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测绘不是亚洲第一吗?为何还有人说是天坑?原因是什么?

凡尔赛百态 2025-03-28 01:09:21

一些人可能会觉得:测绘类专业就是个“坑”。它不过是搭上了计算机的便车。

既具有传统工科的一些特性,诸如劳动附加值低、工作环境差、理论发展趋近饱和、操作流程已高度标准化,只需按部就班地机械执行,行业利润率低且国家垄断,资本密集。

若仅着眼于这些方面,它确实可被归为“天坑专业”之列。

就业前景黯淡、工作环境恶劣。

然而,它能摆脱“天坑”之名,是因为其为一部分人提供了顺利转型的路径——GIS 开发。

这是多数被视为“天坑”的专业所没有的优势。

它还能充当测绘转码的“缓冲地带”。

即便在竞争中失利、转码不成,也仍有体面、稳定的工作作为保底。

中国的测绘领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源自武汉大学的测绘体系,另一类则是非武大体系的测绘。

尽管武大在亚洲测绘界享有盛名,但其测绘学科实际上涵盖了多个细分领域,包括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导航工程等。

对于那些希望进入测绘事业单位的毕业生而言,武大测绘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单位首选,因为在国内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众多测绘领域的领军人物几乎都与武大有深厚的联系。

若想进入大型科技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武大在导航和地理信息科学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导航技术领域,涉及的导航定位算法项目与高德、百度地图等企业的算法开发业务高度契合,其他技术岗位的竞争力同样不容小觑。

工程测绘的理论教学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关键在于熟练程度的不同。

以对中整平这一基本操作为例,许多博士生需要约10分钟才能完成,这对于工程测量来说并不理想。

因为单次对中整平的时间过长,会直接导致工期延长和成本增加。

使用者必须努力提高效率,增加练习时间,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在测量学前沿领域,如重力测量、行星测量以及测量智能化方面,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测绘遥感地信(空间信息科学)作为一门鲜为人知的辅助工科领域,正经历着由业界领袖的成功引领以及计算机与空间科学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转型。

曾经被视为传统夕阳行业的它,如今借助诸如热门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特别是其多视角几何分析与摄影测量学之间的高度相似性,逐渐焕发新生。

当测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形测量和地图绘制时,它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展至高效精准的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及广泛应用,成为众多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

由于测绘领域的小众特性,相较于计算机科学等热门专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更容易培养出行业内顶尖的人才。

由于行业的独特性,尽管现今科技已高度发达,测绘的基本功依然是每位测绘学子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无论你就读的是985、211名校还是普通本科院校,只要选择了测绘专业,就必须肩扛仪器,奔赴野外进行实地测量。

测量工作不仅艰苦,而且多是重复劳动,即体力活动的比重远大于脑力活动。

测绘技能的精进往往与经验紧密相连,所谓熟能生巧——频繁操作仪器,对中整平自然迅速。

多次布设导线,测量速度也会随之提升。

即便是初入校园的本科生,只要掌握了仪器操作和数据记录,整个测量过程也能顺利进行。

能够考入985、211高校的学生,哪个不是头脑聪颖、思维敏捷?

他们都怀揣着利用自己的智慧实现人生价值的宏愿。

然而,在测绘实践中,高智商的优势却难以彰显。

随着对测绘工作的深入了解,学生们愈发觉得自己似乎一直在重复学习相同的知识。

甚至许多测绘专业的学生到了大四,都会产生一种时光虚度的感慨。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谁不想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在实验室里处理数据、开展实验、撰写论文,这毕竟是我们心中科研人员应有的模样。

更何况自己高考分数优异,为何却要像工人一样,在酷暑中背负仪器、忍受蚊虫鼠蚁的叮咬,奔波于户外?

谁不希望学习一个轻松舒适的专业呢?

这样一对比,心里难免更加不平衡。

在国内的测绘行业,还是很认武大这块牌子的,要找个工作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是测绘这个行业确实没有什么挣大钱的机会。

测绘大部分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都比较高,也会学比较多计算机相关的课程,有兴趣和能力的,也可以转行做软件开发之类的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确实不大,但肯定饿不死武大测绘的,而且有超高的就业率。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2 阅读:664
评论列表
  • 2025-03-31 17:59

    你只了解一个皮毛而已,测绘本身是非常高深的工科学科

  • 2025-03-29 07:32

    武大这个门面专业源于武汉测绘学院,它是院系调正时,全国各校的测绘有关专业集中在一起成立的学校,由于工作环境较差,故彔取分与地质勘探,水利等相近,在工科院校中是较低的,但由于集中了,也就形成一家独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