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午后。
刚刚中举的李商隐受邀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家中做客。
意气风发的拔尖儿后生,总是格外得长辈青睐,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缘分使然,他邂逅了王茂元青春貌美的小女儿。
宴席间推杯换盏,人声鼎沸,庭院中却是佳人静坐,书香满溢。
从酒桌上逃出来透气的李商隐,恰巧撞见了这一幕,眼波流转间,那一低头的娇羞,击中了他的心脏。
爱情如夏日的暴雨一般将他从头淋到尾。
王氏貌美、沉静,更难得的是她虽为女子却饱读诗书,两人时常一起吟诗作对,彼此引为知己。
春风犹自疑联句,雪絮相和飞不休。
两人之间隐晦的爱意,在一次又一次联句游戏中,被诉说到了极致。
终于在一年之后,也就是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李商隐如愿抱得美人归,与心上人共结连理。
应付完前来贺喜的宾客,李商隐走进洞房,看见王氏安静坐在床边,不知已等了多久。
怜爱与欣喜一起涌上心头,他轻轻走到妻子身旁坐下,为她掀起盖头。
是的,从此后,她便是他的结发妻。
王氏脸红得像要滴出血来,轻轻抬眼看他,一双秋水般的眸子,湿漉漉地盛满温情。
李商隐打趣她:
“怎的脸这样红?”
王氏嗔他一眼,只道:
“暑热难耐,故而面上绯红,并无他意。”
李商隐会心一笑,也不戳破,大步走到窗前,将窗户打开,一阵清风吹来。
“如此便好。”
王氏也走到窗前,与李商隐并肩而立,向外望去。
庭院有湖,湖中莲花盛开,荷风送香,花叶相衬,自有风流模样。
当真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此情此景,此时无声,却胜千言万语。
李商隐看着新婚妻子恬静的面容,只觉岁月静好,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他知道王氏喜爱诗书,略一沉吟,便道出一首诗来: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首诗,表面是写给荷花,其实一字一句,都是他对妻子的肺腑之言。
世人常说,爱一个人,第一感觉便是自卑。
所以他说:
世间之人总认为花与叶的地位是不对等的,相比起花儿开得恣意,绿叶则只是陪衬。
花儿可以被栽入金盆中供人观赏,绿叶却零落成泥,化为尘土。
就好比我与你一样。
我的前途未明,你却是金尊玉贵,倾城无双。
不过嘛,你看湖上荷花,花叶相映,红绿相间,多一分则艳,少一分则淡。
卷舒开合间恰似你我,如胶似漆,天生一对。
夜风吹过,就如一双温柔手,叶拂过花,我拂过你。
只愿花与叶长长久久相依,倘若哪天时不我与,花落叶衰,无论谁失去谁,都将是一场刻骨铭心的伤痛。
少年夫妻,新婚燕尔,柔情蜜意自不必说,他们的心与身,灵与肉都为彼此而存在。
所谓爱情的魅力,兴许就是如此。
二人婚后也过了一段十分快活的日子,没有家族隔阂,没有政治党争,这六年美好回忆,成了日后两人分隔两地时,缓解相思的药。
六年后,李商隐复出任职,夫妻俩开始了分居生活。
他还是喜欢为她写诗,一首又一首,藏着绵延不绝的思念,飘向长安。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此生真远客,几别即衰翁。
如何为相忆,枕冷被仍香。
......
最后他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与你在一起时,生命中都是夏天;与你分别后,只剩寂寥的秋。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王氏病逝于长安。
她没能等到他的归期,他还在期盼着共剪西窗烛。
此后李商隐没有续弦,因为仕途的不如意和对亡妻的思念,他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又是一个凄清的秋,李商隐独游曲江,想起新婚那夜,自己写给妻子的诗,不由悲从中来,写下一首《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此时的他终于明白,当爱发生的时候,悲伤的种子也就埋下了。
荷叶初生时,春尽夏来,春恨已生;荷叶枯萎时,夏尽秋来,夏恨又生。
只要我在,对你的情意便在,多少幽愁暗恨,化为浪打浪拍的江水声,奔流而去。
黄永玉先生曾在书中写道:
任何一种环境或者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爱上了他。
那个初见的午后,不知李商隐的可曾想到二人宿命般的结合,和恰如一场悲剧般的分离。
爱一个人,便恨时光太短,不够缠绵厮磨;
爱一个人,便恨时光太长,教人独立深秋。
大中末年(公元858年),也就是王氏离世的七年后,李商隐病逝于郑州。
他幼年苦读,一生困顿,在政治漩涡中备受排挤,王氏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一点甜。
她爱他,理解他,支持他,站在他身后,无论身处怎样的黑暗,她便是他的灯塔。
一支荷、一场雨、一首诗,爱就在这些具体的意向中疯狂生长,为寒冷的人生提供燃料。
我想,这便是相爱的意义。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