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6日,美国启动了一项名为“曼顿”的高度机密项目。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不顾众人反对,为这项计划赋予了“超越所有行动的绝对优先权”。换句话说,只要是曼顿计划需要的任何资源,不管是人员、设备还是资金,美国都会第一时间全力保障,绝不会有任何迟疑。
曼顿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核裂变技术研发原子弹。一旦成功制造出这种武器,美国就能在对苏联的竞争和二战中占据绝对优势。1942年6月,美国秘密启动了一项重大工程。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他们召集了全球顶尖的核物理专家,还调动了十万多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经过三年努力,美国投入了大约20亿美元,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核爆炸试验。按照既定方案,他们成功研制出两枚原子弹,并最终将这两枚原子弹投向了日本。这次高度机密的项目里,科学家们面临了诸多全球性挑战,他们不分昼夜地投入研究。在那些顶尖的西方科学家中,一位身着旗袍的东方女性格外引人注目。
早在原子弹问世前,她就独自解决了一个困扰西方科学家的关键技术难题,这一成就让整个西方科学界为之震撼。吴健雄是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的妻子,她两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还登上了美国邮票,但在中国却很少有人了解她的故事。吴健雄是江苏苏州人,她的名字听起来像个男孩,实际上她是个地道的江南美女,但性格却比很多男性还要坚强。
十八岁时,她以出色的成绩考进了中央大学,一开始读的是数学专业,后来转到了物理系。她的导师施士元教授可不简单,曾在居里夫人身边做过多年研究助手。吴健雄完成大学学业,顺利拿到物理学的本科文凭,随即被浙江大学聘请,成为物理系的助理教师。对知识的渴望就像口渴的人急切寻找水源一样强烈。吴健雄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国内已无法提供更高的发展空间,她不得不选择出国深造。
1936年,吴健雄远赴美国加州大学继续求学,在同期赴美的中国学生中,有她日后的伴侣袁家骝。1940年,吴健雄和袁家骝一起从加州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两人在求学期间互生情愫,经过两年的相恋,终于在1942年步入了婚姻殿堂。袁家骝来头不小,他老爸是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这么一算,吴健雄就成了袁世凯嫡亲的孙媳妇。1944年3月,吴健雄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聘为教授,凭借其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她获邀加入了著名的曼顿计划。二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德国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偷偷开始研究原子弹。如果他们抢先造出来,盟军可就要吃大亏了。
珍珠港事件让美国被迫参战,为了应对局势,曼顿计划迅速启动。当时美国的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研制原子弹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们肩上。为了早日终结战事,迫使日本承担后果,吴健雄废寝忘食地投入科学研究工作中。这位女科学家总爱穿中国旗袍,在曼顿计划那群人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虽然她个子不高,是个东方女子,但没人敢轻视她。
当曼顿计划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原子反应堆常常出现反应中断的怪现象。吴健雄毫不犹豫地投入这项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成功破解了这个难题。正是由于她的贡献,人们尊称她为“原子弹之母”。原子弹问世后,参与研制的科学家们几乎都获得了表彰,唯独吴健雄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以安全为借口,禁止她离开美国本土。那一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时,吴健雄遗憾地未能获奖。
为了追求更多个人发展机会,吴健雄采纳朋友意见选择加入美国籍,但她一直未能重返日思夜想的故土。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找到吴健雄,想请她帮忙验证他们关于宇宙不守恒的理论。吴健雄二话不说,立刻投入工作,不分昼夜地开始研究这个猜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吴健雄成功证实了这项理论,但最终杨振宁和李政道摘得了诺贝尔奖的桂冠,而吴健雄却依然无人问津。美国人对吴健雄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心知肚明,甚至还将她的肖像印制在了邮票上以示纪念。吴健雄59岁时,和丈夫袁家骝一起回到祖国探亲,并受到了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亲自会见。
她趁着回家探亲的时机,几乎掏空了所有存款,毫无保留地公开了自己的研究心血。显然,她从未忘却自己与生俱来的那份血脉传承。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去世,终年85岁。根据她的遗愿,墓碑上留下了八个字:一个始终不改中国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