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防风汤治疗中风(二)

鸿朗说健康 2024-05-15 03:17:56

黄芪治疗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黄芪用量30-120克。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自拟强肌健力饮来治疗重症肌无力,方中主药就有黄芪。重症肌无力,最大的特点就是肌肉无力,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肌肉无力便是脾胃气虚,且由虚及损,在治疗上只要抓住脾胃虚损这一重要环节,重用黄芪以补气升陷,同时针对兼夹之证调理五脏,重补脾胃,四旁健运,促病痊愈。

黄芪治疗高血压高血压,黄芪用量30克以上。按道理来说,黄芪治疗低血压才对,为何?因为黄芪具有升陷的作用,然而黄芪的确具有治疗低血压的作用。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用黄芪合温胆汤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虽然黄芪可以降压,但黄芪仍是益气升阳之药,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则不宜用黄芪。

黄芪治疗低血压低血压,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一般来说,治疗低血压可采用补中益气汤。

黄芪治疗胎死腹中胎死腹中,黄芪用量可达120克。自宋代以来,妇科方书,下死胎多用平胃散加朴硝。明代以后,《景岳全书》提倡用脱花煎催生与下死胎。平胃散着眼于气滞,脱花煎着眼于血瘀。国医大师邓铁涛治一个气阴两虚之胎死腹中的患者,初用平胃散加芒硝,并配合针灸,后用脱花煎,皆因药证不符而未效,再经仔细辨证,借用王清任治产难之加味开骨散,重用黄芪120克,外加针灸,1剂而死胎产下。开骨散治产难有效有不效,缘于只着重于养血活血忽视补气行气,所以邓老在开骨散的基础上,重用黄芪以补气行气,使本方更加完善,以达到其应有的作用。8.黄芪治疗偏瘫、截瘫偏瘫、截瘫,黄芪用量60-120克。对于偏瘫、截瘫等属于气虚有痹者,补阳还五汤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经效验方。补阳还五汤中就有很明显的一句“四两黄芪为主药”,按照剂量换算,四两黄芪即是120克。使用补阳还五汤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辨证须是气虚血瘀之证;二者黄芪必需重用至120克及以上,最少也不能少于60克,其他药量也可略为增加,但决不能轻重倒置。

黄芪治疗自汗自汗,黄芪用量12克左右。黄芪止汗的作用来自于一个经典的方剂——玉屏风散。这个方子也就三味药,即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这个方子有个特点就是,防风用量要少,且防风与黄芪的剂量加起来刚好等于白术的剂量。10.黄芪治疗疮疡烂肉疮疡烂肉,黄芪用量30克左右。黄芪具有脱毒排脓的作用,如果是疮疡烂肉,伤口久不愈合,不断渗液,用黄芪就可以起到内托的作用。虽然古今名医都喜欢用黄芪,但黄芪终归还是药材,而非食材,只有辨证得当,使用才会有效,而且效果都挺好,若辨证失误,自然也会有害健康。诚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所说,“对于使用黄芪的指征,我认为舌见淡胖有齿印,脉虚大或寸部弱,再参察有否其他气虚之证候,便可考虑使用。至于用量之多寡,则要时时留意证候之变化,切戒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防风一药,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却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2 阅读:10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