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连续四年扩招工科人数,是预知未来还是有远见?理由呢?

凡尔赛百态 2025-03-22 01:31:56

当前高校普遍认同大力发展工科的重要性,而南京大学自签约建设苏州校区以来,便已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中,唯有南京大学未曾经历任何合并,这导致其专任教师数量、资金投入乃至校园面积等方面均远逊于其他高校。

其他高校通过合并,数据迅速飙升,这也是南京大学前几年数据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胡书记凭借个人影响力,成功为南大获批苏州校区建设项目。

虽然在新校区建设期间,主要领导层经历了多次更迭,但苏州市和高新区政府对于建设南大苏州校区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斥资120亿元用于校园建设,并提供1000个编制岗位。

牛书记到任后,由于其留学背景及学术出身,对引进海外年轻学者尤为重视。

2024年,南大国家海优项目入选人数位居全国第三,苏州校区内的智能科技学院、智能软件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格拉斯哥学院、前沿科学研究院、高级控制中心以及能源与资源学院等纷纷加大力度引进师资。

有了优秀的师资队伍,扩大本科招生规模便显得水到渠成。

如果牛书记能在任期内保持海优项目的优异表现,那么南京大学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明朗的。

为何浙大、交大近年来人才项目成果丰硕?

原因在于他们在过去十多年间引进了大量杰出的年轻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南大工科在第5轮评估中取得了显著成绩,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得A+评级,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同样获得A+,0835软件工程被评为A级,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也达到了A的水平,而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则获得了A-的评定。

基于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来看,南京大学在文理科大学中的自建工科水平仅次于北京大学,并且在华五高校中表现优于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5年高考,并非仅南京大学这一所985院校扩招,众多985院校及双一流高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招举措,且扩招领域和专业极具针对性,主要集中于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则基本未涉及。

南京大学在其公众号中表示:从2022年至2024年,新增新工科专业累计扩招达1730人,而2025年还会继续扩招100人。

南京大学为新工科的发展着实投入了大量精力。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新建了7个学院、10个研究院以及4个研究中心,意在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力,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将扩招100余人,受此扩招影响的当属那批极为优秀的学生。

无论是南京大学,还是其他985院校,每年适度的扩招都使得更多有潜力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进而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的领域中深入钻研。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高校的研究生扩招现象显著,不少学校的研究生人数甚至超越了本科生。

清华大学在2024年的新生中,研究生有12069人,而本科新生只有3760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达到了3.21:1。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北京大学,其本研比例为2.45:1。许多985高校都存在这种本研倒挂的现象。

进入顶尖院校读研究生相较于高考要容易得多。

能够通过高考考入中游以上985院校的学生,通常都是各省排名前茅的考生。

考研的情况则大不相同。

只要选对了专业,即使是冷门专业,也有机会考上985院校的研究生。

尽管考研进入985院校并非易事,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灵活性。

有些通过考研进入985院校的学生可能并不具备成为顶尖人才的实力。

这有点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本科生是亲生的,研究生则是继子。”

相较于985研究生,985本科生可能拥有更高的含金量和更强的能力。

他们的本科学习时间比研究生长,或许更值得培养。

考虑到985院校本研倒挂的问题如此严重,适当扩招本科生以维持现有的本研比例是有必要的。

如果本科生太少而研究生过多,最终可能会降低研究生的价值和含金量。

扩招本科生也可以看作是间接提升研究生招生质量的一种方式。

相较于其他985高校3% - 4%的扩招比例,南京大学2025年若仅扩招100人左右,数量着实偏少。

且多数高校因无新校区投入使用而受限,而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二期却将于2025年交付使用,加之其主打新工科,从理论上来说,南大今年本科扩招500人应不成问题。

苏州本就是南大的发源地之一,原校址在三元坊的苏州工业专门学校,是南大前身的前身——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创建时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堪称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的工科主力。

如今南大将新工科置于苏州,也算某种程度的回归旧地。

希望南大不要仅仅着眼于苏州的资金,更要为江苏培养人才。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