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墨家:厚葬长丧还是节葬短丧?

周生南山 2024-04-01 05:03:03

子学时代,儒家与墨家曾经有过一次关于丧葬观念的争论:丧葬是厚葬长丧还是节葬短丧?儒墨二家观念迥然相异。与墨家“节葬短丧”观念截然不同的是;儒家主张“厚葬长丧”,践行守孝三年的伦理观。

孔子对死的丧礼要用多少时间,而与他的学生之间,也有一个争论。

《论语.阳货》记载:宰我问道:“父母死了,服丧三年,时间也太长了。君子有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去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陈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古代钻木取火,被钻的木四季不同。“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孔子说:“(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就吃白米饭,穿花锻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所以不那么做。如今你既然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

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我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替父母守孝三年(《礼记》记载实际上为二十五个月),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我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三年的爱护吗?”

在孔子看来,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时间的哺育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现代社会,也正是三岁才上幼儿园,不知是否与此关联?因此,父母去世后,也应该为父母守丧三年 。

在此之前的西周社会,已经有服丧时间为三年的风俗。只是由于孔子所处春秋时代,由于周王的势力衰减,诸侯群雄争王,而导致“礼崩乐坏”,真正实行服丧三年时间的人已经不多了,因此,孔子倡导和重拾服丧三年的“古风”,并把它理念化。

到西汉时,今文经学家创始人戴圣所编《礼记》,将孔子的这一理念纳入四书五经典籍中,使之制度化,成为了我国子学及经学时代儒家“重生厚死”的孝道丧葬观。

墨家持守何种观点呢,我们可以通过《墨子.节葬》清楚地了解到墨家的孝道观。墨子说:“有的人以厚葬长丧为仁义,是孝子该做的事;有的人以厚葬长丧为不仁不义,不是孝子。这两种人言论相攻,行为相反。......假如仿照他们(儒家)的说法,采用他们的计谋,若厚葬长丧确实不可以使贫者富、寡者众,不可以使危者安、乱者治,这就是不仁、不义的,不是孝子应做的事。”

与儒家的丧葬观不同,墨家专注“功利”,注重算账。认为人民能够富裕,能够增加人口,社会发展和治理向好,这就是国家百姓人民的“功”和“利”,就是仁义和孝道。墨子看到的实际情况和事实却是:厚葬长丧显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因而提倡和坚守“节葬短丧”的孝道丧葬观。

墨子认为若实行操丧三年时间,“ 假若效法这种言论,实行这种主张,使王公大人依此而行,那么必定不能上早朝;使士大夫依此而行,那么必定不能治理五官六府,开辟草木荒地使仓库粮食充实;使农夫依此而行,那么必定不能早出晚归,耕作种植;使工匠依此而行,那么必定不能修造船,制作器皿;使妇女依此而行,那么必定不能早起晚睡,去纺纱绩麻织布。仔细计算丧葬之事,实在是大量埋掉钱财;计算长久服丧之事,实在是长久禁止人们去做事。”(《墨子.节葬.下》)

在墨子看来,若实行操丧三年时间:百业停摆荒废,秩序混乱,社会无法有效运行,浪费掉人民创造财富的时间和机会,影响人民生活和工作,社会无法有效运行。这样做实质上就是长时间禁锢百姓工作和谋生。

墨子还认为若实行厚葬:必然是“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棺木必须多层,葬埋必须深厚,死者必然衣服必须多件,随葬的纹绣必须繁富,坟墓必须高大。这种情况存在于贫穷者家中,他们将耗尽家财)。这对多数贫困人民粗衣淡饭者来说,会导致今后生活的冻饿。

墨子认为,实行厚葬,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消耗掉治丧者的家产和社会财富,伤财又伤身,会使人民贫困;而要使国家富足是不可能的了。

墨家认为节葬、短丧,对于“求富”有益。《墨子.非乐》又云“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墨者不赞成儒家厚葬久丧主张,坚守要节葬短丧。墨家讲求功利实际,主张务实和做事效果,考虑时间成本和经济承受性;反对奢侈淫靡、败家毁国;认为只有节葬短丧,勤俭节用,才能最终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益于求富民生。

从社会实践和社会效果来看,墨家站在平民的立场发言,提出节葬短丧的“节用”主张“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梁启超语)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对于墨家的观点,儒家并不苟同,却认为“厚葬长丧”,是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论语.学而》;”孟子谓厚葬长丧“尽于人心”;《荀子.解弊》又云:“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墨子是被实用所蒙蔽,而不知道礼仪 ),这是儒家所强调的精神。

守丧是为了尽孝,感恩父母,追思亲人,以求情感上的安慰。逝者以往,生者的生活还要继续。其实,除必要的孝道守丧祭礼外,一年中还有清明节、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冬至(长三角民俗)和春节可以祭祀尽其敬。当然,最主要还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保持对父母的感恩和恒爱,这也是儒家孝道仁爱的精义所在。

随着人类迈进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一般的人们在财务自由没有保障之前,需要为生计奔波。衣食住行皆需要经济活动支撑,如果长久时间不工作,只在家中尽孝守丧,并在丧事活动中耗时漫长三年,在一些人看来那是不可承受之重。至于今人取法何种孝道观,亦完全是个人的选择自由,或根据各人实际情况而论。

(本文为原创。参考《中国哲学史》、《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论语》、《墨子》;图片来自互联网。勿抄袭、洗水)

0 阅读:0

周生南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