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近中秋,杜诗慰乡愁,其中两句,感动世人1200年

槐序文史 2024-09-07 11:17:57

精读古诗词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二十四节气的“白露”,天气逐渐转凉,早晚记得添衣。

白露过后,很快就是中秋佳节了,在这里也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

生活需要仪式感,因此今天我们读一首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杜甫笔下的经典诗篇之一,梁启超曾经说过,杜甫除了有“诗圣”之誉外,还当得起“情圣”之美名。

杜诗中的“情”,非红男绿女的小情小爱,而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世间大爱,他除了关心自己的家人外,还关心天下苍生,黎民百姓。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直是杜甫的梦想,在他最穷困潦倒时,杜甫还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因此,杜甫是古代诗坛少有的,能成为每一代人偶像的诗者,他的诗也有“诗史”之称。

实际上,在写下这首《月夜忆舍弟》时,他的人生已经陷入很艰难的境地。

公元755年,在长安困居10年后,杜甫终于得官“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因此他归奉先(陕西蒲城)省亲。未曾想,还没进家门就听见了妻子的嘤嘤啜泣声,原来是自己的小儿子因家中无米无粮,竟然被活活饿死了。

可想而知,杜甫在长安求官这10年,过得有多艰难,然而他的磨难才刚刚开始。

本以为有了俸禄以后,就能照顾好家人了,可是这一年冬底,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

无奈之下,杜甫携家人至羌村避难,次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唐肃宗。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把家人托付给了朋友,只身北上,前去投奔肃宗,倒霉的是路上与叛军遭遇,被俘往长安。

当时,他的官职太小,叛军没把他当回事,未带他到洛阳朝拜安禄山。不久后,郭子仪率大军来到了北方,杜甫找到一个机会连夜逃出,穿越两军对峙的凤翔火线,以至于见到肃宗时: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肃宗也挺感动,就授杜甫左拾遗,品阶不高,但却是谏官,这离杜甫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当然也仅仅只有这一步,因为很快他就被贬官了。

当初玄宗往蜀中避难时,刑部侍郎房琯曾星夜追赶,玄宗一激动,就让他当了宰相。后来,李亨称帝,玄宗就派房琯去宣旨禅让,房琯当着肃宗的面夸下海口,请命领军平叛。

因房琯是先皇亲命的宰相,肃宗为了堵悠悠众口,就给了房琯一支军队。事实证明,房琯确实没有领兵打仗的能力,他启用了一大批文士当自己的幕僚,纸上谈兵,最终惨败。

尽管如此,房琯回朝后,肃宗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只是解除了他的兵权。房琯心里有气,咱也不知道气从哪来的,总之他开始称病不上朝,并再次将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董大)纳为门客,经常宴饮。

所以与房琯有怨的贺兰进明、崔圆就开始弹劾,肃宗渐渐也失去了对房琯的耐心,就罢了他的相位,让张镐代任。

高适曾有诗《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多年前,高适、杜甫、董大都在长安,皆为好友,自然也与房琯交好,所以房琯被罢相后,杜甫就上疏为他求情,结果肃宗很生气。

尤其贺兰进明更是谗言,房琯只听命于先皇,杜甫和他是朋党,肃宗一怒,就将杜甫交给了三司审问。

幸好,当时张镐为杜甫求情,杜甫才没有被治罪,但也将他赶回老家,让他反省。

长安、洛阳相继收复以后,杜甫再次回朝,继续任左拾遗,但此时的肃宗对他已经没有什么好感了,尤其肃宗的心腹李辅国正在罗织“房党”的罪名,所以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在华州任上,杜甫见到了官场的黑暗,战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可这些官员想的都是中饱私囊,所以杜甫一怒之下就辞了官,前往秦州,打算在东柯谷、西枝村一带隐居。

杜甫这首诗《月夜忆舍弟》,正是作于公元759年的秦州,适逢白露,杜甫感念兄弟离散,山河破碎,一时伤怀,便有此叹。

杜甫心中“家国天下”的情怀,至死也未敢忘。他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大唐盛世,却赶上了最坏的年头,盛世消亡,然而“长安梦”一直是他心中的光亮,哪怕就快被饿死了,还在高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人是要有所敬畏的,这样才能找到存在的价值,以及活着的意义。

本栏目历时一年精心打造,建议加入书架并收藏,从第一章节开始跟进阅读。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