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七月初三日,北京紫禁城东侧的文华门前哭声震天,跪倒在地的大批文武官员正在使用杀伤力极大的上谏方式:哭门。这些人之中有包括勋贵代表的魏国公徐俌、文官代表的礼部尚书姚夔、言官代表的礼科左给事中魏元、河南监察御史康永韶等近百人。
从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到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历经六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大臣们终于等来了当朝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回复:慈懿皇太后可以与先帝英宗睿皇帝合葬裕陵。
时文武群臣既上奏,复跪伏文华门前以待,必从而后已。上悉览其奏,复恳请于皇太后。自巳至申,稍见从。遂出数奏,同词批答云: “卿等所言皆合朕意,合葬之礼蒙允行矣。” 于是文武群臣皆呼万岁而退。—《明宪宗实录卷五十六》
这里的慈懿皇太后,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孝庄睿皇后钱氏。身为明英宗的原配皇后,为何在她死后连是否合葬这种基本礼仪,还要靠着近百名大臣以近乎逼宫的方式才得以实现呢?
第一位经大明门中门入宫的皇后钱氏,南直隶淮安府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人,生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金吾右卫带俸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当年钱贵的祖父钱整跟着燕王朱棣造反,一刀一枪为子孙挣下了这份世袭的前程。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正月十七日,仁宗昭皇帝皇后,当朝皇帝朱祁镇的祖母:太皇太后张氏下旨,要求礼部对全国官员庶民之家的适龄女子进行海选,务必要选出一位“容貌端洁,性资纯美,言动恭和,咸中礼度”的皇后。
经过一年多的海选,外加张太皇太后的亲自面试,钱氏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钦点为未来的皇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五月初三日,朝廷命英国公张辅为正使,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为副使,持节行纳采问名礼。随后皇帝的老丈人钱贵给出了女儿的履历:
于是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臣钱贵奏曰: “臣贵伏承嘉命。正使太师、英国公张辅等重宣制诏,问臣名族。臣女,臣夫妇所生。先臣昭勇将军、金吾右卫指挥使万一之玄孙。先臣昭勇将军、金吾右卫指挥使整之曾孙。先臣昭勇将军、金吾右卫指挥使通之孙。先臣明威将军、燕山前卫指挥佥事包谅之外孙。臣女今年十六,谨具奏闻。”—《明英宗实录卷九十二》
钱皇后剧照
这里解释两点。第一在钱氏被确定为皇后之后,钱贵的官职就升为了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从一品)。第二问名之时点明钱氏的外祖父是燕山前卫指挥佥事包谅,则其母应为包氏。但是据《宪宗实录》记载,成化八年(1472年)的时候,钱贵之孙钱雄请求加封其祖母陈氏为太夫人之时,明确记载陈氏为钱氏的生母。
钱氏身为太皇太后精挑细选的皇后人选,不应该是个庶女啊。由于史料匮乏,笔者目前没能对这个疑问找到合理的解释。日后明宪宗和明武宗两任大明皇帝派使臣去问名,他们老岳父都没有提到女儿的外公是谁。
五月十九日,承天门(今天安门)外无数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东西肃然而立,看着由内官、内使护卫着的皇后彩舆由大明门中门缓缓入内。这是大明王朝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皇后的彩舆经过大明门、承天门、午门、奉天门再到达皇后宫中。此前太祖马皇后、建文君马皇后、太宗徐皇后、仁宗张皇后、宣宗胡皇后,都是和他们夫君登基之前便已成婚,故而钱氏是第一个经大明门入宫的皇后。大明门是故宫皇城的南门,也是国门的象征。
司礼监官拥导皇后卤簿、册宝、彩舆行,宫人乘轿,内官、内使卫护,从大明门中门入。文武百官俱朝服于承天门外,东西向立班迎。—《明英宗实录卷九十二》
钱皇后剧照
一切不幸的起源:土木堡之变从史书记载来看,朱祁镇和钱皇后的感情相当不错。然而帝后二人婚后三年,皇后的肚子始终没有动静。相比较于感情,自然是子嗣更为重要一点。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和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周氏分别为皇帝生下长女重庆公主和长子朱见深。此后皇次女嘉善公主、皇次子朱见潾接连降生,然而生母均非钱皇后。
当年正是因为朱祁镇被册立为皇太子,让他老爹宣宗下定决心废黜原配胡皇后,将皇太子生母孙贵妃册立为皇后。现在同样是皇后无子,朱祁镇却并没有将朱见深册立为皇太子,也没有废黜钱氏提拔周氏的念头。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五日,朱祁镇雄赳赳气昂昂地辞别钱皇后,御驾亲征前来犯境的瓦剌人去了。钱氏在宫中等了一个月,却等来朝廷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本人被瓦剌人抓了俘虏的晴天霹雳。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然而这还不算完,英宗此前利用太监王振打压文官,现在一旦落难,自然要受到反噬。八月二十三日,文官们在朝堂上公然逼宫,甚至还当庭打死了所谓的王振党羽: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目的就是要让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取代朱祁镇成为新皇帝。
迫于压力,英宗生母孙太后不得不同意让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而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到了十月份,新天子在领导于谦、石亨等文武重臣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威望达到顶点,此时已经没有人再怀念那位丧权辱国的太上皇帝。
当年十二月,朱祁钰尊嫡母孙太后为上圣皇太后,生母宣庙贤妃为皇太后,封郕王妃汪氏为皇后。此时钱氏身为太上皇帝的皇后,身份就很尴尬了,为此她不得不迁出坤宁宫,搬去两位太后所居住的仁寿宫。
勉遵辞让之旨,迁皇后居仁寿宫,以俟大兄銮舆之复。—《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
钱皇后与朱祁镇剧照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瓦剌留学生朱祁镇终于被接回了京师。按照弟弟朱祁钰此前的说法,他老人家应该住进仁寿宫和钱氏团聚,然后陪伴两位太后度过余生。但是羽翼渐丰的景泰帝显然不想在宫中再看到这位大哥,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个新住处:紫禁城外的南宫,他们父皇宣宗做皇太孙之时的府邸。等身心俱疲的太上皇帝进入南宫见到钱氏之后,震惊地发现原本端庄美丽的皇后,竟然变成了一个瞎眼瘸腿的半老婆子。
英宗北狩,倾中宫赀佐迎驾。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明史卷一·列传第一》
皇太子之争:白莲花反击战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趁着景泰帝病重,石亨、徐有贞等野心家在孙太后的默许之下,打开南宫放出太上皇帝,发动了一场“夺门之变”。政变过后,景泰帝被废为郕王,不久后莫名死去,江山又回到了朱祁镇的手中。
朱祁镇将景泰八年改为天顺元年,复封此前被降封沂王的朱见深为皇太子。在太上皇帝蛰居南宫的这几年,朱见深一直由孙太后照顾抚养。而他的生母周贵妃则在南宫中又为朱祁镇生下一子:崇王朱见泽,说明二人的感情相当不错。因此这次朱见深复封太子之后,周贵妃得陇望蜀,觊觎起了皇后宝座。
上复辟,太监蒋冕白于皇太后,谓后无子,周贵妃有子,请立周贵妃为后。上怒,立斥之。—《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
周贵妃剧照
虽然英宗这次拒绝了周贵妃的非份之请,但皇太子毕竟是她的儿子,钱皇后不得不替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当年她为皇帝哭瞎了眼睛,谁都夸她是一位贤后。但钱氏此前毕竟执掌中宫多年,又怎么可能是一朵不谙世事的白莲花呢?为了自身的地位,她必须做出反击。
从当时的后宫形势来看,周贵妃母凭子贵,气焰十分嚣张。而当年本就靠着儿子上位的孙太后,显然也站在周贵妃一边。但是钱氏心里清楚,自己这位夫君靠着政变重新登基,本就名不正言不顺,自己贤名在外,他是不会轻易来废黜自己的。不过为了确保万一,钱氏又悄悄埋下一条暗线,收养了皇次子德王朱见潾。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九月,能够压制钱皇后的孙太后去世,机会来了。钱氏知道朝臣们同情当年无罪被废的胡皇后,所以她率先提出为胡氏恢复皇后的身份,并最终为她争取到一个“从帝谥”的谥号:“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 “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钱皇后与孙太后剧照
周贵妃一直都以孙太后为榜样,现在钱皇后就是要给她下马威,告诉她世道变了。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八月,16岁的朱见潾正式出居诸王府,而英宗居然让文武百官赴府朝见。亲王出府搞出这么大阵仗,在大明朝近百年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在听到德王出府的消息后,朱祁镇的亲叔父襄王朱瞻墡特地派人送来厚礼。英宗在回信的时候居然称“此亦常典”,难道欺负襄王没有出过府吗?
种种迹象表明,朱祁镇抬高德王的待遇,就是在为下一步废太子做准备。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病重的英宗在文华殿召见内阁首辅李贤,双方之间有一段差点改写明朝历史的对话:
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 “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 “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 “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谢,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
文官集团在紧要关头坚决站在朱见深一边,让朱祁镇有所忌惮,这场换太子的闹剧才最终没有成功。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间东宫于帝者”的人是谁呢?朱见深如果被废,伦序自然应该德王朱见潾进封太子。这个幕后黑手是谁,不言而喻了吧?不过此事既然宣告失败,意味着钱皇后必然在英宗驾崩后,承受来自于太子和周贵妃的怒火。
故宫文华殿
结语: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在临终之前,他向太子口授遗诏,里面有几条核心内容事关皇后和德王。其一,皇后名位已定,不可更改。其二,给德王一块“善地”作为封国。其三,众妃无须殉葬。其四,皇后死后要与自己合葬。
朱祁镇很清楚,太子继位后,钱氏绝没有好果子吃。所以他在临终前为朱见深划了几条红线,希望能够最后保护一下钱氏。果然太子登基后,周贵妃就为了皇太后的名分和朝臣们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文官集团以大义为先,当年固然支持太子,现在则必须为钱氏争取名分。最终钱氏被尊为慈懿皇太后,周氏仅仅是皇太后。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慈懿皇太后崩,享年43岁。而宪宗却突然在两天后提出要为慈懿皇太后陵寝选地,这分明就是不想让钱氏与英宗合葬。此言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文官们指出当年吕后“得罪于宗社”,仍然和汉高祖合葬长陵。北宋章献刘太后虽无子,仍与宋真宗同祭太庙。现在慈懿皇太后作配先帝二十余年,且先帝遗诏说得明白,希望陛下收回成命。
然而宪宗母子始终不愿让钱氏与英宗合葬,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文武群臣“哭门”那一幕。七月十九日,朝廷堂为大行皇太后上尊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初四日,孝庄睿皇后梓宫祔葬于裕陵。九月十五日,孝庄睿皇后神主祔享于太庙。
钱氏的故事结束了,但又没有完全结束。多年以后,当她的死对头周氏去世之时,还有一场更大的风波要发生,我们放在后一篇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