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7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在数百名供应商和经销商面前鞠躬致歉,承诺“尽快解决问题”。视频中,他面色凝重,言语恳切:“属于你的时代,你不扛谁来扛?”这一幕,被外界视为这家新势力车企成立以来最悲壮的危机时刻。
人性视角:企业家的责任与挣扎方运舟的鞠躬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11月,他便公开坦言:“哪吒汽车一直在悬崖边活着。”十年创业路上,他经历过半年发不出工资的至暗时刻,高管和中层集体减薪,甚至“许多人扛不住压力离开”。而这一次,他选择直面经销商和供应商的怒火,以个人信誉为企业背书。
承诺与争议:能否兑现?方运舟提出三点自救承诺:
配件供应:4月30日前保障40万车主的维修需求;车辆交付:一周内解决经销商未发运车辆问题;资金筹措:加速30亿元融资到账,重启生产。然而,经销商质疑声未消:“门店支付了数百万购车款,却迟迟收不到车。”一位浙江经销商直言:“若承诺再落空,我们将集体退网。”
2024年上半年,哪吒汽车曾以月销破万的成绩领跑新势力榜单,但仅半年后,销量断崖式下跌,资金链几近断裂,暴露出新势力车企的致命短板。
三大致命伤:
经销商体系崩盘:全国超20家直营店关闭,仅保留核心城市门店。经销商反映,哪吒拖欠每家数百万车款,半年未交付车辆,导致门店现金流断裂。车主权益危机:因4S店退网和配件短缺,车主面临“维修无门、自费修车”困境,甚至有人因无法获得质保而起诉。供应链断裂:134家核心供应商集体讨债,总额超20亿元,公司被执行金额累计达1.65亿元。行业反思:激进扩张的代价哪吒汽车曾高调布局泰国市场,计划“一半销量在海外”,但国内基本盘失守后,海外工厂(如南宁KD工厂)亦陷入停工传闻。这种“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失衡,成为新势力车企的典型教训。

面对危机,哪吒汽车展开了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救行动。
1. 债转股:供应商的信任博弈2025年3月,哪吒与134家供应商达成协议,将70%债务转为股权,剩余30%分期现金清偿。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积极响应,但这背后是供应商的无奈:“与其血本无归,不如赌一把翻身。”
2. 30亿融资:续命的关键E轮融资中领投方的30亿元被视为“救命钱”,但到账前提是债务问题解决。内部人士透露,资金将用于复产而非还债,若4月底未到位,工厂恐全面停摆。
3. 战略瘦身:断臂求生
裁员与降薪:研发团队优化,智驾部门从自研转向与华为、百度合作;渠道收缩:关闭亏损直营店,聚焦经销商模式;海外调整:暂停独资建厂,改用合作共建KD工厂。
哪吒汽车的危机,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集体困境:
1. 扩张与资金的矛盾“烧钱换市场”模式在资本寒冬中难以为继。哪吒三年亏损超180亿元,账上现金一度无法覆盖短期债务。
2. 信任重建之难从“解散研发团队”谣言到创始人公开致歉,市场信心崩塌只需一瞬间,而修复需数年。
3. 资本依赖症高度依赖融资的商业模式,在行业遇冷时抗风险能力脆弱。一位投资人坦言:“如今资本只看盈利路径,不再为梦想买单。”
五、未来展望:绝处能否逢生?方运舟为哪吒设定了“2025年毛利率转正,2026年盈利”的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跨越两道生死关:
1. 30亿融资能否落地若资金到位,桐乡、宜春工厂可重启大规模生产,否则现有订单交付将成泡影。
2. 市场信心重建修复经销商关系、保障车主权益是重塑品牌信任的基础。一位车主感叹:“我们支持国产品牌,但不愿成为牺牲品。”
行业的镜子:成功或失败都有价值若哪吒挺过危机,其“债转股+融资输血”模式或为行业提供转型样本;若失败,则将成为新势力淘汰赛的又一警示——没有企业能仅靠情怀活下去。
一场鞠躬背后的时代缩影方运舟的深鞠躬,是企业家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新势力车企艰难求存的缩影。在行业洗牌加速的当下,哪吒汽车的命运不仅关乎4万员工和40万车主,更关乎整个产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留给行业的问题:
当资本退潮,谁能真正实现“自我造血”?车企如何在扩张与稳健中找到平衡?消费者权益是否该成为商业博弈的筹码?这场生死自救,终将写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而我们,既是旁观者,也是见证者。
有没有可能,电动王八本来就是个骗局,骗国家补贴,骗资本市场,骗消费者买单?电池技术不突破,电动王八就是个笑话![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