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元十大珍品,存世量稀少

玮舟聊文化 2023-03-31 23:41:00

中国铜元公认的十大珍品,它们分别为:安徽九星十文;安徽方孔十文;江南甲辰二十文;吉林辛丑二十箇;奉天中花十文;四川光绪当三十;广西光绪十文;江西辛亥大汉;袁像大面型十文;哈尔滨军舰壹分。其存世量仅为公认的数量,至于民间藏品不在此列。

1. 安徽九星十文铜元

直径28.72mm,厚度1.79mm,重量9.1 此币正面中央铸一“六瓣”花星,花星外环铸“安徽铜币”四字及珠圈,珠圈上缘铸“中华民国”,四字;下缘铸“开国纪念”四字;左右两侧铸纪值文“當十”二字;背面中间铸“十八星”图案,图案外环铸珠圈,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 “五花星”。

目前得到钱币行业认可的就只有一枚,所以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也有“孤品”之称。在30年代初期是浙江的一位藏友得到这枚钱币,后面又流出了国外,最后由汉南先生带回了国内并把钱币转给了张璜先生收藏。

据说此铜币它之所以是孤品,关键是制模时将“币”字雕错了,铸出来数十枚后,才发现了错误,故将其全部销毁,传世的这一枚是造币厂员工私藏的。

2.安徽方孔十文铜元

仅见红铜质。尺寸:径28.24 毫米,币面中央凿一方孔,孔外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安徽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铸满文“宝皖”;背面方孔外为龙图(俗称“立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梅花星”。

安徽省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安庆银元局内开铸铜元。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系安徽铜元中的初铸品。它之所以未被发行,很可能是因为中间凿有方孔,制造时容易损坏机器和颇费工时的缘故。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共约十枚左右。这种稀少程度,虽不能说是名列榜首,但由于它形制特殊,令人瞩目。

3. 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

黄铜质。重 14.3克,直径 32毫米,厚 2毫米正面中央铸满文“宝宁”,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江南省造”及干支纪年“甲辰”,下缘铸“每元当制钱二十文”;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外环铸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江南”,下缘铸英文纪值“二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存世仅见两枚。其中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馆,由钱币收藏家孙鼎先生捐赠。另一枚为中国铜元专家邬德华先生(法国人)收藏,归国时携往巴黎。

4. 吉林辛丑二十、十、五十、壹佰箇

吉林辛丑二十箇铜元,直径约23.6mm,仅见红铜质。正面中央为一盆栽万年青图案,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吉林省造”,

下缘铸“制钱二十箇”,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辛丑”;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坐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吉林”,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2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纪地、纪值文字外均有装饰性线框及花星),左右两侧铸满文“清国”,意即“大清国”。

吉林辛丑二十箇铜元,据知仅有两枚存世。其中,一枚曾为已故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所有,据悉后由陈氏转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另一枚为已故钱币专家骆泽民先生所有,现由其长子骆骏生先生珍藏。

吉林辛丑制钱十箇铜元,直径约18.5mm,此币由美国收藏家张南琛收藏,目前为孤品。吉林辛丑制钱十箇铜元在之前的各类书籍中均未记载,在讷音布的清折中也没有提及,此次发现可以填补史料之空白。

5. 奉天中花十文铜元

直径3.7cm,正面中央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奉天省造”,下缘铸“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铸满文“宝奉”;背面中间为龙图,上缘铸英文纪地“奉天省”,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长花星”。根据背面龙纹不同,可分“立龙”和“坐龙”两种版别,均为红铜质。

奉天中花十文银元,无论是“立龙”版还是“坐龙”版,存世均极稀见。以所见而言,传世各为两枚。上海博物馆和已故钱币专家张璜先生分别藏有一枚“立龙”。马定祥先生和法国籍人邬德华先生各藏有一枚“坐龙”。

6. 四川光绪当三十

四川光绪当三十铜元,按背面龙图不同,可分“立龙”版和“飞龙”版两种。

“立龙”版者,正面中央铸一花星,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四川省造”,下缘铸“当三十”,左右两侧铸满文“宝源”;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立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四川”,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3 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十字星”。

“飞龙”版者,正面与“立龙”版同;背面中间铸龙图,俗称“飞龙”,外环珠圈一道,上缘铸英文纪地“四川”,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3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四川当三十铜元“立龙”版和“飞龙”版各有红铜和黄铜两种,均极稀贵。红铜“立龙”版者仅见两枚,红铜“飞龙”版者共见四枚,黄铜“立龙”和“飞龙”版者各见两枚存世。据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全套,系已故钱币收藏家罗伯昭先生捐献。上海博物馆藏有红铜“立龙”和“飞龙”版各一枚,前者为已故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捐赠;后者为罗伯昭先生捐献。

飞龙版

立龙版(水龙)

立龙版(水龙)

7. 广西光绪十文铜元

尺寸:28.5毫米,厚2毫米,重量10.5克,红铜质,正面中央铸满文“宝桂”,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广西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外环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广西”,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造一“梅花星”。

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估计约有五枚左右。其中流传有序的共四枚。中国铜元专家邬德华先生藏有一枚。

侨居上海的德国籍铜币收藏家汉南先生藏有一枚,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侨迁返,汉南先生将其中国铜元藏品悉数转归张璜先生,其中包括这枚广西光绪十文铜元。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枚,据传系已故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转让。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系上海某机关单位移交。

8. 辛亥大汉铜币

直径为2.9cm,重7.5克,铜圆两侧用“辛亥”二字代表年份,中间以阴刻“赣”字代表江西省份,铜元背面以大小十八个圆形,代表全国十八行省,中间用太极图代表生生不息,中华民国永久生存之象。整个图案代表团结关内汉族的十八行省,复兴大汉民族,建立自由、平等、独立的中华民国。

辛亥大汉铜币仿江西大清铜币样式,以“辛亥”纪年,背面采用江西革命军军旗图案,中心太极外环绕大小十八星,代表中原十八省,底部满錾圆弧纹。因铸造时间短促,制作工艺略显粗率,所见几乎都品相欠佳。1911年11月22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决议,将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陆军军旗。原太极十八星旗辛亥大汉铜币随即停铸.

1928年至今,辛亥大汉铜币共发现七枚。

据钱币大师马定祥记述,其半个世纪以来所见仅有五枚:第一枚为法国籍中国铜元收藏家伍德华旧藏,得自于当时侨居汉口的俄籍集邮家曼尼柯夫(D.M.Melnikoff),伍氏归国后,将全部藏品转让巴黎某博物馆;

第二枚为德国籍铜元收藏家汉南藏品,二战结束后,汉南将其所藏铜元悉数转于张璜,张后将辛亥大汉铜币赠予胞妹丁张弓良;

第三枚是有“古钱大王”之称的张叔驯藏品,张氏移居美国时一同携往;

第四枚被上海钱商王守谦购得,后转让藏家翁其斧;

第五枚由著名收藏家李伟先珍藏,六十年代初,李氏将其藏品全部捐赠上海博物馆。

9. 袁像大面型十文铜元

正面为穿元帅服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中间铸纪值文字“十文”,外饰以嘉禾图案,上缘铸“中华民国”,下缘铸“共和纪念”。

由于此币袁像与小面型相比,显得大而粗糙,故前人定之为初铸之品,名为“初版”,并有根据上述特征而产生的俗称——“大面孔”。此币的质料,以传世实物而言,有红铜质和铅质两种,均为试铸样币.

它们的传世数量,据估计,红铜质的有五枚左右,其中,流传有序的有四枚,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法籍钱币收藏家邬德华和中国钱币专家张璜先生各藏有一枚;铅质的仅见两枚,一枚为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枚为马定祥先生收藏。

10.哈尔滨兵舰壹分铜币

红铜质,直径23.5毫米,厚度1.4毫米,重量4.4克。正面中央铸国民党党徽图案,外环双线连弧线纹饰,上缘铸纪年文字“中华民国九年”,下缘铸“哈尔滨”三字。背面铸一兵舰图案及纪地文字“哈尔滨”。此币设计新颖,制作规范。其形制与东三省壹分铜币相似。

据今所知,仅有两枚存世。一枚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据传系征集于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馆,由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捐献。

0 阅读:142

玮舟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