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长津湖》,没有泪流满面,却记住这3句话,感觉被治愈了

职路施语 2021-10-09 06:38:41

阅读点关注,职场不迷路。

电影《长津湖》正值国庆假日热播,为祖国72华诞献上了一份高价值兼具高颜值的礼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该影片以1950年,中国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为背景,讲述了我志愿军第9兵团下属一支志愿军连队-七连,在极度严酷环境下,无惧寒冷、饥饿与人员装备数倍于我的美军所带来的生死威胁,始终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最终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历史故事。

整个影片虽时长3个小时,但全程看起来,故事结构紧凑、情节感人。片中抗美援朝将士上上下下那种浓浓的保家卫国,舍己为人的爱国主义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始终沉浸在片中那一幕幕的感人瞬间当中,乃至观影过后,还依然留座回味。

离席过后,一直在思考这样一道题: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革命先烈都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的,但即使后来被冻死、饿死,他们也要不辱使命,与敌人血拼到底,直至胜利的最终到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什么样的力量,能支撑他们一路走来,直面生死考验而毫无退缩。

影片当中有3句话,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让自己不由自主地记到了心里,或许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

1.一颗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被吃掉。但从里面啄开,没准儿是只鹰

片子中,面对还未正式加入连队的伍万里,在与连队老兵各种较劲却屡吃暗亏而表现出各种不服气时,身为哥哥的七连长连长伍千里非但没有护着他,却毫无同情地告诉伍万里:“一颗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被吃掉。但从里面啄开,没准儿是只鹰。”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非常直白的语言,却蕴藏着耐人寻味的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从中不要指望别人会帮助自己,自身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影片当中,七连的全体官兵,始终面临着缺衣、少粮,近乎无医疗保障的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无论护送20部电台,还是执行穿插任务,帮助兄弟单位成功脱险,没有一丝抱怨,想到的都是如何立足自身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每次的结果都是顺利完成任务。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歌曲《无悔的选择》开头就有这样一段歌词:苦也不说,累也不说,多少眼泪默默流过......

正是这种视苦难为磨砺自身成长的“破壳”精神,才会让志愿军战士从不将希望寄托于外力,而是立足自身,愈挫愈勇,遇强更强,前面没有路,便杀出一条血路来,自己为自己创造生机。

一时间,曾有人把“佛系”、“躺平”等词汇所体现出的消极处世态度,视为一种生存智慧而倍加推崇,这无异于是在为放弃自我奋斗披上“合理”的外衣。

且不说,自己不准备从内将蛋壳啄开,对外面的啄开之力也是持无所谓的态度。每天躺平,刷刷手机,呼啦两口饭,断绝社交,宅在家里,365天过成了一天的样子。

心甘情愿地躲在壳里,静享属于自己的繁华,但到后来,很可能会因自身总是不能破壳而出,变成一枚无人问津甚至嗤之以鼻的“寡蛋”,臭蛋。

人生,要想成长,就是要善于不断地“破壳”与“突围”。对于片中的志愿军战士而言,迎来的将是胜利与转机,至少能为自己带来生还的希望。

而对于现实当中的自己,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地经历由舒适区,到拉伸区,再到困难,然后再到舒适区,如此往复,才会遇见更广阔的天地,真正拥抱属于自己的平台,演绎自己的精彩。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2.这场仗,我们这辈人不打,下一辈的人就得打

影片中要退伍的七连指导员梅生,蹬了12个小时自行车赶来报到,看着女儿照片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下一代就要打。”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之前,已经回老家的七连连长伍千里也对他的弟弟伍万里讲出了这样的话:“哥都替你把打仗打完了,你就没有仗可打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想起那句话,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志愿军战士之所以能义无反顾,无惧生死地奔赴战场,与人员、武器装备数质量均强于自身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美军作战,就在于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

不想让后人再次遭受战争的涂炭,不想让亲人再次目睹战场上的生离死别,更不想让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再受打压,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得而复失。

然而,时下,还曾有人产生了疑惑并发出了这样的疑惑:多一仗不如少一仗,朝鲜战争非打不可吗?不打这一仗就没有现在的和平生活吗?攻占朝鲜过后,就会进攻中国吗?

这个还用问吗?唇亡齿寒的道理已经在两国、多国之间多次上演。在真实的历史中,朝鲜对美军会在仁川登陆意图,始终没当回事,结果美军在毫无阻力的情况下,成功登陆。

紧接着就是一路向北,打到三八线,直奔鸭绿江,后果不言而喻。

很多时候,利益的攫取与维护,最终都是需要通过武力说话的,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

若认清这一道理,就会选择长痛不如短痛,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现在选择打,就是为了将来少打或者不打,可以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策略。

人若成长,总要学会困难面前的担当与付出,懂得做好利益面前的取舍,有些事情,明明是吃亏、吃大亏,也要去做。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才真正值得。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遇事推三阻四,遇到困难绕道路走,遇到便宜猛往前冲,注定成不了气候。

3.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70年前,身为一连之长的杨根思在赴朝作战前的动员会上,喊出振聋发聩的“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三个不相信”口号。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影片当中更是呈现了这一让人肃然起敬的一幕: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排的兵力坚守小高岭,阻击美军陆战第一师部队。

面对美军多次高强度进攻,杨根思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弹药即将用尽,而杨根思也已负伤,但他仍未放弃他所坚守的阵地。

“人在阵地在!”最终,他引爆了身边仅剩的一个炸药包,选择了与40多位敌人同归于尽。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能有如此“狠”的举动,必定有着过硬的思想在潜在地发挥着作用。

“三个不相信”体现的绝对是那种不服输的劲头。

想起《亮剑》里李云龙也曾说过这样的硬话:“听说板垣师团是日军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听完就让人倍感提气,振奋。

人总要有点儿精气神,无论是誓争高低、绝不认输的“三个不相信精神”还是逢敌必战,遇强更强的“亮剑”精神,都是其突出体现。

有了这种精气神,我们才会视成长中的磨难与挫折为“垫脚石”而非“绊脚石”,才会将前进中的失败,做为赢得胜利的“必修课”而非“选修课”,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结语

《长津湖》,尽管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却是一部人生难得的精神富矿。透过片中力量的比拼,意志的交峰与生死的考验,总能收获一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启示,重新审视当下的自己,更加清晰地懂得如何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更加通透。

@职路施语,20年职场人,20年真心话,为你解析职场真相。

0 阅读: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