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翼皇太后吴氏:大明第一位皇妃出身的皇太后,为何会晚景凄凉?

楼哥聊影视 2023-01-15 20:57:36

前言: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二日,已经病入膏肓的当朝皇帝朱瞻基,派人请皇太后张氏来病榻之前,他有重大的秘密要透露。张太后很纳闷,皇后、太子都已经齐聚一堂,还有什么事情比立遗诏更重要?

看着奄奄一息的皇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张太后不禁悲从中来。然而朱瞻基挣扎起身告诉母亲,你还有一个孙儿养在宫外的宦官陈符家,今年已经七岁了。儿子大限将至,请母后恕罪,派人将他和母亲一起带进宫来相见。

年七岁而上疾革,语太后: “更一哥哥陈符家,急呼来。”太后遂取其母子入宫,帝抱持哭。—《罪惟录列传卷之二》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剧照

这位小皇子,就是挽救了大明江山的景泰帝朱祁钰。而他的生母,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吴太后。传说这位吴氏原本是汉王府中的宫人,因为被御驾亲征的朱瞻基偶一眼看中,随即珠胎暗结生下一位皇子。朱瞻基生怕母后怪罪,便一直将她们母子养在宫外,直到临终之前才给了她们一个名分。

那么这个传说可信度有多高呢?吴氏究竟是何出身?在景泰帝离奇去世之后,吴氏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汉王府宫人?抱歉真不是

吴氏,生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五月十六日,直隶丹徒人。对于她在明宣宗朱瞻基后宫时候的经历,无论是《明史》、《明实录》中的记载都十分简单,我们来看一看:

吴太后,景帝母也,丹徒人。宣宗为太子时,选入宫。宣德三年封贤妃。—《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朱瞻基剧照

不过《明史》的记载,是有问题的。朱瞻基做太子的时候,是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如果吴氏是这个时间被选入太子东宫,那她已经28岁,无论如何不可能是一个未嫁女。建国后吴氏的墓志铭出土,其中写到她“选召掖庭”的时间是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八月,时年16岁。除了墓志铭以外,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十一月,时任皇太子朱高炽嫡长子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成为钦定的大明王朝第二顺位继承人。当时的朱瞻基年仅13岁,尚未到成婚的年龄,但是皇祖父朱棣选一些“生而婉静”的女子服侍太孙,逻辑上是成立的。换句话说,《明史》应该只是笔误,如果改为“宣宗为太孙时选入宫”,就非常严谨准确了。至于说吴氏是汉王府宫人的说法,同样来自于《罪惟录》:

贤妃吴太后,代宗生母也,都督彦名女。初为汉王宫人。汉王以叛诛,宣宗赦其罪,顾不敢携入宫。养宦官陈符家,赐宫女数辈奉之。寔生景皇帝,中外未之知也。—《罪惟录列传卷之二》

吴氏剧照

如果吴氏是汉王府宫人,那她和宣宗邂逅的时间就是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二十四日到九月初六日这段时间,时年30岁。据大才子祝枝山在其所著的《野记》之中,曾经对宣宗的个人爱好进行过八卦,认为他酷爱幼齿。虽然祝大才子经常胡说八道,但他这段内容可能还真有所出处,因为大明的藩属国朝鲜,也在其官方史书中记载宣宗多次派人前来索要“十岁处女”。此外从宣宗流传下来的诗词书画来看,这位皇帝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

因此综合种种因素,朱瞻基要对俘虏队伍中蓬头垢面的大龄熟女吴氏一见钟情,可能性非常低。吴氏出身于汉王府的可能性,接近于零。而且据笔者的分析,吴氏貌美如花的概率并不高。《明功臣袭封底簿》中记载了吴氏入宫的缘由:

吴安,原籍直隶,镇江府丹徒县人,父吴彦名。永乐十年八月,内为礼仪事,将女吴氏进赴内府,钦家给赏。—《明功臣袭封底簿》

吴氏入宫,是为了“礼仪事”,而且她的大哥吴忠因此封了一个锦衣卫百户的虚职,这明显是女官的待遇。至于她之所以能在32岁高龄的时候生下朱祁钰,恐怕是当时张太后看中她母亲特别能生的特点(四子四女),这才让这位入宫多年的女官将宣宗推倒,结果真的有了个儿子。至于吴氏本人,则在宣德三年(公元1429年)生下皇子后,被册封为贤妃。

吴贤妃剧照

以上仅出于笔者推测,因为确实很难解释吴氏入宫十多年,为何会在30多岁的时候突然被宣宗看中。当然现在还有一种说法,称朱祁钰的生母叫吕秒秀。因为在生产时难产,被御医以剖腹产强行取出皇子,造成生母惨死。宣宗每次看到这个儿子,就会想起他的母亲,故而将他寄养在宫外,又为他找了一位继母,即吴氏。这个说法靠不靠谱,各位看官见仁见智吧。

大明朝第一次两宫并立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当时包括惠妃何氏在内的十位妃嫔殉葬,但生有皇子的吴贤妃不在其列。当年二月,朱祁钰被封为郕王。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郕王成年后前往封国就藩,吴贤妃就此终老于宫中。

然而发生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的“土木堡之变”,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当时御驾亲征的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郕王朱祁钰先是奉旨监国,随即又尊兄长为太上皇帝,自己于当年九月初六日登基称帝。当年十月,朱祁钰任用于谦、石亨等文武重臣,在北京保卫战中一举击败瓦剌人,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此时声望已经达到顶点的朱祁钰,要为自己的生母和原配争取应得的权益。要知道在做了三个月皇帝之后,吴氏还只是宣庙贤妃,他的原配汪氏的名分还是郕王妃。景泰帝找到四朝元老、礼部尚书胡濙,要求尊生母为皇太后,册原配为皇后。除了同意,胡濙还能说什么呢?

先是帝御奉天门,谓礼部尚书胡濙等曰: “朕嗣承大统,义当尊亲。其尊圣母皇太后为上圣皇太后,朕生母为皇太后。奉迁皇后居仁寿宫,册朕妃汪氏为皇后,皇太子母周氏为贵妃。宝册仪注,尔其详定以闻。”至是,濙等工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

这里略作解释,文中的“圣母皇太后”,即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也就是景泰帝朱祁钰的嫡母。为了让两宫太后有所区别,孙氏的尊号前面加了“上圣”二字。文中的“皇后”,指英宗原配钱皇后。在郕王妃汪氏被册立为皇后之后,钱皇后就要从坤宁宫中迁出,住到太后所在的仁寿宫之中。文中的“皇太子母”,是英宗庶长子朱见深是生母周氏,并非朱祁钰的妃子。而吴氏也就此成为大明王朝第一位以皇妃身份出身的皇太后。

吴太后剧照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朱祁钰将侄子朱见深降封为沂王,立自己亲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当时虽然两宫太后并立,但是皇帝亲妈吴太后显然风头正盛。因为上圣皇太后孙氏不得不搬出仁寿宫,迁往清宁宫专心照顾亲孙子朱见深。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蛰居南宫多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在野心家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支持,以及上圣皇太后孙氏的默许下,发动了一场“夺门之变”,将皇位重新夺了回来。

朱祁镇复辟之后立即改元,将景泰八年改为天顺元年,随即对支持景泰帝的大臣展开了疯狂的清洗,当年北京保卫战的英雄于谦因此被冤杀。二月初一日,朱祁钰被孙太后下旨废去皇帝身份,仍为郕王。二月初三日是孙太后生日,而此时的吴氏仍然是太后,不知道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出席老对头的生日宴会,因为这明摆着是英宗母子对她的羞辱。二月初六日,吴氏被废去皇太后的尊号,仍称为宣庙贤妃。

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十二月十六日,吴氏去世,享年65岁。朱祁镇仅辍视朝一日,赐了两个字的谥号“荣思”。日后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敬妃刘氏去世,英宗不但辍朝五日,还赐了四个字的谥号“贞顺懿恭”。吴氏的墓志铭中说她“安享富贵,寿考令终。生荣死哀,无遗憾焉”,真是这样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二月初九日,荣思贤妃吴氏被安葬于金山,未知是否在其子朱祁钰和其孙朱见济墓园的边上。

朱祁钰景泰陵

吴家外戚

吴氏入宫之后,其长兄吴忠受封锦衣卫百户,死后由其弟吴安袭职百户。吴氏被尊为皇太后之后,朱祁钰追封其外祖父吴彦名为昭勇将军、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指挥使。升其舅父吴安为锦衣卫指挥使、吴诚为锦衣卫正千户。

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八月,吴安升任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七月进封安平伯,岁禄八百石。随着吴太后的倒台,吴安自然也要跟着倒霉。吴氏革去皇太后尊号的同时,吴安也革去爵位降为府军前卫指挥佥事。

不过可能是考虑到景泰帝清算太狠,英宗在当年三月将吴安升为府军前卫指挥使。好在此后吴安并未受到苛待,一直平安活到了明宪宗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才寿终正寝。

甲午,赐故锦衣卫带俸指挥使吴安祭。安,宣庙荣思贤妃弟也,景泰中封安平伯。天顺初辞爵,命世袭指挥使,至是卒。其子玉言: “贤妃诞育景皇帝,乞赐其父葬祭。”诏止与祭一坛。—《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二十三》

结语:吴贤妃的一生,总体来说是一个悲剧。她在16岁的花季年华入宫,但却在30岁以后才得到皇帝的临幸。年近四旬的时候丈夫去世,守着7岁的儿子在宫中苦熬岁月。后宫之中先是有太皇太后,再是皇帝的生母孙太后一家独尊,她这个宣庙贤妃就是一个小透明。

朱瞻基与吴氏剧照

不曾想在53岁的年龄儿子突然坐上皇位,而自己也成了皇太后。然而这样快乐的日子只过了七年,就在60岁的时候白发人送黑人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同时也从皇太后重新变成了宣庙贤妃。在宫中孤独地度过了五年时间后,终于凄凉离世。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当年被废黜的皇太子、如今的皇帝朱见深为叔父朱祁钰恢复了皇帝身份,给了他一个“恭仁康定景皇帝”的谥号。然而吴氏这位当年的皇太后,似乎被人彻底遗忘在了角落之中。直到明末天下大乱之时,南明弘光朝廷在为朱祁钰上“代宗”庙号之时,才顺手恢复了吴氏皇太后的身份,将她追尊为: “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简称孝翼皇太后。

关于吴氏是否被养在宫外,最后再提供一条不在场证据。据孝宗朝内阁大学士所著的《荣善夫人墓志》透露,这位荣善夫人项氏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入宫,服侍的对象就是贤妃吴氏。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