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到出身吕西尼昂家族、在兄弟里排第四的塞浦路斯国王艾默里因为娶了耶路撒冷老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的小女儿伊莎贝拉女王,也成为了耶路撒冷国王。因为阿马尔里克有时也译作艾默里,所以学界有时误以为翁婿同名,塞王艾默里在耶国体系下当作艾默里二世。但是岳父是Amalric,法语是Amaury,而女婿是Aimery,并不是一个名字。
吕家的祖上都热衷于十字军,曾祖父休六世死于1102年的拉姆拉战役,祖父休七世参与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父亲休八世于1160年代的哈里姆战役中被当时的赞吉王朝埃米尔努尔丁俘虏,死于狱中。相比之下,同时被俘的的黎波里伯爵雷蒙三世、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三世和埃德萨伯爵若斯兰三世运气真好。
1168年,吕四少因为参与叛乱反抗同时也是老家普瓦图的领主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失败,前去耶路撒冷定居,曾被俘虏囚禁于大马士革,被当时的耶王也是他未来的岳父赎出。他娶了伊贝林家二爷鲍德温的女儿埃斯奇娃,借此崛起。
他的弟弟居伊成为耶国长公主西比拉的赘婿是1180年,之后一到两年,他就被提拔为大管家,这也是因为原来的管家托隆领主翁弗鲁瓦二世战死了。他还曾在岳父和岳叔父伊三爷巴利安支持下,在小规模战斗中打败过主要敌人埃及苏丹萨拉丁。
后来西比拉继位为女王,居伊一同加冕,吕四少并未出席,但他向着亲弟的立场已经不需要特别表明。
前文已经说过的一些细节,这里就不赘述了。香槟伯爵亨利二世娶了伊莎贝拉女王而成为国王后,曾指控新的都城阿卡的比萨商人密谋勾结转为塞浦路斯国王的居伊夺回王位而将其驱逐,吕四少意图斡旋,反而被捕,在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团长们的要求下才被释放,退隐到三哥若弗鲁瓦的封地雅法。后来吕三少回了老家,他的封地就被四弟接收了。
然后就是居伊无后而崩,吕四少弟终兄及地代替回老家的三哥被选为塞王,埃斯奇娃成为王后;1196年埃斯奇娃去世;1197年香伯意外去世。于是各自丧偶的塞王和耶女王被凑做一对,联统两国。
从此吕四少可以作为耶王调动塞国军队帮自己作战了,但是平时塞耶两国还是维持着各自的行政体系,相当于一个共同的群主用两套不同的群规分别管两个群。
有些事不能等加冕了才做。吕四少与布拉班特公爵亨利一世指挥下的德国十字军联合逼退了萨拉丁的继承人也是弟弟新的埃及苏丹阿迪勒,迫使其撤军,再占领贝鲁特,再围攻托隆。只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海恩里希六世突然驾崩,德军因此撤退,才不了了之。
1198年,吕四少在提尔骑马时,被四名德国骑士袭击,如果不是因为随从得力反制四人,几乎成为孙策的翻版。
谁是幕后主使?吕四少的矛头直指加利利王弟拉乌尔。加王休二世娶的是伊三爷和太后玛丽亚的女儿,即伊莎贝拉女王的胞妹;早在香伯死时,加王就意图让拉乌尔当新的赘婿国王,高等法院觉得他家没钱,骑士团也强烈反对,遂未果。
吕四少以此为由不走法律程序就驱逐拉乌尔。拉乌尔不服,上诉到高等法院,获得了支持。但他觉得既然这样,活在吕四少治下实在没有安全感,还是回了母亲的封地的黎波里。
同年,吕四少和阿迪勒停战,算是保住了地盘。
不过还有一个人野心不死。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三世想收复塞国,向教宗依诺增爵三世承诺,如果教宗开除吕四少,为他收复塞国提供便利,他就愿意帮助新的十字军。但教宗说1191年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征服塞国以后,塞国就跟拜国没关系了。
1202年初,丹皮尔领主雷纳德二世带着300名法国十字军领袖前来,要求吕四少对穆斯林作战。但吕四少恪守停战约定,拒绝了,只是提醒他,要打穆斯林,你这点人够呛,还得摇人,于是雷二去了安条克找亲王博希蒙德四世。
之前说过安王是博希蒙德三世。其长子是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四世,博四是次子。雷四先死,博三死后,长孙小雷蒙不满二叔继位,引发了继承战争,吕四少支持小雷未果。
虽然吕四少不想打埃及,但埃及还是有头目占领了西顿附近的一座堡垒,并对邻近领土进行了掠夺性袭击。吕四少指责阿迪勒管不好手下,扣押了20艘埃及船只,并反过来入侵;阿迪勒的儿子穆阿扎姆也反过来掠夺阿卡。
1204年,吕四少的舰队打劫了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一个小镇。同年,他和阿迪勒的特使签署了一项为期六年的新停战协议,阿迪勒将雅法和拉姆拉割让给耶国,并简化了基督教朝圣者在耶路撒冷和拿撒勒的访问。
同年,加王去世,拉乌尔继位,不知吕四少作何感想。
这时候的吕四少大概五十岁,知天命的年纪,还要过几年才能退休。但次年,他在过量食用白鲻鱼后,或因食物中毒病倒了,随即驾崩。
历史学家玛丽·尼克森·哈德威克将吕四少描述为一位“自信、政治敏锐、有时强硬、很少感情用事”的统治者。他的统治是一个和平与稳定的时期;他发起了对耶国法律的修订,以明确王室特权。耶国的律师们对他怀有极高的敬意,其中一位是伊贝林家的约翰,他强调吕四少在去世前“明智地”统治了塞浦路斯和耶路撒冷。
约翰是伊三爷的儿子,曾取代吕四少担任大管家,但这样的评价显然没有敌意。
吕四少和伊莎贝拉女王生了女儿西比拉和梅丽桑德,但是唯一的儿子生于1201年的阿马尔里克在之前不久刚夭折。吕四少死后没几天,女王也驾崩了。
塞国的王位继承好说,原配王后埃斯奇娃生的三个儿子夭折了两个,还剩一个,继位为休一世,时年才10岁。
但是耶国女王没有存活的儿子,三次婚姻所生的女儿们没有嫡庶之别,那就只能论长幼之序,王位也就落到了蒙费拉托侯爵科拉多的遗腹女玛丽亚头上,时年才13岁。
女王和香伯的次女艾丽丝后来嫁给了休一这个继弟。本来他们还有长女玛格丽特,许婚给了休一也叫居伊的兄长,但俩孩子都夭折了。
而香伯的弟弟继位为蒂博特三世以后,意图排除在世的侄女艾丽丝和菲莉帕的继承权。到了下一代蒂博特四世,1213年,其拥趸竟然别出心裁去找教宗裁决,说老女王当初和第一任丈夫翁弗鲁瓦四世的离婚无效,所以女王后来的孩子都该算私生的。
教宗哪敢乱说话?一年前,玛丽亚女王已经用20岁的生命完成了家族使命,新生女儿没几天就被立为伊莎贝拉二世。难道要宣布玛丽亚也是庶出,母女俩都不配为王,甚至伊莎贝拉一世乃至上溯到老祖宗梅丽桑德女王都没有合法后代,耶国王位要从其他旁支重算重选?
而如果认定玛丽亚合法,就无从否认香伯的两个女儿合法。最后只能蒂四大出血买断了两个堂姐的宣称了事。
伊莎贝拉女王和吕四少的小女儿梅丽桑德嫁给了博四;而吕四少和原配的次女埃洛伊斯则嫁给了小雷,一对彼此针对的亲叔侄反而如司马攸和司马衷一般做了连襟。
和姐姐西比拉女王一样,伊莎贝拉一世也只活了大约33岁,耶路撒冷安茹王朝就此终结。