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的幸福感肯定强于凤尾,但生活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趣闻有槽点 2025-03-18 03:40:41

之前我写了《》,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未来很多县城肯定要没人,肯定会被裁撤或者合并。

有人可能会有质疑,但是我相信应该没人会质疑县城的未来肯定不如大城市。随便举个例子。

上交大和西交大。在特殊时期,为了国家建设需要,上交大搬迁大部分专业去西交大,只留了一点本科的底子。那个时候,你问当时的人,上交大和西交大哪个好?那肯定都会笑着说,西交大好。

但是,现在呢?清北复交的交,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交。

那普通人要不要去大城市呢?是在老家安享幸福,还是去大城市当牛马呢?

【鸡头的幸福感肯定强于凤尾】

人最容易被谁刺激到呢?是马爸爸吗?不,那只是大家的气话。

人最容易被身边人刺激到,尤其是那些你认为不如你的人。

想象一个场景,你在大城市努力工作,隔壁邻居天天都是脚穿拖鞋,不修边幅,一副刚刚睡醒的样子。呆久了你发现,他不过就是个拆迁户。你会觉得,他样样不如你,不如你努力,不如你有学历,纯粹是个草包,但他就是比你有钱。就问你,难不难受?

在大城市,你被刺激到的次数真的太多了。你会被街上经常见到的豪车刺激到,你会被别人漂亮的女朋友刺激到,你会被江边大平层的豪宅刺激到,你会被退休老大爷大妈的退休金刺激到。

你会感觉,在大城市你真的就是个牛马,那你的幸福感会高才怪。

那么在小城市呢?

越小的城市,婆罗门的数量越少,你见到他们的概率就越小。当不被刺激的时候,你会突然觉得幸福感提升,也就没那么焦虑了。

努力一下,你就可以付个首付,如果更加努力,就能买个100平以上,说不定还能买车。于是,很快,你可以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

正如标题说的,鸡头的幸福感肯定是强于凤尾的。

当大家都走的很慢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一点也不焦虑了,哪怕落后一点,你后面慢慢追就好了,反正他们跑不远。于是,你开始放慢步伐。

【如果加上时间维度呢?】

鸡头的幸福感肯定要强于凤尾,前提条件是,不能加上时间的维度。

思考一个问题,祖国对台湾省的胜利、对美国的胜利,是什么的胜利?

1978年8月,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同邓小平讨论钓鱼岛的归属权,伟人说,一如既往,搁置它20年、30年嘛。

伟人在等什么?他在等时间。

他知道中国缺少时间,等到时间到了,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2011年,东方树叶出现,连续5年被评为最难喝的5种饮料之一。

12年过后的2023年,东方树叶销售额破百亿。

曾经的华西村,富得流油,20年前人均存款600万。我还记得当时的采访,村里的工作人员带着记者专门去了他们村最穷的人家,说他家别墅只有两三百平,是最小的,颇有凡尔赛的感觉。巅峰时期,华西村各种生意都掺和,甚至还有华西村的烟。而现在,“天下第一富”变成“天下第一负”。

从西交大和上交大的例子,你就能知道大城市的影响力有多大。

因此,加上时间维度,鸡头的幸福感未必强于凤尾,甚至大概率不如凤尾。

【留在县城的痛点是什么?】

十几年,村里好多人去南方打工,辛辛苦苦几年,有没有攒到钱呢?

没有。

攒到的钱都用来在村里盖屋、装修。那房子修的那叫一个气派,人人见了人人夸。

这个算钱吗?

不算,这不是一种投资行为,顶多算消费。村里的房子装修得再好,没有流动性,那就不算钱。

但是你不盖行吗?

不行,老一辈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不蒸馒头争口气嘛。家家户户都这么做,你不做,别人就会嘲笑你,你在村里待不下去。

等你长大了,你离开了村子,总算进入县城买了房。

那你觉得你的行为和老一辈有很多区别吗?依然没有。

二十年后,小城市的房子就跟村里的房子一样,没有流动性,依然不算钱。

在县城,确实可以过得很舒服,幸福感足足的,但是这是以什么为代价呢?

以所有人都走得慢为代价,以你的努力全部变成消费为代价。

那你的痛点就是怎么解决需要钱的问题。

二十年后,你的房子不再值钱,而且你还得住,你的钱包又被收入限制住,你手里实际上没有多少能够换成现钱的资产。相当于,你几十年的打拼,其实都是在消费。

当你的孩子想要去大城市,你能提供多少帮助呢?

我们小时候甚至大学毕业都有一个望父成龙的富二代梦,那当你的孩子高考毕业进入大城市,他是不是对你也会有所期待呢?

当他要谈对象,要在大城市买房,他自己刚刚工作没几年,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能拿出多少钱呢?你会不会也会像老一辈一样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要是不行,就回来吧。你当年不是最恨这句话吗?

你给不了钱的时候,他可能也会跟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对父母嗤之以鼻,不停抱怨你的无能,甚至口吐芬芳,那你是受着还是受着呢?毕竟自己生的孩子,还能咋办?

再说老的,二十年后,父母也都七八十了,动不动生个病遭个灾的,医疗这个东西,可是不分大城市小城市的,都贵。大城市要五十万的东西,小城市再便宜,也不会低于二三十万。但是大城市赚五十万,可比小城市赚二三十万要容易得多。自己的父母,你是治还是不治?

【大城市的痛点】

如果说留在县城的压力主要是物质层面,那留在大城市的人,可就面临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了。

你不光会被周围的事物刺激,还会被老家的同学刺激。

人家一路顺风顺水,按部就班,找到自己期望的爱情,然后结婚、生子,动不动发个幸福的朋友圈,偶尔出去旅旅游,一切都那么圆满。

你再看看你,工资抛去房租、吃饭,一个月攒不下几个钱,谈不了对象,房子更是连想都不敢想。每年最害怕的时候就是回老家,亲戚问你工资,问你啥时候带对象回来,你支支吾吾半天。

最后,你陷入自我否定,觉得自己非常地失败,觉得自己人生彻底完了。

打败人的从来不是现实。你看历史上的战争,肠子都流出来了,还用手捂着战斗呢。这就证明,人的潜能是非常大的。

打败人的往往都是一个人的绝望。现实中的输不是输,精神上的输才是真的输。

就跟高启强说的,风浪越大,鱼越贵。

大城市上限高,下限自然也低。

就算你终究成功,可是你不知道哪天才能成功,那你能不能熬过这漫长的岁月呢?还是在成功那天来临前,黯然放弃呢。

【结语】

在德尔菲神庙的石柱上刻着这么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据说也是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

人最重要的不是出发,而是认识你自己:

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你究竟想要什么?

你想要发财,但你本身又是风险厌恶型,也不喜欢挪腾,就想安安稳稳的,除非你考公务员,否则你去什么大城市?

你看淡生死,更在乎内心的感受,除非你本身起点很高,否则你去大城市遭那个罪干啥?没有支撑,大城市有什么幸福感?

你有野心,同时也有从头再来的勇气,那你还待在县城干嘛?县城那个环境,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本身就不具备成事的土壤。

你甘当老黄牛,甘愿为自己的孩子铺路,托举他走向成功,那你只能去大城市,毕竟大城市才能为他提供更好的起点。

《一代宗师》里面,赵本山有句台词,人呐,过什么河,脱什么鞋,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裤衩!

大城市、小县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认识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不要强求自己。

0 阅读:0

趣闻有槽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