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多次被电影《峰爆》破防?原来,铁道兵传递的精神从未远去

职路施语 2021-10-02 08:27:14

一直感觉“威武”、“壮哉”、“佩服”这三组词颇具炫耀之意,但近日看完热播电影《峰爆》才真切体会到用这些来形容影片中的铁道兵,属实不为过。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该影片由导演李骏执导,朱一龙、黄志忠、陈数、焦俊艳领衔主演,以地质灾害突袭县城,为挽救16万民众,需决定是否炸毁已经修筑10年,且即将完成的高铁隧道为明线,将铁道兵的职业性质、特点与背后的辛酸,逐一呈现。

同时,又以身为铁建工程师的儿子洪翼舟,因曾是老铁道兵的父亲洪赟兵未能及时挽救母亲,从刚开始的怀有心结到后来的冰释前嫌为暗线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向深入发展。

明暗线交织,向我们深入而又清晰地展示了身为老铁道兵父亲洪赟兵的担当与新时代基建人儿子洪翼舟的坚守。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无论老职业还是新岗位,都能让我们从中看到整个职业生涯的诸多不易,不由从内心生出一种敬佩与感动。

讲真,自己看过许多颇具泪点的电影,自认为对眼泪的“控制指数”还算是比较高的,没想到,这回却被多次破防。

最彻底的一次,便是片中老铁道兵洪赟兵为能帮助儿子洪翼舟攀到炸药填放点,甘为儿子当脚点,舍身坠入悬崖那一幕,生死一刹那还不忘举手敬军礼,这种精神可谓天地动容,难以言表。

正如影片结尾所呈现的那一幕:老兵不si,青山犹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还有,片中丁总决定炸毁高铁隧道前的那段动员,基建员工面对隧道被炸却又无能为力的不甘,男主角洪翼舟与女朋友卢小靳在“别离”前的表白等等,可以说,每一处情节的展现,都轻易地攻陷了自己的泪腺。

流泪之余,抬头深思。影片能如此感人,直入心底。除了有导演对故事情节的精心编排与打磨,演员对角色的准确定位与塑造之外,还有一个最具决定意义的感人“背书”:中国铁道兵。

这是一个兵种,一种职业,更可以说是一个感动符号,一种传承精神。

百度百科给出这样的数据: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到1983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铁道兵在战争条件下,共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在和平建设时期,共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公里,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

《峰爆》当年的铁道兵有多牛?可以说,共和国一半的铁路,都是他们修建的。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一直是他们能力与担当的恰当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像现在我们熟悉的铁路江西鹰潭铁路,一座穿越了武夷山、戴云山,并且沿着三大河流,一条长达697公里的铁路,均是当年的铁道兵,一公里一公里亲手铺设。

但奉献往往与牺牲并存。据统计,铁道兵在35年艰苦卓绝的工作中,有8000多名官兵为铁路建设献出了生命,包括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1136人,援越抗美战争中牺牲的392人。

随着1982年的大裁军,铁道兵也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全员划归铁道部,成立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简称“中铁建”)。

但职业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内在精神的消失。相反,新生的中铁建始终传承铁道兵精神,在新时代的舞台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的4种宝贵精神,始终为众人所推崇与感动。

一、 大爱,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有句话,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儿,而铁道兵就是善做大事儿的职业。无论发生什么,在他们面前永远都是“灾难面前,生命至上”。这也正是“中国式救援”的真谛。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灾难突发的那一刻,老铁道兵洪赟兵首先护住的是跟前的卢小靳,然后出于职业的本能,抄起一把铁锹,直奔灾难现场,哪有危险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呼救,出现在哪里。尤其是在儿子攀向爆破点遇到困难时,毅然决然地做“垫脚石”,将生的希望寄托给儿子,而自己却被si亡所吞噬。

而做为铁道兵传人的新时代基建人,在16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高铁隧道保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尽管过程很纠结,乃至很痛苦,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哪怕10年的艰辛与汗水付诸东流。

最可爱的人,之所以可爱,源于他们心中本身就怀着一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大爱,而铁道兵做为最可爱的人当中的一员,尽管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做为传承者的新时代基建人,依然将这种大爱在默默地传递,感染并影响着众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二、 笃定,选定远方便风雨兼程

“爸,当时母亲病了,需要你的时候,电话为何不接,你在哪?”,“我当时工作忙,在救人。”溶洞内儿子洪翼舟与父亲洪赟兵激烈对话,饱含真情,令人动容。

“我们的前身铁道兵,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军队。今天的我们依然是一支能打仗、敢牺牲的队伍,隧道毁了,我们就再把它挖通,大不了再来它个10年。”片中丁总炸毁高铁隧道前的作业动员,字字千钧,掷地有声。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明知选择了这一行,就意味着付出远远大于收获,做得完全是赔本的“买卖”,干得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业,是他们脑子有问题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是因为他们更懂得,从事这一行业的价值,并不是用金钱多与少、利益大与小来衡量的,而是能为他人谋多大的幸福,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快乐,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多少意义,在他们眼里,这才是工作的终极目的。

由此,他们才会在舍己与救人、付出与收获、名利与寂寞等等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笃定前行,不舍昼夜。

“铁道修建上的前仆后继,十年隧道默默无闻的坚守付出,悬崖峭壁感人至深的无私奉献……”影片当中所呈现的一幕幕感人至深场景,正是老铁道兵投身祖国建设、新基建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铁道兵精神在父子间传承,也在新时代铁建人身上流淌。这一精神如同灯塔,指引着一代代后来者,心无旁骛,奋力前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三、 克难,做到办法总比困难多

有句老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点在铁道兵体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铁道兵就是为攻坚克难而生的,他们会搭桥,会挖洞,会开路,甚至会种庄稼,当然也会打仗。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想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1300公里的铁路线,在某军的反复空袭破坏下,虽是千疮百孔,但铁道兵依然做到随炸随修,随修随通,建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做到这些,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的是满脑子智慧。

影片当中,新时代基建人代表、男主角洪翼舟,做为铁建工程师,面对工程作业当中诸多困难,先后采取了无人机导航,悬崖飙车,徒手攀岩,定向爆破,真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哪怕遭遇为挽救16万民众生命,必须炸毁隧道这种看似已无路可退的“绝路”,洪翼舟依然给出了同时保住群众和隧道这一相对合理的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影片中,丁总那句话说得好:在灾难面前,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而中国祖先流传下来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当他人习惯于将问题的解决寄托于外在力量的时候,我们总是依靠自己,坚持内求,不急不躁,稳中求胜,既刚硬,又韧性。

而中国铁道兵,新时代基建人,正是将每个项目看成一场战斗,定下前进的方向,踩着各种困难直至争取最后胜利。

四、 向上,自带光芒才能照亮别人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志们哪,迈开大步向前走啊。”影片用《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作为片尾曲,简洁的旋律,朴素的曲词,透射出当时铁道兵战天斗地的那种豪情。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一曲直抒胸臆、正能量满满的歌曲,曾鼓舞着诸多冰天雪地和酷暑烈日下的铁道兵战士,使他们用简陋的设备创造了人间奇迹。

每每看到MV歌曲中老铁道兵所呈现出的音容笑貌,自己同样会情不自禁地被他们身上那种以苦为乐、无所畏惧的精神所感染。

如今,歌曲所唱老铁道兵身上的那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样也在和平年代的基建人身上,加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影片中的卢小靳看似胆小,但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她却毫不犹豫地冲进教室救起孩子,并平安地将他们转移到一处相对安全的山洞当中。

当时的她因救援孩子,早已是精疲力竭,但当看到孩子饥寒交迫时,卢小靳立刻强打精神,主动引导孩子唱歌,不断地鼓励孩子不要怕、坚持下去,一定会获得生存的契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由此,不由地想起《流浪地球》的一句话:不论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无论身处何境,自身先光芒万丈,他人才会得之温暖。这或许就是共情所传递的力量!

中国铁道兵,壮哉,中国基建人,威武!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