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又要变天?以色列威胁出兵干涉,和普京联手施压美国

热土说 2025-03-04 15:48:16

距离总统府仅十公里的贾拉马纳镇,德鲁兹民兵用缴获的HTS旗帜点燃篝火,跳起了传统战舞。这些世代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族裔,用土制火箭筒和改装皮卡,将叙利亚新政权最精锐的"沙漠之狐"旅逼退了五公里。火光映照下,大马士革的天际线在夜空中若隐若现。

这场爆发于首都郊区的冲突,撕开了叙利亚新政权脆弱的统治面纱。朱拉尼政府自掌权以来,对内放任HTS极端组织清洗异己,对外则在中俄反恐立场与俄罗斯驻军间反复横跳。其"以暴制暴"的策略,终于在德鲁兹人聚居区酿成反噬——这个占总人口3%的古老教派,如今成为撬动叙利亚政局的关键支点。

以色列的军事威胁让局势更趋复杂。内塔尼亚胡政府连夜在戈兰高地部署"铁穹"系统,特种部队已渗透至苏韦达省边界。这种"保护德鲁兹兄弟"的姿态背后,是以色列对叙利亚南部缓冲区的战略图谋:过去六个月,以军借"反恐"之名实际控制区域扩大了23%,包括具有战略意义的89号公路枢纽。

俄罗斯的沉默耐人寻味。驻叙俄军突然暂停了在阿勒颇的日常巡逻,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用"关注局势发展"的模糊表态代替了往日的强硬支持。观察家注意到,普京与内塔尼亚胡近期的三次密电沟通,可能预示着俄以在叙利亚问题上达成了新共识——既遏制土耳其势力扩张,又为日后权力重组预留空间。

国际社会的分裂在此显露无遗:美国务院声明强调"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却对以色列的军事动员视而不见;中国重申政治解决主张,但朱拉尼政权对"东突"分子的暧昧态度令对话陷入停滞;欧盟则陷入人道援助与反恐困局的两难,其新出台的制裁措施被批"隔靴搔痒"。

这场危机暴露出后IS时代中东权力重构的深层矛盾:当极端主义威胁减退,教派纷争、民族自决与地缘博弈再度浮出水面。德鲁兹人的抗争或许只是开端,库尔德自治区的动向、阿勒颇商会的立场转变、甚至约旦河西岸的微妙反应,都在重塑着新月地带的权力图谱。

历史学家想起1916年的赛克斯-皮科协定——那个用直尺划分的中东,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解构与重组。不同的是,这次坐在谈判桌前的不仅是传统大国,还有掌握无人机技术的民兵组织、控制跨境贸易的地方军阀、以及能用TikTok动员全球支持的活动家。叙利亚的硝烟,正飘向更远的地平线。

0 阅读:16

热土说

简介:目光所及满是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