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在以芬太尼为由先后两次对华加征合计20%关税的基础上,又对华加征34%的所谓“对等关税”,并进一步加征50%关税,即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征收104%的关税,最新动态则是美对华关税已达125%。
在此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迎来剧烈震荡。不过,酒类行业却成为避风港之一。数据显示,4月7日至9日这三天,在A股285个细分行业中,中位数跌幅超过9%,而白酒指数仅下跌了1.58%,是最抗跌的板块之一。在白酒行业20家上市公司中,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今世缘、舍得酒业等7家企业还实现了逆市上涨。为何白酒能成为避风港?这背后自然有出口占比低的因素,却又远不止如此。概况来说,至少有三点原因。
其一,白酒的出口占比很少。本来这几年,名酒都在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例如,在五粮液“12.18”大会上,公司提出将“国际市场”列为2025年重点目标;在2024汾酒全球经销商大会上,汾酒明确“打造汾酒为全球有影响力的酒类品牌”为汾酒复兴纲领第二阶段目标。但国际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据中酒协此前的报告,从商品供给角度分析,去年前三季国产酒约占98%的消费量,进口酒约占2%消费量;销售额方面,国产酒约占97%,进口酒约占3%。另据有关数据,2024年中国白酒出口额约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仅占白酒行业销售收入约1%。
从名酒企业的出口看,去年茅台来自国外的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为51.89亿元,同比增长19.27%,高于国内增速,但从占比看,也仅占茅台酒类收入的3.04%。其他酒企占比更少,例如2023年度泸州老窖的境外收入1.77亿元,占比仅0.59%。而且,在这不多的占比里,不仅只有美国市场,因此,美国市场对中国白酒企业整体业绩影响微乎其微。
其二,在资本市场动荡下,白酒板块因其现金流稳定、分红率高等特点成为资金避风港,受到外资的青睐。
4月9日下午,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召开,参会领导人强调,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要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加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创造需求。
在征收高额关税的背景下,预计国内刺激内需的政策会继续加码,资金面持续转松,利率有望较大幅度下行。而名酒的高股息特征自然更具吸引力。按照4月9日的收盘价,茅台最近12个月的股息率为3.55%,五粮液5.48%、洋河甚至达到9.25%,具体如下:
证券名称
股息率_近12个月 [单位]%
贵州茅台
3.55
五粮液
5.48
山西汾酒
3.07
泸州老窖
5.13
洋河股份
9.25
古井贡酒
3.08
今世缘
1.80
迎驾贡酒
2.44
水井坊
1.95
舍得酒业
3.59
口子窖
4.22
老白干酒
2.51
酒鬼酒
2.22
顺鑫农业
--
金徽酒
2.00
金种子酒
--
伊力特
2.63
岩石股份
--
天佑德酒
1.84
皇台酒业
--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4月9日)
其三,白酒上市公司多数是国有企业。例如,茅台实控人是贵州国资委、五粮液实控人是宜宾国资委、泸州老窖实控人是泸州国资委,古井贡酒作为徽酒扛把子,实控人是亳州市国资委。

众所周知,特朗普关税导致全球风险资产剧烈波动,从中央到地方,A股迎来史上最强“稳市组合拳”,其中包括国资委以及地方国资也纷纷表态将维护市场稳定。
根据贵州茅台公告,截至2025年4月7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131.59万股,金额19.5亿元,公司将按照回购金额上限,尽快完成剩余约40.5亿元的回购及股份注销程序。公司已着手起草新一轮回购股份方案,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着手起草增持方案。
4月8日,泸州老窖就其控股股东泸州老窖集团增持计划进展情况向记者表示,泸州老窖集团增持工作正在推进实施。在此前的3月14日,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以增持专项贷款和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泸州老窖集团增持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不超过3亿元。
4月9日,五粮液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五粮液集团公司计划自本公告之日起 6 个月内增持公司股票,拟增持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
白酒的“避风港”属性,本质是内需韧性、资本逻辑与产业护城河共同编织的安全网。在全球化震荡与贸易摩擦升级的当下,未来这一逻辑仍将持续强化。
业绩好的几个还可以,差的那几个跌成阿猫阿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