊车导致事故的例子也不仅仅是小米汽车一家。
包括阿维塔、智己、理想、小鹏等车企均曾出现过个别车辆在自动泊入时发生剐蹭事故的情况。前段时间还有一个关于一段理想L9自动泊车失败的监控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显示,一位理想L9车主将车停到车位前,人离开了车辆,开启了离车泊入功能。之后车辆突然自行驶离了车位,直接驶入了道路中,在一辆三轮车通过时,理想L9进行了刹车,最后还截停了一辆正常行驶的汽车,险些酿成事故。
无独有偶,一辆智己LS6的车主在使用自动泊车功能时,在向左打方向盘倒车进入车位的操作中,车头右前侧与一金属立柱接触,导致车辆右前部分受损。而蔚来ET5车主使用泊车辅助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车辆在自动泊车过程中撞到了停车位附件的柱子,导致车辆受损。
不可否认,当下,智能驾驶技术相比过去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当下的智驾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到毫无技术漏洞,从目前智驾引发的事故上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管是自动泊车还是其他但什么酷炫的智能化功能,说到底,考验的都是传感器、算法、控制系统等无数环节的精准协同。就目前而言,应该还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可以保证自己在这一方面万无一失。
所以,即便现在很多车企都宣扬自己有L2+智驾水平,甚至有些车企拿出了L3的概念,但如今的智能驾驶,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驾驶人员仍然需要做好第一责任人。在使用这些功能的时候,驾驶员要在车上、车外或在远程的手机上对泊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停止自动泊车过程并采取安全措施,只有这样,大家的出行安全才有双重保障。
就像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张骁在社交媒体上回复网友的时候所说的那样,他表示:“目前为止任何形式的智能驾驶,驾驶员都是交通安全的责任人。这就像家里孩子未成年,虽然能力在进步,但父母作为监护人,依然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负责。至于“智能驾驶”这个AI孩子啥时候能成年,能对自己负责,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车叔总结
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将需要时间的检验和不断的技术革新,车企有责任让技术越来越成熟,而每一位驾驶人员,同样应该把好安全关,毕竟智驾技术的漏洞什么时候能完全消失,谁也不知道,但生命是自己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