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会馆的百年兴衰

康桥微澜 2024-11-24 10:36:51

会馆是近代中国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是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设立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的机构。多建于首都、省会和手工业、商业发达的城市。

中国历史上的会馆,兴起于明朝,鼎盛于清代,衰微于民国。它的兴衰是同科举制度和商业经济的繁盛和没落有着密切关系。明清两朝,北京是京师之地,乃全国政治、商业中心,加之每三年进行一次会试,各地商人、学子、以及在京待命的官员云集,为方便这些人的食宿,明末北京开始大量兴建会馆,这种以接待举子考试为主的会馆,有的就叫做“试馆”。入清以后,会馆有了蓬勃发展,据记载在京师前后设立的会馆有500处以上,清朝末期,科举制度废除,这类会馆的试馆功能丧失。但是,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仍有大批各地的中小官吏及其家属,在京商人,学生,借会馆以居住、集会,这些在京人员为联络乡谊、互相照顾同乡利益,供祭祀乡贤或燕集,“设馆舍以为联络乡谊之地,谓之‘会馆’,或省设一所,或府设一所,或县设一所,大都视各地京官之多寡贫富而建设之”。试馆经过这样的变革,后来就发展成同乡会性质的会馆。与此同时,在国内著名商埠集镇如天津、济南、上海、南京、扬州、汉口、杭州、开封、广州、长沙等地也先后设立了会馆。

无论作为商业议事或是同乡联谊之所,会馆都是以个人的名义集资修建,即便有官员参与,也是以个人名义修建的。各地的会馆都曾风光一时。从现存的建筑看,不少会馆设计都很精致,巍峨壮观,尽显地方商团的实力。无不在建筑风格上凸显出自己的魅力。会馆建筑形式一般与大型住宅相似,甚至有些就是由大型住宅改建而成的。内设有正厅,用于同乡聚会宴饮和行业间议事。还设有祠堂,供奉乡贤或行业的祖师、神祗。有的大会馆亦设有学塾,供同乡子弟入学。清代一些规模较大的会馆,还建于戏楼。为了夸耀本行业的兴盛富裕,会馆多建筑得十分考究,装饰精美,常用繁复雕刻和金彩。

会馆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乡会馆,是为客居外地的同乡提供居住、联络和聚会的场所,同乡中如有贫病或失业不能自存者,均给予周济。有些会馆更设有公共坟场(义地),以待有丧不能运回故里的人柩葬。这类会馆实际上是一种同乡联谊性质的民间自发组织。另一种为行业会馆,它是商业、手工业行会会商和办事的处所。各城镇商埠的建立的会馆,很多都是出于经商活动的需要。这些会馆的设立,往往与当地商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有着很大关系。竹木、茶叶、桐油、生漆、药材、曲酒等各种物资经常是汇集在会馆进行贸易、储存、转运的,会馆事实上形成为一个个物资贸易中心。这类会馆,一般都是按不同行业分别设立,所以也叫“行馆”。行馆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是同行业组成的。另一种也是冠以地名的会馆,但实际却是行馆。因为当时有不少行业的商人和从业人员往往是某一地区的人互相援引而来的,形成行业的地区垄断,因而这些行业的会馆就以这些人的家乡为馆名。

历史上行业会馆还带有商人自治性质。在经商浪潮的挟裹下,大量商民为利益所驱使,抛妻别子,走出家门,周流天下,形成较大规模的商人区域流动。尽管明清政府试图通过“占籍”制度来加强对流寓商人的管理,但仍不能使寄籍客地的商人从心理和行为上融入当地市民社会的文化氛围。为此,会馆作为官府与商人之间的中介社会管理组织便登上了历史舞台。会馆对内作为官府特许的准官方组织,代替官府加强对本帮商人市场行为的约束和管理;会馆对外又代表本帮商人的根本利益与官府周旋,以减少本帮商人受官府的欺诈和勒索。

会馆在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方面,也起到了的作用。比如明清时期,汉剧、豫剧、蒲剧、粤剧、黄梅戏,梆子、昆曲等许多剧种,被带到各地,在有关会馆中竞相上演。各种艺术形式相互交融;促成了乾隆末年的“四大徽班”进京,终于形成了融合各个剧种的皮簧戏,也就是后来的京剧。各地会馆还带来自己地方的饮食习惯,在展示各自地方菜肴的特点中,取长补短,既有融合,更具特色,终于形成川、鲁、粤、扬等地方菜系。此外,在建筑艺术、园林建设、书法石刻、诗文楹联等方面,会馆也为我们留下丰富的遗产。

扬州在历史上也有众多的会馆,比较著名的会馆有:

岭南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光绪九年(1883年)大修增建。坐落扬州新仓巷4号至16号之间,是清代广东商人在扬州议事聚集、联络乡谊的场所,同时兼作交易、情报、住宿、娱乐之用。岭南会馆 是现今扬州众会馆遗存最为完整的会馆,所存老屋、碑刻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湖南会馆:位于广陵古城南河下,会馆门前石狮雄踞、门楼巍峨。其八字门楼是扬州保存最大、最完整、最古朴雄浑的会馆门楼。

四岸公所:著名的“会馆中的会馆”,坐落在丁家湾118号,是清、民国初期为湘、鄂、赣、皖四省盐务通商口岸联合办公之所,是四省大盐商核定平衡盐价、产、供、销、运等事宜聚会决策的地方。四岸公所的大门楼保存相对完整,很有构筑和雕饰方面的独特个性和风采。

浙绍会馆:坐落在达士巷内,大门楼顺其斜形走势朝东,其内的正厅虽然被分割装修,但整体格局依然气势不凡。

此外,扬州历史上还有安徽会馆、江西会馆、湖北会馆、山陕会馆(山西、陕西)、京江会馆等众多会馆,这些会馆共同见证了扬州昔日的繁华盛况。

会馆的出现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经起过济困扶危、助学兴商、服务当地的有益的作用。但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封建帮会的特性,因此,随着时代的变迁,会馆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曾经遍布各地的大多数会馆大多已经面目全非,只要少数会馆被当作历史文物,得以保存,供人们参观和研究。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