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量及能量密度
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尤其是处于不同临床分期的肿瘤患者,其对能量、营养的需求也会具有着较大的差异。其实,在我们的印象中,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早期、极早期的患者不会存在能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其实,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营养与代谢的异常是会贯穿肿瘤疾病发生的全程的。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的误解,只是其干扰和影响的程度差异罢了。
由于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引发的对于机体产生的营养风险,必须给予充足的能量补充得以纠正,如此才可以避免导致肿瘤患者的体重下降。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建议,参考健康人群标准及患者体力活动状况等因素制订总体能量需求标准。以25~35 kcal/(kg•d)为起始量,根据体重、肥胖情况、营养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能量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
近年来,极大多数的人们对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均产生了错误的观念,大家都在强调盲目减少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显然,这样的观点缺乏最基本的科学依据。
目前,各种指南推荐的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分析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以“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作为主要参考因素的。对于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提供比例约占总能量供给的40%~65%。根据我国的饮食习惯,其推荐的比例约为50%~65%。对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需结合膳食血糖负荷状况以确定营养摄入,适当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等。这样的饮食结构也是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酚酸、类黄酮、维生素E等物质的有效补充过程,他们也可以减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促进机体健康。饮食中的添加糖最好可以进行适当的限制,避免和减少营养不均衡,导致肥胖、超重风险的发生。
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组成的主要成分,也是维持细胞、组织和机体功能的物质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增强患者肌肉组织的合成、代谢。肿瘤康复期患者的膳食蛋白质功能比为10%~35%,其总量不应低于0.8 g/(kg•d)。常规性的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达到1.0~1.5g/(kg•d)。
对于老年人、肿瘤稳定、合并全身性炎症、合伴肌肉衰减症的患者,蛋白质的需求量需要达到1.2~1.5g/(kg•d),肾功能正常的时候可以达到2.0g/(kg•d),肾功能不全者则需要限制在1.0g/(kg•d)以内,此时需要强调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量的50%以上。对于蛋白质的供给,鼓励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低饱和脂肪的食物,如鱼类、瘦肉、去皮禽类、鸡蛋、脱脂或低脂乳制品、坚果和豆类等。
脂肪
目前推荐的脂肪供能比为20%~35%。适当提高膳食中脂肪供能比例,可以促进脂肪氧化,有助于改善血糖、降低感染风险,并可能具有一定抗肿瘤效应。脂肪摄入量可以从0.7g/(kg•d)开始,逐渐提高至1.9g/(kg•d),同时适当补充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鱼油。适当提高摄入脂肪的供能比例对肿瘤患者有益,但是,这也受到不同病种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高脂类饮食会增加乳腺癌的死亡率。
不同的脂肪酸类型也会影响临床诊疗的效果,n-3脂肪酸可下调前列腺素E2,减少炎症反应,减少免疫抑制,并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与之同时,还会减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人群全因死亡率。对于体重下降且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在增加膳食能量密度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膳食脂肪供能比,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限制饱和脂肪摄入,增加深海鱼类等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