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嫌不够便宜,富人却怕不够贵

趣闻有槽点 2025-02-24 22:46:37

昨天看到一个消息,我觉得很有代表性,于是就想写一写。

2025年1月,上海90平以下刚需新房成交463套,同比持平。90-200平成交3141套,占比减少4.6%。200平以上成交289套,占比从2.9%提升4.5%至7.4%。全国30个代表城市中,20个城市144平以上新房成交占比有所提升。

有点出乎意外对吧?感觉大家都没钱才对,怎么大面积新房反而卖得越多了?

借着这个事,我觉得可以说说普通人和富人的思维差异。

【拆迁户和豪宅主】

2021年有个新闻,上海房东一次性卖掉93套房子套现4.5亿,最终证实不是拆迁户,是世茂集团卖得。房子在陆家嘴核心区,算下来一套是484万,据说还是打了8折。

至于豪宅,黄浦江曾有一个豪宅拍卖,传闻豪宅主人是上海滩房地产富豪陈建铭,面积593平,每平30万,最终成交价是1.78亿。

手拿一长串钥匙的拆迁户和上海黄浦江边豪宅,他们房子的价值差别很大吗?

其实不大。

大城市拆迁户大多都是千万级,上亿的比较少见。豪宅也多如此,上亿的豪宅在任何城市都是非常稀缺的,那得多么好的条件、多么大的面积,才能卖出上亿的价格?大部分豪宅都是千万级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豪宅主和拆迁户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见过拆迁户卖掉房子后挥霍的,但是没见过他们卖安置房换买豪宅的。

我在上海的时候,经常会跟社区里的阿姨叔叔聊天,他们都是拆迁户,手里多的有个六七套,少的一两套。按照上海的房价,基本都是千万或接近千万的资产。但是,跟他们相处,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跟我们的父母没有太大区别。

我就记得超市小哥跟我抱怨过,上海的叔叔阿姨特别喜欢用零钱,每次都是一个钢镚一个钢镚的数,经常会导致后面排很长的队伍。我还记得,小区里的阿姨,明明家里都有几套的房,结果互相之间因为抢夺小区的瓶子纸箱吵架骂街。

你会发现,大部分拆迁户,他的财富上去了,但是,他的思维依然停留在普通人的层次。原因就是,他的财富来自运气。一部分人运气好,于是得到安置房;还有一部分人运气不好,于是北上广深,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在小胡同、小弄堂里,一家几口挤在二三十平的小屋子里。

因此,你让他们去卖安置房买豪宅、豪车,他可能自己都接受不了,同样是房和车,凭什么这个房、那个车就可以贵那么多。

【普通人要什么?】

普通人买东西,主要是看够不够便宜。

拿房子来说,你总价太高,我就是买不起,真的就没办法。普通人过日子,只能精打细算、物尽其用。没办法,日子就是这么个日子,不精打细算怎么办?

普通人的幸福感来自于实用。就拿房来说,你想买房,房子跌了几万,你就开心,房子涨了几万,你就不开心。你的开心不开心是围绕着价格的。

拿买车举例,很多人非常不理解,他会觉得那些买豪车的都是傻子:长得奇形怪状的,车门还是向上开的,非常不方便,而且很多零部件是手工打磨,导致还不如一体化铸造的普通车结实。

你说这个思路错吗?其实也不错。碰撞实验显示,豪车确实是不耐撞的。但是还是那句话,还是从实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然,实用角度没什么不对。

所以,普通人肯定是嫌不够便宜,这几年拼多多的火,更能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思维和倾向。

【富人的思维】

富人则是怕不够贵。这个贵不代表他就是个冤大头,而是他要看这个东西有没有足够的容纳能力,能够容纳他手里那么多资金。

他们要的是总价够高、有足够资金容纳力的产品。就跟当年形容高考的话,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了那个资金容量,他考虑的已经不是实用性了,而是资金容纳能力和接受度。

买车他只能买好车,不可能在家里摆那么多五菱宏光,对吧?买房他也只能买好房,而不是去收一堆拆迁房,天天拿着钥匙去收租,对吧?

富豪能成为富豪,要么老板,要么股东,要么投资人,要么明星,他肯定是有自己的事业去忙、去打理的,不可能天天忙着事业还去挨个收租对吧?

这里说下,我说的是资金配置理念,不要拿有些富豪开的车也很普通来抬杠。他开的车可以普通,但他的资金一定放在有容纳力的地方。他开的车可以普通,但是我没见过家里摆几十辆普通车的富豪。

金鱼可以活在鱼缸里,但是没法活在海里;鲸鱼只能活在海里,总不能切成小块,挨个放到池塘里吧?

因此,普通人和富人追求的东西可能名字上一样,比如都叫房子车子,但是本质上不是一个东西。当普通人追求实用的时候,富人已经在追求奢侈体验和稀缺性了。

【结语】

我非常喜欢《一代宗师》里本山大叔的台词:人呐,过什么河,脱什么鞋,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裤衩!

豪宅也罢,安置房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认识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为之奋斗。

人这辈子,最难改变的是,思维。

0 阅读:3

趣闻有槽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